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惡露情況與母乳護理

惡露觀察子宮復舊狀況的指標

一般女性的子宮大小約為50~60公克, 懷孕後變大, 重量可達1公斤, 直到分娩後逐漸縮小, 至產後1周約為400~500公克、產後3周約為225公克左右。 陳曉萱指出, 子宮恢復的狀況可從惡露觀察得知──所謂惡露, 惡露是由於產後子宮內的所殘留的血、白血球、黏液和組織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 產後1~3天的「血性惡露」為紅色, 可能伴隨小血塊。

產後4~7天出血量和分泌物逐漸減少, 惡露顏色轉為粉紅, 胎盤著床位置的子宮內膜正在逐步修復中, 此時期的惡露成為「漿性惡露」。

產後10天惡露會慢慢轉為黃色或乳白色,

Advertisiment
帶有褐色的血絲甚至是透明無色的狀態, 通常不會伴隨任何味道, 被稱為「白色惡露」。

若產婦在月子期間發現自己的惡露顏色、味道出現異常, 甚至持續大量的出血, 或是15分鐘棉墊就全滿, 可能就是一種危險的訊號, 須趕緊求醫進一步厘清狀況。

確保哺乳品質首重乳☆禁☆房護理

除了較常受到關注的子宮恢復狀況外, 陳曉萱提醒產婦應留意乳☆禁☆房護理細節, 以免影響其後的哺乳以及日後的身體健康。 一般說來, 產後婦女的乳☆禁☆房若呈現柔軟、無脹大感, 從中醫的角度看來多屬氣血俱虛, 可多食用富含蛋白質的肉湯。 此外, 充足優質的睡眠伴以適量的運動, 對於改善健康和氣血流通也很有幫助;產後婦女的乳☆禁☆房若呈現脹硬痛者,

Advertisiment
則多屬肝鬱氣滯, 需加強精神方面的護理, 保持心情愉快舒暢, 方能使乳汁暢行。 此外, 肝鬱氣滯的產婦應忌食辛辣刺激、助陽化火的食物, 月子餐的菜色以清淡為宜。

媽咪吃得好哺乳更順利

舉凡動物內臟如豬肝、豬腎(腰子), 海類類如魚蝦等, 對於乳汁的增加皆有幫助;此外, 月子期間產婦可進食有助子宮收縮、消除產後瘀血滯留子宮、利水消腫的鯉魚湯, 加入黃酒共同烹調, 對增加乳汁分泌亦有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