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應該要怎樣呵護好自己的子宮呢

子宮約在產後4~6周復原

子宮恢復的主要動作是持續的收縮, 從生產時不斷的收縮將胎兒擠出, 再將胎盤擠出。 子宮內的血液不斷被排出體外, 即為惡露。 子宮經由不斷且強力的收縮, 將血管的開口壓住, 這樣就讓血塊形成而停止出血。 子宮再進步擠壓, 將血塊不斷排出, 子宮體積就會慢慢縮小, 約在產後4~6周會恢復成原來大小。

子宮的收縮恢復是否良好, 可由兩項外表的指標來判斷。 (1)如果子宮恢復良好, 檢視剛生完的子宮底, 從肚臍可以觸摸得到, 到約兩個星期, 子宮就無法摸到, 除非是長子宮肌瘤,

Advertisiment
(2)惡露的顏色從鮮紅、暗紅、深黑到淡紅色, 最後無色。


子宮護理

子宮收縮不良造成下腹突出?

前面提過, 子宮體積縮小、惡露減少至消失是子宮恢復的指標, 因而常有人將下腹部突出歸為子宮收縮不良。 事實上不然, 產婦小腹無法消除, 常常是因為懷孕時將小腹的皮膚撐到鬆弛, 以至於無法縮小, 其實多數產婦的子宮仍然是收縮正常的, 如果滿月後惡露仍不淨, 需要再到醫院檢查, 如果是真的子宮收縮不良, 最主要的危險就是會造成產後大出血, 這是真正需要加以注意的地方。

什麼叫子宮復原不全?

子宮復原不全是指產後已經多日, 子宮收縮不好, 還是比較大而柔軟, 遲遲不恢復到原來的形狀, 而褐色惡露卻常常持續不斷。

Advertisiment

如果子宮復原不全, 子宮遲遲不入盆腔, 我們在恥骨上區就總能摸到子宮底, 有時還有壓痛。 如果惡露量多, 且為暗褐色或紅褐色, 就應考慮為子宮復原不全, 如有臭味, 可能已經併發感染了。

我們主要可以通過注意觀察惡露的顏色、量和氣味來判別是否有子宮復原不全的情況。 一般情況下, 在產後3周左右惡露就乾淨了, 也有少數延長到產後6周才乾淨。 根據惡露的性質和階段性, 一般可分為3種:一種是產後3~4天, 量比較多, 顏色鮮紅, 稱為血性惡露(紅色惡露), 除大量血液、小血塊及壞死的蛻膜組織外, 有時裡面還有胎膜的碎塊、胎兒皮脂、胎毛及胎糞等;第一種是產後的1周左右, 惡露變為淡紅色, 所含的血液量較少,

Advertisiment
有較多量的宮頸黏液及陰☆禁☆道滲出液, 還有壞死的蛻膜、白細胞及細菌, 這種惡露稱為漿液性惡露;第三種是產後10~14天, 惡露呈白色或淡黃色, 血量更少, 內含有大量白細胞、退化蛻膜、表皮細胞、細菌及黏液, 這時的惡露稱為白色惡露。

子宮復原不全者, 血性惡露明顯增多, 且持續時間延長, 可能長達10天左右(正常情況約為3~4天), 惡露混濁或有臭味, 有時可能發生大量出血;血色惡露停止後, 白帶(也稱白惡露)增多, 產婦有時感到小腹墜脹或疼痛。

小心“產後子宮脫垂”

除了以上所說的子宮復原不全以外, 產後子宮脫垂也是影響產婦子宮健康的又一疾病。 正常子宮的位置是前傾前屈的, 子宮頸在坐骨棘水準以上。 這個正常位置是依靠骨盆底的肌肉和筋膜以及子宮的韌帶來支持的。

Advertisiment
如果這些組織發生了損傷或過度鬆弛, 子宮就會沿陰☆禁☆道下降, 甚至全部脫出於陰☆禁☆道口以外, 這就是所謂的子宮脫垂。

分娩時用力不當, 例如有的產婦子宮口尚未開全, 即過早屏氣、使勁, 分娩時未能很好保護會陰, 產後又未能及時修復, 導致子宮的支援組織鬆弛或撕裂, 產後經常仰臥;產後過早活動, 尤其是過早從事重體力勞動, 如提拉重物, 長時間蹲位、立位等等, 這些原因都可能會引起產後子宮脫垂, 影響產婦的子宮健康。

子宮復原靠收縮

按摩子宮+中西藥子宮收縮劑

子宮恢復靠收縮, 但子宮收縮靠什麼呢?靠自然機制。 也就是生產發動之後, 子宮就不斷地收縮, 排空了再排空,

Advertisiment
讓子宮腔不會有空隙。 我們傳統上教導產婦按摩子宮, 使用子宮收縮劑, 或是中醫使用生化湯, 都是輔助的角色。 其目的還是引導子宮不斷地收縮, 直到沒有出血且子宮腔保持淨空為止。

女子宮收縮不良會有大出血的危險

當子宮內尚有血塊或是殘留有胎盤時, 子宮會先被血塊填塞;然後, 子宮平滑肌就會停止收縮, 這時候就是所謂的子宮收縮不良, 會有大量出血的危險(血崩)。

子宮收縮劑VS生化湯

為了預防產後大量出血, 醫生通常會用子宮收縮劑。 但是, 民間自古又流傳用生化湯來去瘀活血, 作為產後幫助子宮恢復之用, 到底應不應該用?又或者如何使用呢?

