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母乳餵養是牛奶所不可替代的, 母乳中含有促進腦組織發育的氨基酸、乳糖和必需脂肪酸, 蛋白質和礦物質配比合理, 非常利於嬰兒消化吸收與健康成長。 母乳中含有豐富的免疫球蛋白、乳鐵蛋白、溶菌酶、雙歧因數等, 可明顯降低嬰兒腹瀉、呼吸道和皮膚感染, 尤其是產後7天內分泌的初乳, 對嬰兒的免疫機能最重要, 母親應盡可能哺育給嬰兒。
正常產婦在分娩後24小時便開始有乳汁分泌, 一般5-7天后能分泌足量的乳汁, 如果在產褥期、哺乳期內出現乳汁分泌不足或排出不暢, 導致乳汁很少或全無,
Advertisiment
現實生活中這種情況很多。 有很多新媽媽, 出現產後有奶不出, 產後兩三天乳☆禁☆房脹痛有硬結;產後一周乳汁不足, 分泌物淤積;產後三至四周有紅熱斑塊且有發熱、寒顫等症狀, 多為急性乳腺炎, 使產褥期和哺乳期的媽媽痛苦不堪, 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精神因素對內分泌的影響。 隨著經濟的迅速發展, 現代生活的節奏加快, 緊張的工作環境, 繁雜的人際關係, 往往使人的情緒產生極大的波動, 煩躁、驚喜、憂愁、鬱怒等情緒隨時都可能發生。 這些因素可以通過產婦的大腦皮層, 影響女性垂體分泌催乳素, 導致產婦缺乳。
2、飲食結構的改變也會造成產婦缺乳, 目前, 許多女性為追求身材苗條, 改變了飲食習慣,
Advertisiment
3、有些產婦對哺乳缺乏正確的認識, 生怕哺乳後影響形體的美觀, 本身就不想給孩子餵奶, 即使勉強給孩子餵奶, 次數也相對減少, 使婦女乳☆禁☆房缺少吸吮的刺激, 因而造成產婦的乳汁越來越少。
4、產婦缺乳與乳罩有一定的關係, 現代女性習慣使用乳罩, 如果產前使用乳罩太小, 限制了乳☆禁☆房的發育, 產後就可能產生缺乳現象。
5、有些新媽媽缺乏產後護理知識, 致使產後有奶不出, 乳☆禁☆房脹痛有硬結, 乳☆禁☆頭有分泌物淤積, 引發乳腺炎。
中醫角度看產婦缺乳
對於產婦缺乳, 中醫認為乳汁由氣血所化生,
Advertisiment
(一)氣血虛弱型:產婦素體脾胃虛弱, 或產後思慮過度傷脾, 或孕婦年歲已高, 氣血漸衰, 或產後失血過多, 均可致氣血虧虛, 無以化乳。 表現為:產後乳少, 甚或全無, 乳汁清稀, 乳☆禁☆房柔軟, 無脹滿感, 神疲食少, 面色無華, 舌淡, 苔少, 脈細弱。
(二)肝鬱氣滯型:產後情志不暢或素性抑鬱, 肝失條達, 氣機不暢, 乳脈乳絡阻滯, 乳汁運行受阻而缺乳。 表現為:產後乳汁澀少, 濃稠, 或乳汁不下, 乳☆禁☆房脹硬疼痛, 情志抑鬱, 胸脅脹悶, 食欲不振,
Advertisiment
(三)痰濕壅阻型:素體脾腎陽虛, 水濕不化, 聚濕成痰, 產後恣食膏粱厚味, 脾胃失運, 水穀精微不能化生氣血, 反變濕濁成痰, 痰濕壅阻乳絡, 而致乳汁不行。 表現為:產後乳汁稀少, 或點滴全無, 乳☆禁☆房豐滿柔軟, 形體肥胖, 胸悶泛惡, 納食欠佳, 嗜臥倦怠, 頭暈頭重, 大便偏溏, 舌淡胖, 苔白膩, 脈沉滑。
產婦缺乳要根據產婦的體質辨證施治。
一般來說, 乳☆禁☆房柔軟, 乳汁清稀者, 多為虛證;乳☆禁☆房脹硬而痛, 乳汁濃稠者, 多為實證, 對虛者要補而通之, 對實者則化而通之。
中醫治療產後缺乳主要有三種方法:按摩療法、針灸療法和中藥療法。 鑒於針灸與中藥療法對產婦身體有一定副作用, 相比之下產婦們更樂於接受中醫按摩療法。
Advertisiment
溫馨提示:
除了中醫按摩療法之外,還應根據產婦的體質進行營養配餐,如豬蹄湯、瘦肉湯、鮮魚湯、雞湯等用以調理身體,增加營養,促進乳汁分泌。另外產婦使用藥物通乳要謹慎,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輕信偏方。
溫馨提示:
除了中醫按摩療法之外,還應根據產婦的體質進行營養配餐,如豬蹄湯、瘦肉湯、鮮魚湯、雞湯等用以調理身體,增加營養,促進乳汁分泌。另外產婦使用藥物通乳要謹慎,必須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不可輕信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