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惡露不絕

准媽媽分娩後, 子宮組織破裂脫落時會有分泌物排出, 與量多的經血相似, 稱為惡露。 這種現象在產後可持續2〜4周。

惡露按階段可分為以下幾種。

血性惡露。 分娩後2~4天分泌出。 量最多, 含有血、小血塊和蛻膜碎片, 呈紅色, 像平時的經血, 以後顏色逐漸變淡。

漿液性惡露(褐色惡露)。 分娩後5〜8天分泌出。 因為分泌物變得比較稀薄, 惡露顏色變淺, 呈粉紅色或褐色, 說明子宮出血減少。

白色惡露。 分娩2周左右分泌出, 含有大量白細胞, 惡露呈黃白色, 以後顏色越來越淺, 接近白色, 惡露量也越來越少, 持續3周後乾淨。

Advertisiment

正常惡露有血腥味, 但不臭。 每位產後媽媽的惡露量不盡相同, 平均總量為250~500毫升;血性惡露、漿液性惡露及白色惡露的劃分也非絕對, 三者之間有過渡狀態。

一般而言, 順產的產後媽媽需要等待惡露自行排出, 因此排出的時間為10~20天;而剖宮產的產後媽媽, 由於在生產後醫生即會幫忙清理,

Advertisiment
惡露排出的時間會縮短許多。

中醫將產後惡露持續20天以上仍淋漓不斷, 稱為惡露不絕。 惡露不絕的主要症狀為:下腹疼痛, 用手按之疼痛加劇, 痛處可觸及腫塊, 惡露極少等症狀。 產後惡露不絕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宮縮不佳。 因為宮縮不佳造成的惡露不絕的特點是:惡露排出時間延長, 量少, 無臭味, 無明顯不適。 如果產後媽媽平素身體虛弱, 分娩過程中耗傷太過, 或者產後未能很好休息, 都可能導致宮縮不佳, 子宮恢復時間延長, 從而使惡露排出時間拉長。

妊娠組織殘留。 特點是出血量時多時少, 內夾血塊, 可伴有陣陣腹痛。 做過人流、生育了多個寶寶、生殖道感染、子宮畸形等情況的產後媽媽較易發生這種現象。

Advertisiment

宮腔感染特點是惡露有臭味, 腹部有壓痛, 可伴有發熱。 經過分娩新媽媽元氣受損, 宮口由開放狀態逐漸復原, 如果護理不慎病原體很容易乘虛而入, 引發宮腔感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