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妻子會發生哪些生理變化

產婦分娩後身體上會有很多生理變化, 首先在生☆禁☆殖☆禁☆器官方面子宮復舊, 開始收縮, 一方面縮小子宮的體積, 另一方面可壓迫子宮的血管停止出血。 產後第1天可在肚臍位置觸摸到子宮底, 從第2天開始, 以每天下降1橫指的速度縮小, 產後1周在恥骨上方可觸到子宮底。 這期間子宮由懷孕足月時的30~35釐米, 縮小到10~12釐米, 子宮重量由1000克降至500克。

有些產婦會有產後痛, 那是由子宮間歇性的強烈收縮所引起的, 初產婦較不明顯, 為持續性收縮, 過度疼痛可給予止痛劑, 一般在第3天后會逐漸減輕。

在產後5~6天內, 子宮會排出惡露,

Advertisiment
最初2~3天為紅色, 3~4天后顏色漸漸變淡, 量也變少, 到第10天左右, 變為淡黃或乳白色。 此種惡露可以持續3~6周。

子宮內膜的重建很快, 產後2~3天內, 殘留的蛻膜開始分化成兩層, 表層會壞死, 隨惡露排出, 底蛻膜則為重建子宮內膜的來源, 約第7~10天就可恢復近似未懷孕時的狀態, 除了胎盤所在處以外, 完全的重建約2—3周。

此外, 產婦生產時陰☆禁☆道會較為鬆弛:寬闊, 產後逐漸復原, 但鮮能完全回到未生產前的狀態, 約3周後陰☆禁☆道折皺便會回復, 陰☆禁☆道及會陰的裂傷也會逐漸復原。 產後要注意會陰部的衛生, 以避免感染。 整個回復過程約需6周。

分娩後2~3天乳☆禁☆房增大、變堅實, 局部溫度增高、開始分泌乳汁。 有的人腋下淋巴結也會腫大、疼痛。

Advertisiment

產婦中2.4%在產後6周內月經複潮;61.1%在12周內複潮;36.5%在24周內複潮。 從內膜病理切片觀察, 第一次月經複潮時, 有42%的人恢復排卵。 哺乳的產婦月經及排卵都恢復較遲。

懷孕時導致泌尿系統的擴張, 在產後2~8周內逐漸回復正常。 臨產時胎兒先露部位會對膀胱形成壓迫, 如果發生滯產, 會導致母體膀胱三角區充血、水腫及黏膜出血, 嚴重時會阻塞尿道而形成尿瀦留。 即便是順利生產, 產後也常發生膀胱過漲及排不空的情形, 因此須特別注意泌尿道感染的發生。 產後4~6小時, 一定要鼓勵病人上廁所, 必要時可加以導尿。

妊娠期體內瀦留的大量水分, 均會在產後數日內排出, 因此產婦產後會大量出汗並明顯增加尿量, 以排出體內的水分。 懷孕時腸蠕動減少,

Advertisiment
產後會逐漸恢復, 如排便不順可使用軟便劑或灌腸。

由於長期受到妊娠期子宮膨脹的影響, 產婦會發生肌纖維增生、彈性纖維斷裂的症狀, 從而導致分娩後腹壁變得鬆弛, 腹壁緊張度一般在產後6周左右恢復。 分娩後, 由於雌激素和黃體酮的下降, 黑色素細胞激素也隨之下降, 懷孕期間所表現的色素沉著現象如乳暈、乳☆禁☆頭、臉部的褐斑、腹部的黑中線等都會逐漸消失。 皮膚除留下永久性白色妊娠紋外, 外觀會逐漸恢復正常。

還有很多產婦由於分娩勞累, 產後不久即睡著, 並且在產後24小時內, 體溫略有上升, 但一般不超過38℃。 產後腹壓降低, 膈肌下降, 由妊娠期的胸式呼吸變為胸腹式呼吸, 使呼吸深慢, 每分鐘僅14~16次。

Advertisiment
以上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 產婦如果遇到不必慌張, 以免造成精神上的負擔。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