依照臨床經驗, 在產後, 子宮自然會有收縮排血的機制, 如果發現有產後出血過多的現象,使用子宮收縮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作用發揮會比較快。至於生化湯的使用是老祖宗的智慧,但是也不必將其蒙上神秘的面紗。生化湯本身的成分在中醫看來,有化淤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淤血(血塊)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所以生化湯比較適合在產褥期的保健用。所以說醫療方面使用收縮劑主要是防止產後出血之用,而生化湯對於產褥期“幫助”子宮恢復則有顯著的效果。


子宮護理

子宮的恢復

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

子宮體的復原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準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釐米,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子宮頸的復原

在分娩剛剛結束時,子宮頸因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個袖口,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子宮內膜的復原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後,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後,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後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釐米,但產後6~8周才能完全癒合。

如果子宮裡有殘留的胎盤或胎膜組織,或產後子宮收縮不好,子宮復原的速度就會放慢。產後的子宮為了恢復原來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縮,所以在產後1周內媽媽會感到產後宮縮的疼痛,這種宮縮會在媽媽給孩子哺乳時更為明顯,但不會令人難以忍受。醫學專家認為,多與孩子肌膚接觸及哺乳是促進子宮復原的最佳刺激。

影響子宮復原能力的因素

胎盤或胎膜殘留於子宮腔內。

子宮蛻膜脫落不全。

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

子宮過度後屈,使惡露不容易排出。

合併子宮肌壁間肌瘤。

排尿不利,膀胱過度充盈,致使子宮不能下降至盆腔。

產婦年齡較大、健康情況差、分娩次數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會影響子宮的復原能力。

小貼士:

五招令子宮快復原

1 產後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2 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產後6~8小剛,產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屈,應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3 產後應該哺乳。因為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4 注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5 剌激乳☆禁☆頭可幫助子宮收縮。除了西藥跟中藥調理之外,在產後初期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是最自然的方式。還有,讓寶寶吸吮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但是沒有哺喂母乳的產婦怎麼辦呢?依照子宮收縮的生理原理,刺激乳☆禁☆頭會讓人體產生子宮收縮素,所以按摩乳☆禁☆房或是熱敷乳☆禁☆房都會產生相同的效果,這就是用物理的方式來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

如果發現有產後出血過多的現象,使用子宮收縮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作用發揮會比較快。至於生化湯的使用是老祖宗的智慧,但是也不必將其蒙上神秘的面紗。生化湯本身的成分在中醫看來,有化淤血、補血的作用,化掉的淤血(血塊)流出來之後,子宮自然會收縮,所以生化湯比較適合在產褥期的保健用。所以說醫療方面使用收縮劑主要是防止產後出血之用,而生化湯對於產褥期“幫助”子宮恢復則有顯著的效果。


子宮護理

子宮的恢復

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子宮體的復原、子宮頸的復原和子宮內膜的復原。

子宮體的復原

在胎盤排出之後,子宮會立即收縮,在腹部用手可以摸到一個很硬並呈球形的子宮體,它的最高處和肚臍的水準同高。以後子宮底的高度,會每天下降1~2釐米,大約在產後10~14天內,子宮變小,降入小盆骨腔內。這時,在腹部就摸不到子宮底了。

子宮頸的復原

在分娩剛剛結束時,子宮頸因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個袖口,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子宮內膜的復原

胎盤和胎膜與子宮壁分離,由母體排出以後,從子宮內膜的基底層,會再長出一層新的子宮內膜。產後10天左右,除了胎盤附著面外,其他部分的子宮腔會全部被新生的內膜所覆蓋。剛剛分娩後,胎盤附著部分的子宮壁面積約手掌大,到產後2周左右,直徑已經能縮小到3~4釐米,但產後6~8周才能完全癒合。

如果子宮裡有殘留的胎盤或胎膜組織,或產後子宮收縮不好,子宮復原的速度就會放慢。產後的子宮為了恢復原來的大小,需要更有力的回縮,所以在產後1周內媽媽會感到產後宮縮的疼痛,這種宮縮會在媽媽給孩子哺乳時更為明顯,但不會令人難以忍受。醫學專家認為,多與孩子肌膚接觸及哺乳是促進子宮復原的最佳刺激。

影響子宮復原能力的因素

胎盤或胎膜殘留於子宮腔內。

子宮蛻膜脫落不全。

合併子宮內膜炎或盆腔內炎症。

子宮過度後屈,使惡露不容易排出。

合併子宮肌壁間肌瘤。

排尿不利,膀胱過度充盈,致使子宮不能下降至盆腔。

產婦年齡較大、健康情況差、分娩次數多或多胎妊娠,也往往會影響子宮的復原能力。

小貼士:

五招令子宮快復原

1 產後應及時排尿。不使膀胱過脹或經常處於膨脹狀態。

2 產褥期應避免長期臥位。產後6~8小剛,產婦在疲勞消除後可以坐起來,第二天應下床活動,以利於身體生理機能和體力的恢復,幫助子宮復原和惡露排出。如果子宮已經向後傾屈,應做膝胸臥位來糾正。

3 產後應該哺乳。因為嬰兒的吮吸刺激,會反射性地引起子宮收縮,從而促進子宮復原。

4 注意陰部衛生。以免引起生殖道炎症。

5 剌激乳☆禁☆頭可幫助子宮收縮。除了西藥跟中藥調理之外,在產後初期按摩子宮底,讓子宮肌肉受刺激收縮,是最自然的方式。還有,讓寶寶吸吮母乳也會刺激子宮收縮。但是沒有哺喂母乳的產婦怎麼辦呢?依照子宮收縮的生理原理,刺激乳☆禁☆頭會讓人體產生子宮收縮素,所以按摩乳☆禁☆房或是熱敷乳☆禁☆房都會產生相同的效果,這就是用物理的方式來促進子宮收縮的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