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媽媽最易感染哪些疾病

歷經十月懷胎的辛苦, 又忍受分娩的疼痛, 終於成功“卸貨”, 媽媽準備要松一口氣了。 可是生完寶寶後, 並不意味著新媽媽可以高枕無憂, 還要警惕一些產後常見的感染疾病。

前段時間, 伊能靜以47歲高齡生下女兒“小米粒”後, 剖腹產傷口就曾被細菌感染, 之後再次開刀清創。 伊能靜在除了傷口恢復將被拖延之外, 還要再次遭受痛苦。

產後媽媽最易感染哪些疾病呢?

1. 傷口發炎

這個主要針對剖腹產媽媽, 由於剖腹產的傷口比自然分娩要大, 出血量增加, 傷口感染的機會也會隨之增加, 剖腹產後傷口感染主要發生在剖腹生產手術後的1-2周,

Advertisiment
所以產後一定要細心護理傷口, 避免感染發生。

2. 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一般主要發生在產後的2星期左右。 主要由於剖腹生產、過長的產程及破水時間、生產過程中的傷害、產婦貧血等因素造成的。 子宮內膜炎是產褥期最常見的發燒原因。 其發生率約為3.8%。 可能是因為先前的羊膜腔發炎所引致的結果, 而後續可引發子宮肌肉層炎症、輸卵管炎症、骨盆腔膿瘍等。

3. 乳腺炎

乳腺炎是產後非常常見的疾病之一, 通常在產後第10-14天出現。 主要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患者多以乳☆禁☆房脹痛開始, 接著在乳☆禁☆房的外上四分之一處出現有明顯壓痛的腫塊。 乳☆禁☆房顯著腫脹、疼痛、皮膚漸紅、局部皮膚溫度升高。

Advertisiment
若治療不及時, 可出現高熱、寒顫、脈博加快、同側淋巴結腫大、白血球增高等症狀。

所以產後一定要保持乳☆禁☆頭清潔;養成良好的習慣, 定時哺乳;儘量讓寶寶將乳汁吸盡, 如吸不盡時要擠出或不讓嬰兒含乳☆禁☆頭睡覺;如有乳☆禁☆頭破損要停止哺乳, 用吸乳器吸出乳汁, 在傷口癒合後再行哺乳。

小編提醒:除了以上常見的產後感染疾病外, 新媽媽還要注意產後的盆地康復治療, 因為每個產後的媽媽都或多或少有盆底疾病, 只是輕重程度不同而已。 而通過盆底修復, 能使尿道, 膀胱、陰☆禁☆道、子宮等關鍵部位的彈性變好了, 使各個器官固定到了正常的位置, 就能使各方面的功能順暢, 有效預防和緩解產後的諸多不適。

預防大於治療,
Advertisiment
產後如何護理?

按摩子宮:目的是説明子宮的復原及惡露的排出, 亦可預防因收縮不良而引起產後出血。

方法:先找出子宮的位置, 對於正常分娩的產婦, 可以輕易在肚臍下觸摸到一個硬塊, 即子宮的位置。 當子宮變軟時, 用手掌稍施力量於子宮位置環行按摩, 使子宮硬起, 則表示收縮良好;當子宮收縮疼痛厲害, 則暫時停止按摩, 可采俯臥姿勢以減輕疼痛, 若仍疼痛不舒服, 影響休息及睡眠, 可通知護理人員。

觀察惡露:惡露是指由子宮所排出的分泌物, 產後1-3天, 量多、顏色較紅, 以後顏色減淡、量少, 10天后呈淡黃色, 一般在4-6星期會完全消失;若惡露有大血塊、惡臭或鮮血流出等異常現象, 應立即通知醫護人員。

母乳餵養:母乳是嬰兒理想的食品,

Advertisiment
其所含的各種營養物質最適合嬰兒的消化吸收, 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產後母乳餵養持續4-6個月。 來奶需幾天時間, 母親一定要耐心等待。

適當活動:產婦第一次下床, 可能因姿勢性低血壓、貧血或空腹造成血糖下降而頭暈, 因此下床動作要慢, 先坐於床緣, 無頭暈再下床。 剖腹產與手術後24小時, 宜下床活動, 可以幫助腸蠕動, 減輕腹脹, 及預防血管栓塞, 下床時, 可以使用腹帶或用手支托傷口, 以減輕傷口疼痛。

小編說說:很多新媽媽在產後不能很快適應角色的轉變, 加上在照顧孩子時不太得心應手, 心情難免有些失落, 家人應給予及時的安撫, 避免出現產後抑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