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子宮恢復不善 教您怎麼輕鬆改善

子宮恢復歷程

子宮是一個由較厚的肌肉組成的器官, 不會立即恢復原狀, 約需兩周時間回到骨盆腔, 6周內回到孕前大小。 他說, 子宮恢復狀況可從3方面來看:

子宮體:分娩後, 子宮會立即收縮, 因此, 在腹部處可用手膜到一個很硬且呈球狀的子宮體, 其最高處差不多與肚臍同高。 然後, 每天的高度會下降一點, 約兩周時間, 子宮會變小並進入骨盆腔內, 這時, 就無法在腹部摸到子宮底了。

子宮頸:分娩後, 因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非常柔軟, 子宮頸壁也會變得很薄, 大約要到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Advertisiment
生產完7~10天后, 子宮頸內口會關閉, 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 子宮頸才會恢復到原來大小。

子宮內膜: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後, 由母體排出, 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 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 產後10天左右, 除原來胎盤的附著面外(分娩後, 約手掌大小, 產後6~8周會完全癒合且不留痕跡), 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

在子宮恢復過程中, 需通過強而有力的肌肉“收縮”動作, 讓血管受到壓迫而止血, 並恢復到原來的大小。 因此, 在產後1周內, 媽媽常會感到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感。 若收縮不好, 血管就會持續出血不止, 如形成血塊積在子宮腔內, 就造成子宮肌肉層的收縮更差, 出血情況會更惡化。

為了加速子宮的收縮,

Advertisiment
自然產的產婦可借助子宮按摩及子宮收縮藥物, 剖宮產的產婦則因有傷口, 而是以注射點滴型子宮收縮劑, 讓子宮順利收縮。


產後修復

子宮按摩加速子宮收縮

產婦把手放在肚臍周圍, 觸摸尋找子宮位置, 如感覺不到腹部有一個圓形硬塊, 就需要做子宮環形按摩, 借此加速子宮的收縮。 子宮收縮的同時, 惡露也會隨之排出體外。 由於子宮變硬表示收縮情況良好, 所以, 自然產的產婦在產後24小時內, 應隨時按摩, 必須做到子宮變硬才能停止。

觀察惡露判別子宮恢復狀況

若是子宮內仍有殘留胎盤或胎膜組織, 或是子宮收縮不良, 會影響子宮復原的速度, 這可從觀察惡露排出的顏色、量與氣味判別子宮的復原狀況。

Advertisiment
正常情況下, 惡露的量會愈來愈少, 顏色愈來愈淡, 約3周就會結束, 過多的惡露屬於不正常現象。

如果血性惡露的量明顯變多, 且持續時間延長(3天以上), 或惡露帶有異味, 甚至惡露一直沒完沒了似的, 原本顏色已轉淡又變紅, 產婦務必及時就醫。 經檢查後, 若是子宮內仍有殘留物質, 即需要加以處理。 若是單純的子宮收縮不良, 則會給予口服(針劑)子宮收縮劑, 並教導產婦按摩子宮, 鼓勵其持續哺喂母乳, 以促進子宮收縮及增加子宮復原的狀況。

tips:產後輕運動

分娩後, 除了子宮要恢復外, 骨盆腔組織也要恢復, 否則, 下半身會有下墜感, 容易腰酸, 同時也容易引起尿失禁的毛病。 骨盆組織的恢復, 必須避免下半身, 特別是下腹用刀,

Advertisiment
像搬重物、下蹲的動作, 在生產後半年內應儘量避免, 不過進行一些產後運動, 比如腹式深呼吸, 以及在產後一周躺在硬床上進行抬腿、提臀, 或膝胸臥式運動, 則能使子宮和下腹有效收縮和復原。

子宮恢復也“偷懶”

子宮要完全恢復健康需要相當一段時間, 這需要媽媽精心照料。 一旦照顧不周, 就很可能出現子宮收縮不好、還是很大很柔軟、遲遲不恢復到最初的模樣、褐色出血持續不斷等子宮復原不全的情況。

血量猛增如果子宮恢復不好, 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殘留有胎盤時, 子宮就會被血塊填塞。 這樣會“連累”子宮平滑肌停止收縮, 造成子宮收縮不良, 有可能會引起大出血的危險。

這是產後子宮恢復不全最突出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在產褥期最容易發生, 媽媽們要特別注意。

突然長出“小肚腩”有些媽媽生完寶寶後, 小腹時無法消除, 這常常是由於寶寶個頭兒很大, 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 以至於無法縮小。 其實, 大多數媽媽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

不過, 如果在自檢的過程中, 產後2周後在小腹部仍然能摸得到一團東西, 就很可能是子宮收縮不良或子宮肌瘤引起的, 當然還要看出血情況。


產後子宮為何恢復不善

干擾呵護的“夙敵”

其實, 子宮很委屈。 並非它有意“偷懶”, 不認真恢復, 實在是遭遇一些難對付的“夙敵”, 有些“招架不住”。

1、胎盤或胎膜殘留於子宮腔內。 如果胎盤或胎膜剝離不完整, 就會出現持續出血, 有時還可能大量出血。

2、子宮蛻膜脫落不全。 蛻膜一般在產後一周左右脫落,如果脫落不完全,容易引起晚期產後出血。

3、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如果分娩後護理不當,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也會長期出血。

4、子宮過度後屈,惡露不容易排出。

5、合併子宮肌壁間肌瘤。子宮肌瘤影響子宮收縮,產後出曲量會增多。

6、如果產後排尿不利,膀胱過度充盈,也會導致子宮不能下降至盆腔。

7、倘若媽媽年齡較大、健康情況不理想、分娩次數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會影響產後子宮的復原。

蛻膜一般在產後一周左右脫落,如果脫落不完全,容易引起晚期產後出血。

3、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如果分娩後護理不當,引起子宮或盆腔感染,也會長期出血。

4、子宮過度後屈,惡露不容易排出。

5、合併子宮肌壁間肌瘤。子宮肌瘤影響子宮收縮,產後出曲量會增多。

6、如果產後排尿不利,膀胱過度充盈,也會導致子宮不能下降至盆腔。

7、倘若媽媽年齡較大、健康情況不理想、分娩次數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會影響產後子宮的復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