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10月懷胎, 成功“卸貨”後, 得讓孕期中變化最大的子宮好好休息。 在月子期間, 注意子宮恢復情況, 也別忘記滿月後要複診, 確認子宮的恢復狀況。 而月子期間常喝的生化湯, 則要注意正確的飲用方式, 避免惡露一直滴滴答答, 影響子宮恢復。
產後坐月子期間, 要注意惡露排出與子宮恢復, 以掌握子宮的復原狀況。 想想, 懷孕前的子宮大小有如自己的拳頭一樣(約50克), 為了孕育新生命, 撐到好大(約1000克), 當胎兒娩出後, 子宮就像泄了氣的皮球, 但仍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孕前狀況。
子宮恢復
子宮恢復歷程
Advertisiment
產科主任陳保仁表示, 子宮是一個由較厚的肌肉組成的器官, 不會立即恢復原狀, 約需兩周時間回到骨盆腔, 6周內回到孕前大小。 他說, 子宮恢復狀況可從3方面來看:
子宮體:分娩後, 子宮會立即收縮, 因此, 在腹部處可用手膜到一個很硬且呈球狀的子宮體, 其最高處差不多與肚臍同高。 然後, 每天的高度會下降一點, 約兩周時間, 子宮會變小並進入骨盆腔內, 這時, 就無法在腹部摸到子宮底了。
子宮頸:分娩後, 因子宮頸充血、水腫而變得非常柔軟, 子宮頸壁也會變得很薄, 大約要到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生產完7~10天后, 子宮頸內口會關閉, 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 子宮頸才會恢復到原來大小。
子宮內膜: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後,
Advertisiment
在子宮恢復過程中, 需通過強而有力的肌肉“收縮”動作, 讓血管受到壓迫而止血, 並恢
複到原來的大小。 因此, 在產後1周內, 媽媽常會感到子宮收縮帶來的疼痛感。 若收縮不好, 血管就會持續出血不止, 如形成血塊積在子宮腔內, 就造成子宮肌肉層的收縮更差, 出血情況會更惡化。
為了加速子宮的收縮, 陳保仁醫師說, 自然產的產婦可借助子宮按摩及子宮收縮藥物, 剖宮產的產婦則因有傷口, 而是以注射點滴型子宮收縮劑,
Advertisiment
子宮按摩加速子宮收縮
產婦把手放在肚臍周圍, 觸摸尋找子宮位置, 如感覺不到腹部有一個圓形硬塊, 就需要做子宮環形按摩, 借此加速子宮的收縮。 子宮收縮的同時, 惡露也會隨之排出體外。 由於子宮變硬表示收縮情況良好, 所以, 自然產的產婦在產後24小時內, 應隨時按摩, 必須做到子宮變硬才能停止。
觀察惡露判別子宮恢復狀況
若是子宮內仍有殘留胎盤或胎膜組織, 或是子宮收縮不良, 會影響子宮復原的速度, 這可從觀察惡露排出的顏色、量與氣味判別子宮的復原狀況。 陳保仁醫師指出, 正常情況下, 惡露的量會愈來愈少, 顏色愈來愈淡, 約3周就會結束, 過多的惡露屬於不正常現象。
Advertisiment
如果血性惡露的量明顯變多, 且持續時間延長(3天以上), 或惡露帶有異味, 甚至惡露一直沒完沒了似的, 原本顏色已轉淡又變紅, 產婦務必及時就醫。 經檢查後, 若是子宮內仍有殘留物質, 即需要加以處理。 若是單純的子宮收縮不良, 則會給予口服(針劑)子宮收縮劑, 並教導產婦按摩子宮, 鼓勵其持續哺喂母乳, 以促進子宮收縮及增加子宮復原的狀況。
