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女士,由於從小嬌生慣養,乃至妊娠後期,就請假在家,終日好吃懶動,臥床待產。 沒想到,營養過剩,胎兒過大,只好行剖宮產術分娩。 生性怕疼痛的杜女士,直到術後第八天,才下床走動。 不料,她頓感下肢疼痛,行走困難……經醫師檢查診斷,杜女士患了產後血栓病,採用了抗凝療法,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藥,才得以康復出院。
人們不禁要問:婦女在產後不久,為什麼會患血栓病呢?醫家分析認為,這是由於妊娠期婦女體內凝血因數增多,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並一直維持到產後一段時間。 另方面,日趨增大的子宮,壓迫下肢靜脈,使血液回流受阻,如果再加上產後婦女患某些疾病,或剖宮產後長時間臥床,使血流緩慢,極易形成血栓而發生血栓病。
Advertisiment
據臨床調查分析表明,血栓病好發於分娩後3─12天,柱子發生在不同部位,就會出現不同症狀。 比如,下肢靜脈血栓可出現下肢疼痛,站立時加重,行走困難;盆腔血栓表現為腹痛、高燒、下肢壓痛、皮膚發紅和水腫;肺血管栓塞則出現胸痛、呼吸困難。 深層靜脈栓子小,易脫落隨血流遊走,一旦阻塞肺動脈,可導致產婦突然死亡。
為防產後血栓病,孕產婦應積極防治高血壓、心臟病等原發病,消除誘因。 在妊娠後期,要堅持適宜運動,不可終日臥床待產。 在分娩後要及早離床下地活動。 一般說來,自然分娩者,可在產後24小時開始做輕微運動,如床上翻身、抬腿、繞床行走等;剖宮產者可推遲到術後第2─3天,以促進周身血液迴圈,既要防血栓形成,又可防尿失禁、生殖道脫垂等產後疾病的發生。
Advertisiment
產婦發生血栓病,應臥床休息,積極請醫生治療,可採用活血化瘀、抗凝及抗感染等療法。 同時,患者應注意補充水分,多次飲用蛋湯、魚湯、肉湯,既補充營養,滿足泌乳哺嬰的需要,又防止血液濃縮,血流緩慢,避免栓子形成,加劇病情發展。 醫學研究表明,新鮮的魚類和黑木耳等食物,含有抗血凝物質,適當食用有助溶栓而病癒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