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吃公雞會利於下奶嗎?

產後坐月子到底是吃公雞好嗨是母雞好呢?貌似月子餐吃公雞有利於下奶, 真假呢?產婦想要身體恢復快, 喝湯准沒錯, 至於是不是公雞湯可不一定。

吃公雞會利於下奶

由於產婦在生產後血中雌、孕激素的濃度會降低, 這樣會利於催乳素發揮作用從而會促進乳汁的形成。 而母雞的卵巢、蛋衣中裡有一定量的雌激素, 會讓產婦催乳素的功能減弱, 影響產婦奶水的分泌。 而雄雞睾丸裡所含的雄性激素, 具有一定的對抗雌激素作用。 所以, 產後如果常吃清燉大公雞(當然連睾丸一起吃), 會讓產婦的乳汁變多。

Advertisiment
而且雄雞裡所脂肪比較少, 多吃對母嬰都有好處, 還可以利於產婦在哺乳期裡保持好的身材。 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 如果乳☆禁☆頭出現不通, 乳☆禁☆房發脹沒有奶的時候, 不能吃公雞下奶, 否則可能會引起乳腺炎。

產後吃公雞的好處

1、燉公雞可以催乳 雄激素對抗雌激素

吃公雞催乳只是民間說法, 目前在產科, 還沒有科學研究對這一民間說法加以確認, 一般來說, 產婦產後應攝取高蛋白、高營養食物益於催乳。 不過, 也有專家認為, 產婦之所以在生小孩後開始分泌乳汁, 是因為分娩後產婦體內的雌性激素水準因生產而大大降低, 這樣就有利於發揮體內催乳素的泌乳作用, 從而促進和維持乳汁的分泌。

由於母雞的卵巢內含有大量雌性激素,

Advertisiment
如果在產後過早地吃燉母雞, 必然會增加產婦體內的雌激素。 體內雌激素的升高, 將抑制腦垂體對催乳素的分泌, 不但不能催乳, 反而使催乳素的功能減弱, 影響乳汁的分泌, 造成乳汁不足甚至乳汁稀少。 如果產後吃公雞, 其作用就恰恰相反。 因為公雞的睾丸中含有較多的雄性激素, 雄性激素有對抗雌性激素的作用, 從而有利於發揮催乳素的泌乳作用, 促進產婦乳汁的增加, 達到催乳的目的。

2、公雞脂肪少保持身材有幫助

跟母雞相比, 產後一周內更適合吃燉公雞, 公雞體內所含的雄激素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 因此會使乳汁增多, 這對嬰兒的身體健康起著潛在的促進作用。 且公雞所含脂肪較母雞少,

Advertisiment
不易導致發胖, 嬰兒也不會因為乳汁中脂肪含量多而引起消化不良、腹瀉。 所以產後反而是多食公雞才會對母嬰有益。 另外, 而公雞的脂肪比母雞要少, 產婦吃了不容易發胖, 有助於哺乳期保持良好的身體。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當乳☆禁☆頭不通, 即乳☆禁☆房發脹而無奶時, 切勿吃公雞下奶, 否則會引起乳腺炎。 燉雞湯是以雞為主要食材, 配以香菇, 紅棗一起燉煮的菜品, 味道鹹鮮, 營養價值豐富。

產後不宜吃燉老母雞

很多產婦產後儘管營養很好, 但奶水不足, 達不到用母乳餵養嬰兒的要求。 產後奶水不足的原因很多, 其中一個重要方面是產後吃了燉老母雞。

產婦在分娩中, 當胎兒和胎盤脫離母體後, 血液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濃度,

Advertisiment
會隨胎盤的脫出而大幅度降低。 此時, 催乳素開始發揮泌乳作用, 促進乳汁的生成和分泌。 但是產婦產後食燉老母雞, 由於母雞的卵巢和蛋衣中含有一定量的雌激素, 會使產婦血液中的雌激素水準再度上升, 抑制催乳素發揮泌乳作用, 造成產婦乳汁不足甚至無奶。

那麼該如何吃雞呢?由於雄激素具有對抗雌激素的作用, 公雞睾丸中含有少量的雄激素。 因此, 產婦產後若吃一隻清燉的大公雞, 就能促進乳汁分泌增多。 而且, 公雞的脂肪較少, 產婦吃了不容易發胖, 有助於哺乳期保持較好的身材, 也不容易引起嬰兒發生腹瀉。 但如發現乳☆禁☆頭不通, 即乳☆禁☆房發脹而無奶時, 切勿吃公雞發奶, 否則會引起乳腺炎。

Advertisiment

食譜推薦

鮑魚螺煲雞湯做法

主料:瘦光雞1只(約1.05千克), 鮑魚螺8個(海鮑), 冬瓜 (約900克), 陳皮1/4個, 薑2片, 蔥1條。

具體做法:

1、把陳皮用清水浸軟後, 再刮去瓤洗乾淨。

2、冬瓜洗乾淨後, 連皮帶瓤切成塊。

3、雞斬頭去腳, 洗乾淨, 再放到水裡煮10分鐘, 再過冷水。

4、鮑魚螺去殼之後, 再除去腸髒, 加一些鹽搓擦一會, 再用姜蔥氽水, 過冷水。

5、水適量煮開, 再放入雞、鮑魚螺、冬瓜、陳皮、薑, 慢火煮3小時, 再加鹽調味即可。

清燉烏雞湯的做法

主料:烏雞1只、香蔥2棵、生薑1小塊

調配料:料酒2小匙、精鹽2小匙、味精1小匙

具體做法:

1、將烏雞宰殺後洗乾淨, 再放到沸水中焯水, 去除血水;

2、將烏雞、料酒、香蔥、生薑放在砂鍋內, 再用大火燒開後再用小火燉2小時左右, 再加入少量精鹽、味精即可。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