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帶下病的治療

產後帶下病的診斷可通過其發病症狀診斷。 凡出現帶下量增多, 色、質、臭氣異常, 或伴陰癢者, 便可診斷為本病。 臨床上檢查比較複雜, 必須進行婦查及白帶塗片檢查, 找出病位及病因。 但也有不少檢查正常而診為帶下病者, 本病尤其強調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然而對於一些帶下病要提防是其他婦科疾病, 因此, 發現症狀要進行詳細檢查。 赤帶、赤白帶、黃色帶或臭穢帶下, 尤其是更年期婦女或絕經後婦女出現上述症狀時, 要警惕宮頸癌、子宮內膜癌等病證, 及早診治。

產後帶下病的治療
帶下病應根據病症不同,
Advertisiment
配合外治法治療。 如外☆禁☆陰炎、陰☆禁☆道炎宜配合外☆禁☆陰熏洗、陰☆禁☆道沖洗、陰☆禁☆道納藥;子宮頸炎宜配合陰☆禁☆道沖洗、局部上藥、或電熨、冷凍、鐳射等外治法;盆腔炎宜配合肛門導入、中藥外敷、理療等外治法。 下病的病因以濕為主, 故治療始終以除濕為要, 濕熱者宜清利, 寒濕者宜燥濕。 脾腎兩虛為帶下病之內因, 故治療宜調補脾腎, 治脾宜升宜燥, 治腎宜補宜澀。
此外, 治療產後帶下病還可以食用以下藥方:
1、濕熱治法:清利濕熱。
方藥:易黃東加減。
黃柏10克、知母10克、車前子10克(包煎)、土茯苓15克、六一散10克(包煎)、椿根皮10克、白果10只、山梔10克、川牛膝10克。
加減:兼見脾虛者, 加山藥10克、白術10克、芡實15克、薏苡仁15克;肝經濕熱偏甚者, 加龍膽草6克、柴胡10克、木通6克、黃芩10克、生地12克。
Advertisiment

2、熱毒治法:清熱解毒。
方藥:五味消毒飲加減。
蒲公英15克、金銀花15克、野菊花10克、紫花地丁15克、天葵子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鴨蹠草30克。
加減:挾瘀腹痛者, 加桃仁10克、生苡仁15克、紅藤15克、敗醬草12克。 熱甚傷津者, 加生地15克、赤芍12克、麥冬12克。
3、脾虛治法:健脾益氣, 除濕止帶。
方藥:參苓白術散加減。
炒黨參10克、炒白術10克、淮山藥12克、白扁豆15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木香6克、蓮子肉10克、砂仁15克、砂仁3克(後下)。
加減:腰酸腰痛者, 加杜仲10克、川斷10克、桑寄生10克。 下肢腫者, 加豬苓12克、車前子15克(包煎);陰癢者, 加蛇床子12克、花椒6克。
4、腎陽虛治法:溫補腎陽, 固澀止帶。
方藥:內補丸加減。
鹿角霜10克(包煎)、菟絲子10克、潼蒺藜10克、黃芪10克、桑螵蛸12克、制附塊5克(先煎)、杜仲10克、補骨脂10克、赤石脂12克(先煎)、煆龍牡各15克(先煎)。
Advertisiment

5、腎陰虛治法:益腎滋陰, 清熱止帶。
方藥:知柏地黃東加減。
知母10克、黃柏10克、生地12克、丹皮10克、澤瀉10克、山藥12克、地骨皮15克、茯苓10克、麥冬10克。
加減:腰膝酸軟者, 加川斷12克、懷牛膝10克;
頭昏目眩者, 加枸杞子12克、旱蓮草12克、女貞子10克。 失眠多夢者, 加酸棗仁12克、夜交藤30克。
以上就是產後帶下病的治療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