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子宮復原妙招

生產後, 寶貝降臨到世上同時媽媽們也進入迅速恢復期, 如何快速恢復身體, 是個大課題哦!

“哇……”隨著寶寶一聲響亮的啼哭, 媽媽終於長出一口氣。 總算“不辱使命”, 把折騰了10個月的小傢伙帶到了人間。

在漫長的40周裡, 寶寶“住”的小房子一子宮會隨著寶寶的成長而漸漸變大。 媽媽也許想像不到, 寶寶從一棵小種子長到幾斤重, 子宮會比原來大十多倍, 從原來的50克一直增長到妊娠足月日寸的1000克, 功能和外貌都變得大不相同!

子宮為了容納尊貴的小“客人”, 在荷爾蒙的作用下, 會變得溫厚、柔軟、血液充足,

Advertisiment
形成一個空心大肉球。 而“嬌客”分娩之後, 子宮一下子變成了一個空房間, 要恢復到最初的狀態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需要媽媽悉心呵護。

2個月“恢復”期

對女人來說, 子宮很堅強, 它可以用超強的耐力孕育新生命;子宮也很脆弱, 它需要4~6周逐漸復原, 6~8周才能完全癒合。

子宮的恢復包括三方面: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 其中有時可部分沒恢復好, 都會對媽媽的健康不利。

子宮體持續收縮

把手放在腹部, 能摸到個很硬的球形, 這就是子宮體, 胎兒胎盤娩出後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準同高。 子宮體的恢復主要靠收縮, 生產時子宮需要不斷收縮將胎兒和胎盤擠出;分娩之後子宮會進一步收縮, 將血塊不斷擠壓排出,

Advertisiment
子宮體積也會慢慢縮小, 摸到的球形逐漸縮小到最初並降入小盆骨腔內。

宮頸“閉門”修身

分娩剛剛結束時, 由於充血、水腫, 宮頸會變得非常柔軟, 宮頸壁也很薄, 褶皺得像皺紋紙。 7~10天之後, 宮頸內口會關閉開始“內部”修復。 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 宮頸才會漸漸恢復正常。

內膜再生

分娩後, 胎盤和胎膜會完全與子宮壁分離。 這時候, 從子宮內膜的底層, 會再生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 產後10天左右, 除了胎盤附著面外, 其他部分的子宮腔都會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

Tips:產後輕運動

分娩後, 除了子宮要恢復外, 骨盆腔組織也要恢復, 否則, 下半身會有下墜感, 容易腰酸, 同時也容易引起尿失禁的毛病。 骨盆組織的恢復, 必須避免下半身,

Advertisiment
特別是下腹用刀, 像搬重物、下蹲的動作, 在生產後半年內應儘量避免, 不過進行一些產後運動, 比如腹式深呼吸, 以及在產後一周躺在硬床上進行抬腿、提臀, 或膝胸臥式運動, 則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子宮恢復也“偷懶”

子宮要完全恢復健康需要相當一段時間, 這需要媽媽精心照料。 一旦照顧不周, 就很可能出現子宮收縮不好、還是很大很柔軟、遲遲不恢復到最初的模樣、褐色出血持續不斷等子宮復原不全的情況。

血量猛增如果子宮恢復不好, 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 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 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 造成子宮收縮不良, 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

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 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突然長出“小肚腩”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 小腹時無法消除, 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 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 以至於無法縮小。 其實, 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

不過, 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 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 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當然還要看出血情況。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