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抑鬱會要命,怎樣才能遠離產後不良情緒

十月懷胎本屬不易, 分娩時刻那疼得讓人死去活來的滋味更是想想都後怕。 再加上產後照顧孩子的辛勞, 讓初次當媽的產婦感覺自己在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 總是感覺自己特別委屈。 稍稍遇到一點點小問題, 就會覺得是天要塌了。 而哭泣、對老公或家人發脾氣是她們的唯一發洩方法。

案例:我要崩潰了, 可他們還只是認為我無理取鬧, 從不認為我已經患上抑鬱症了, 現在我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的爸媽都在外地, 我老公又不知道心疼我, 還讓我什麼家務都做, 他一天清閒得跟什麼似的, 這怎麼能讓我心理平衡呢。

Advertisiment

我都割脈了, 他們也沒認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前兩天, 一犯病, 差點跳樓了。 以淚洗面的日子, 何時是個頭呀!不是很想離婚, 都說離了婚對孩子不好, 我女兒才十個月大, 讓她跟誰都是受罪, 可是不離婚, 這日子怎麼過呢?我應該怎麼辦呢?

據調查, 50%~70%的新媽媽均發生過產後鬱悶。 發生這種情況的原因是, 分娩後體內孕激素和雌激素激素降低, 引起情緒不穩。

其誘因多種多樣, 如家屬沒有來探視, 丈夫沉默不語;擔心新生兒出現黃疸;擔心孩子夜哭或乳汁分泌過少;或者想到分娩的疼痛, 拖延了出院的日期等, 這些均有可能導致新媽媽的情緒低落, 以致哭泣。

這些症狀大多在產後一周內發生, 病程短暫, 但也有可能會發展成為產後抑鬱

Advertisiment
因此要做好新媽媽早期心理調適工作, 家屬應瞭解新媽媽產褥期感情脆弱、易受傷害的特點、應給予足夠的理解、關心、體貼、照顧。

當新媽媽哭泣或發脾氣時, 要多安慰, 使新媽媽順利度過這一時期。

產後抑鬱怎麼辦, 如何緩解或治療?

大部分新媽咪都會有產後憂鬱, 通常在生產後1周內開始, 症狀為毫無原因的想哭、傷心、焦慮, 一般無須治療, 2周後這種情況會自動消失。

需要治療的產後抑鬱症, 發病率在15%-30%之間, 通常在6周內發病, 持續時間由幾天到1-2年不等, 因此, 需要把握好治療時機。 當產婦有以下情況之一時就應當進行治療:

(1)症狀持續時間超過2周;

(2)無法正常生活, 不知如何處理日常事務;

(3)有時想傷害自己和孩子;

Advertisiment

(4)大部分時間處於過度焦慮恐懼狀態。

治療產後抑鬱症通常採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與心理治療相結合, 這對新媽咪的恢復也最為有利。 從心理治療角度針對產後抑鬱症可以進行自我調適:

1、合理膳食

以清淡而營養的產後飲食為主, 不吃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食物。 這能保護自己敏感的身體不作出過激的反應。

2、環境清靜

除掉家中不必要的淩亂, 限制探望人群, 甚至關掉電話, 只是為自己和寶寶創造一個安靜、閒適、健康的休養環境, 摒棄煩躁。

3、學會養心

許多研究表明, 如果媽媽比較平靜的話, 那麼新生嬰兒也會生長得比較好。 產婦應每天花15分鐘來放鬆, 無論是通過深呼吸、冥想、泡澡還是聽聽舒緩優美的音樂,

Advertisiment
都有助於緩解壓力, 並增進親子關係。

4、爭取睡眠

在自己的身體尚很虛弱的同時還要親自照顧寶寶, 這本身就很考驗新媽咪的意志, 因此, 要學習爭取任何可以睡覺的機會讓自己多休息, 尤其當寶寶睡覺時, 產婦的睡眠品質往往是最好的。 良好的睡眠能大大降低抑鬱的機會, 在需要的時候請家人幫忙補充睡眠是十分必要的。

5、適當的運動

在飯後散散步, 呼吸新鮮的空氣, 可以讓精神更充足。 但也千萬不要去做一些高強度的有氧運動, 因為身體機能和供血狀況尚顯不足, 反而會令自己疲憊。 讓身體保持在不被透支的狀態是恢復的前提。

6、不追求完美

期望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反而不是一個好媽媽, 因為沒有做好所有的事情而產生的失望情緒會同時影響自己和寶寶的心態。

Advertisiment
真正的好媽媽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 而是一個快樂的媽媽。 當你不再追求完美, 抑鬱也就自然離你而去。

7、傾吐壓力

面對你的恐懼或無助, 那就把丈夫拉過來好好談談, 列出為人父母後最擔心的三件事, 你的憂慮自然就能感到輕鬆很多。 及時找出解決方法才是徹底解除心理壓力的法寶。

8、靈活有彈性

成為媽媽之後, 要做的事情不僅多, 而且經驗不足, 所以, 也許常常不能按自己的計畫去完成。 與其抱怨這麼多不想面對的事, 不如學會活在當下, 徹底接納並享受這種生活的挑戰, 樂趣也會隨之而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