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恢復保養

剖腹產後恢復保養的方法

1. 儘早活動

目的:預防血栓性靜脈炎

孕晚期和產後比較容易出現下肢深靜脈血栓, 剖宮產的患者更容易發生。 剖宮產術後雙腳恢復知覺, 就應該進行肢體活動, 24小時後應該練習翻身、坐起, 並下床慢慢活動, 當導尿管拔除後應多走動, 這樣不僅能增加胃腸蠕動, 還可預防腸黏連及靜脈血栓形成等。 下床活動前可用束腹帶綁住腹部, 這樣走動時就會減少因為震動的關係碰到傷口而引起疼痛。

2. 及時大小便

目的:預防尿路感染、便秘

剖宮產後, 由於傷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

Advertisiment
大小便不能順利排泄, 易造成尿瀦留和便秘, 若有痔瘡, 情況將會變得更加嚴重, 故術後產婦應按平時習慣及時大小便。 如果不習慣臥床小便, 可下床去廁所, 再解不出來, 應告訴醫生, 直至能暢通排尿為止, 否則易引起尿路感染。

3. 清淡飲食

目的:避免嘔吐或腹脹

剖宮產產婦術後6小時內因麻醉藥藥效尚未消失, 全身反應低下, 為避免引起嗆咳、嘔吐等, 應暫時禁食, 若產婦確實口渴, 可間隔一定時間喂少量溫水。 術後儘量避免攝取容易產氣的食物, 其他則依個人喜好適量攝取。 避免油膩和刺激性的食物, 多攝取高蛋白、維生素和礦物質以説明組織修復(如魚、雞肉)。 此外多攝取纖維素以促進腸道蠕動, 預防便秘。

4. 密切觀察惡露

Advertisiment

目的:避免產後出血

無論是自然產還是剖腹產, 產後都應密切觀察惡露。 剖腹產時, 子宮出血較多, 應注意陰☆禁☆道出血量, 如發現陰☆禁☆道大量出血或衛生棉墊2小時內就濕透, 且超過月經量很多時, 應及時通知醫護人員。 正常情況下, 惡露10天內會從暗紅色變為淡黃色, 分娩後兩周變為白色, 4~6周會停止, 若超過4個星期還有暗紅色的分泌物或產後兩個月惡露量仍很多時, 應到醫院檢查。

5. 保持傷口清潔

目的:預防傷口感染

要特別注意腹部傷口癒合及護理。 腹部傷口分為二種, 直切口與橫切口。 產後第二天, 傷口換敷料, 檢查有無滲血及紅腫, 一般情況下術後傷口要換藥兩次, 第七天拆線。 術後若產婦體溫高, 而且傷口痛, 要及時檢查傷口,

Advertisiment
發現紅腫可用95%的酒精紗布濕敷, 每天兩次。 若敷後無好轉, 傷口紅腫處有波動感, 就確認有感染, 要及時拆線引流。

此外, 產後月經恢復的時候要注意傷口是否疼痛, 因為在傷口處易發生子宮內膜異位症, 表現為經期時傷口處持續脹痛, 甚至出現硬塊。 一旦出現此類症狀, 則應及早去醫院就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