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媽咪心理自助四大必知對策

由於經歷了長達10個月的孕期, 很多媽咪在產後及其的“脆弱”。 她們很容易出現易哭泣、憂鬱、煩悶等情緒變化。 這究竟是什麼原因的呢?母嬰小編告訴大家, 這是由於分娩刺激而引起的較強烈的精神反應, 通常症狀會很快減輕或消失。 但是如何自助走出這種負面情緒的干擾呢?

哺乳早期常見心理問題

1.缺乏母乳餵養的自信心

有些媽咪總是覺得自己的乳☆禁☆房小、乳☆禁☆頭平、乳☆禁☆頭凹陷, 認為分泌奶水有困難, 不能給寶貝喂母乳;有些媽咪覺得在生產時, 自己的體力消耗過大, 不能再擔負喂母乳的重任, 要不然身體健康就會透支,總擔心自己沒有喂飽寶貝,

Advertisiment
常常急於添加代乳品。

2.產後一直處於焦慮或擔憂的情緒中

多見於寶貝出生後就生病, 或因難產而母嬰分室的媽咪。 她們總是擔心寶貝會有危險, 於是吃不好睡不安, 加之乳☆禁☆房又缺乏寶貝不斷吸吮的刺激, 因此使奶水的分泌反射不能很快建立, 造成母乳餵養的不順利。

3.出現抑鬱或低落的情緒

媽咪的身體經歷了生產而疲憊不堪, 同時內分泌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因此, 很多媽咪在產後出現易哭泣、憂鬱、煩悶等情緒變化, 大多發生在產後3天, 持續7天左右。 這是由於分娩刺激而引起的較強烈的精神反應, 通常症狀會很快減輕或消失。 然而少數人卻會持續較長時間,

Advertisiment
有的甚至發展為抑鬱症。

4.媽咪為母乳餵養中斷而焦慮

寶貝生病要住院, 因而使母嬰不得不分開, 這也常常是中止母乳餵養而改換人工餵養的原因;媽咪上班後精神緊張, 體力不支, 失去繼續母乳餵養的信心, 因而導致奶水分泌大大減少。

5.不正確地終止母乳餵養

有些媽咪認為, 在產後4-6個月時, 為寶貝添加了離乳食品就可以不喂母乳了, 或是上班後沒有得到繼續維持奶水分泌的知識指導, 從而在上班前斷奶, 使母乳餵養中止。

居家自助4對策

1.媽咪要在產前的健康教育中, 認真學習產後心理保健知識, 瞭解哺乳期可能發生的種種心理問題, 以及在發生問題後如何去進行心理諮詢等。

2.丈夫應認識到妻子在產後的心理特點,

Advertisiment
從身心上比以往更加關懷和愛護妻子, 如說話態度和藹, 生活中細緻照料, 使妻子保持心情愉快, 因而對給寶貝喂母乳充滿自信。

3.哺乳媽咪之間要多多進行經驗交流, 鄰里間餵奶的媽咪要組織起來, 相互慰勉, 使自己能長期堅持給寶貝喂母乳。

4.對給寶貝喂母乳產生心理問題的媽咪, 要及時向心理醫生進行諮詢, 以得到心理疏導。 心理障礙明顯的媽咪, 不要貽誤最佳心理治療時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