生化湯不慎服用有問題
通常在產婦生產時, 不論自然產還是剖宮產, 醫師都會把子宮內的殘留物清除乾淨, 並給予適當劑量的子宮收縮劑。 一般來說, 子宮收縮不良的狀況應該不太嚴重。 醫師建議, 月子期間, 產婦應儘量減少腹部承受壓力的機會, 如少提重物、少彎腰,
Advertisiment
不過, 陳保仁醫師表示, 有時會碰到產婦出院後沒幾天, 因為大出血而複診, 經詳細問診, 發現原來產婦在月子期間“喝生化湯”, 但服用方式不對, 竟把生化湯當開水般一口氣喝完。 生化湯的“活血化瘀”固然對排除惡露有所幫助, 但一次喝太多的話, 反而容易引起子宮的新生內膜不穩定, 而造成出血不止。 他強調, 產婦不是不能喝生化湯, 而是應注意喝的方式。 身為西醫的他不否認生化湯有其效用, 但是服用前應接受專業中醫師的指導, 且避開服用子宮收縮劑的時間, 才能讓生化湯發揮效用,並避免產後出血的問題。
喝生化湯“藥”小心
中醫師黃慧君指出,生化湯是中藥藥方,既然是“藥”,理應接受中醫的診斷,瞭解個人體質,評估是否需要服用,進行藥材加減,以及給出正確的服用方式,否則容易喝出問題。撇開個人體質差異,喝不喝生化湯可從以下幾點來看:
子宮恢復
需要服用的必要性
現代人多選擇到醫院生產,分娩後,西醫已將子宮內殘餘物質清除乾淨,並給予子宮收縮藥物,不像早前生產需借由有“產後第一方”之稱的生化湯來加強子宮收縮,幫助惡露的排出,因此,產後是否還需要喝生化湯,其實頗有討論空間。
藥材組成各有不同
就像珍珠奶茶一樣,每家泡沫紅茶店在基本配料(奶、茶、珍珠)的比例不同,生化湯亦然。基本藥方都是“當歸、川芎、桃仁、炙甘草、炮薑”,不過,每家的藥方在組成及比例上卻各不相同,但這卻不像可依個人喜好選擇任一家珍珠奶茶般。黃慧君醫師強調,臨床上,還需要針對產婦的體質及症狀加減藥物及劑量,而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於同一帖藥方。尤其,有些藥店還推出“加味”生化湯,即在原藥方中加入其他藥材,萬一剛好碰上特殊體質或沒對症,就容易喝出問題。
服用劑量及時間
黃慧君醫師說,通常喝上5~7帖生化湯即可(一般熬煮方式是每天一帖,每帖藥加4杯水煮成2杯,分兩次喝),但有產婦在整個月子期間,每天都煮來當水喝,從而出現惡露一直滴滴答答的情形,甚至有人會大出血,都是過量飲用所致。
至於服用時間,原先是在產後48~72小時服用,但對照現代醫療方式,自然產的產婦這段時間幾乎都在醫院,由西醫開子宮收縮藥物讓產婦服用。在兩者不能一起服用的情況下,多從產後第三天開始服用生化湯。嚴格來說,已經失去服用生化湯的好時機。當然,對體質一向偏於虛寒或產後惡露排出不順者,固然還有配合服用的價值,只是這需要中醫師的診斷,而非自行判斷。
中藥師親身經歷談
黃慧君醫師說,生完第一胎時,經驗不足的她,也跟大家一樣服用生化湯,不過,卻喝出問題而必須回醫院接受西醫治療。事後,她分析原因,由於是剖宮產,子宮頸並未撐開,但喝了“活血化瘀”的生化湯後,量多的惡露卻無法順利經過子宮頸排出。後來在生第二胎時,自行評估了身體狀況,決定不喝生化湯,也沒有子宮收縮不良的問題。她說,未必每個產婦都需服用生化湯,一切都以自身身體狀況為考慮才是。
藥方應量身訂做
