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手腳冰冷要注意 中藥調理效果好

有些孕婦生完孩子後會出現一些症狀, 如:手腳冰冷, 在不是很冷的天氣也要添衣加被。 遇到這種情況, 一般是因為孕婦在坐月子的時候著涼了, 也就是常說的“月子病”。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下面來介紹一下針對這種疾病的中醫調理療法。

五種中醫調理法

1、中藥湯劑

黃芪桂枝五物湯:這個湯具養血益氣、溫經通絡的作用, 可加當歸、川芎、雞血藤以養血通絡。

當歸四逆湯:這個湯溫經散寒, 養血通脈, 對於血虛寒厥證, 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 還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藥材煲湯的食療方法。

2、沐足

Advertisiment

可用黃芪、當歸、雞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藥沐足, 益氣血, 溫經絡, 達到治療效果。 具體配方須諮詢醫生。

3、艾灸

產後四肢怕冷顯示氣虛血弱, 而氣血有"遇溫則行, 遇寒則凝"的兩大特點, 艾灸療法正是利用艾火對經絡穴位的溫熱刺激, 使氣血運行, 以火攻邪, 溫通經脈、驅散寒邪。 但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掌握方法, 找准穴位, 並防止燒灼皮膚。

4、貼耳穴

“耳為宗脈之所聚”, 耳朵與全身經絡相通。 耳穴貼壓療法正是使用藥物、磁珠等圓形物質貼敷在耳穴上, 通過刺激耳穴後產生放射性☆禁☆感應, 沿經絡淺放射, 起到疏通經絡運行氣血的作用。

5、針灸治療

在治療上, 採用中藥湯劑和針灸辨證施治。 根據患者的舌苔脈象, 選擇溫經通脈、化淤通絡的中藥如黃芪桂枝五物湯等;根據患者具體症狀針灸不同的穴位,

Advertisiment
如足外踝以上的懸中穴, 針灸一般需要兩個療程, 每個療程10次, 一般需要1個多月的時間。 如果患病時間太長, 則治療起來會比較慢些。

產婦在月子期間容易受寒, 因此專家建議產婦在月子期間一定要注意避免受寒, 比如不要吹空調, 不過食寒涼之物, 避免在潮濕地方居住, 不要游泳等。 國外產婦在月子期間就能游泳, 那是體質不一樣, 年輕媽媽切不能逞強學之。

產後手腳冰冷多為婦女坐月子期間沒有注意好而導致的疾病, 雖然手腳冰冷看起來問題不大, 但是如果長期置之不理會帶來嚴重後果。 所以各位新媽媽要好好愛護自己的身體,

Advertisiment
遇到此類病況的時候適當使用中醫療法, 效果不錯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