黃慧君醫師指出,傳統坐月子的習俗放在今時今日,有些部分的確需要調整,而不是全盤照做。如產婦是否每天需要吃上一隻麻油雞來補身體?吃多動少,身材不走樣也很難。她強調,“民俗不等於中醫”,中醫必須根據症狀治療,該吃多少、什麼時候吃,都必須依個人體質而定,每帖藥方可說都是“個別化的量身訂做”。她提醒,生化湯雖是月子期間的“必備飲品”,但依然有其服用禁忌,產婦若有妊娠高血壓史、腸胃虛弱、容易口乾舌燥,以及感冒、中暑等問題,都不適宜喝生化湯。她建議,產婦坐月子時不管是進補或喝一些中藥,最好經過中醫師評估,才不致出現差錯或補過頭。
才能讓生化湯發揮效用,並避免產後出血的問題。喝生化湯“藥”小心
中醫師黃慧君指出,生化湯是中藥藥方,既然是“藥”,理應接受中醫的診斷,瞭解個人體質,評估是否需要服用,進行藥材加減,以及給出正確的服用方式,否則容易喝出問題。撇開個人體質差異,喝不喝生化湯可從以下幾點來看:
子宮恢復
需要服用的必要性
現代人多選擇到醫院生產,分娩後,西醫已將子宮內殘餘物質清除乾淨,並給予子宮收縮藥物,不像早前生產需借由有“產後第一方”之稱的生化湯來加強子宮收縮,幫助惡露的排出,因此,產後是否還需要喝生化湯,其實頗有討論空間。
藥材組成各有不同
就像珍珠奶茶一樣,每家泡沫紅茶店在基本配料(奶、茶、珍珠)的比例不同,生化湯亦然。基本藥方都是“當歸、川芎、桃仁、炙甘草、炮薑”,不過,每家的藥方在組成及比例上卻各不相同,但這卻不像可依個人喜好選擇任一家珍珠奶茶般。黃慧君醫師強調,臨床上,還需要針對產婦的體質及症狀加減藥物及劑量,而不是每個人都適用於同一帖藥方。尤其,有些藥店還推出“加味”生化湯,即在原藥方中加入其他藥材,萬一剛好碰上特殊體質或沒對症,就容易喝出問題。
服用劑量及時間
黃慧君醫師說,通常喝上5~7帖生化湯即可(一般熬煮方式是每天一帖,每帖藥加4杯水煮成2杯,分兩次喝),但有產婦在整個月子期間,每天都煮來當水喝,從而出現惡露一直滴滴答答的情形,甚至有人會大出血,都是過量飲用所致。
至於服用時間,原先是在產後48~72小時服用,但對照現代醫療方式,自然產的產婦這段時間幾乎都在醫院,由西醫開子宮收縮藥物讓產婦服用。在兩者不能一起服用的情況下,多從產後第三天開始服用生化湯。嚴格來說,已經失去服用生化湯的好時機。當然,對體質一向偏於虛寒或產後惡露排出不順者,固然還有配合服用的價值,只是這需要中醫師的診斷,而非自行判斷。
中藥師親身經歷談
黃慧君醫師說,生完第一胎時,經驗不足的她,也跟大家一樣服用生化湯,不過,卻喝出問題而必須回醫院接受西醫治療。事後,她分析原因,由於是剖宮產,子宮頸並未撐開,但喝了“活血化瘀”的生化湯後,量多的惡露卻無法順利經過子宮頸排出。後來在生第二胎時,自行評估了身體狀況,決定不喝生化湯,也沒有子宮收縮不良的問題。她說,未必每個產婦都需服用生化湯,一切都以自身身體狀況為考慮才是。
藥方應量身訂做
黃慧君醫師指出,傳統坐月子的習俗放在今時今日,有些部分的確需要調整,而不是全盤照做。如產婦是否每天需要吃上一隻麻油雞來補身體?吃多動少,身材不走樣也很難。她強調,“民俗不等於中醫”,中醫必須根據症狀治療,該吃多少、什麼時候吃,都必須依個人體質而定,每帖藥方可說都是“個別化的量身訂做”。她提醒,生化湯雖是月子期間的“必備飲品”,但依然有其服用禁忌,產婦若有妊娠高血壓史、腸胃虛弱、容易口乾舌燥,以及感冒、中暑等問題,都不適宜喝生化湯。她建議,產婦坐月子時不管是進補或喝一些中藥,最好經過中醫師評估,才不致出現差錯或補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