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命的到來不僅給新媽咪帶來了歡樂, 更帶來了繁重的勞動、重大的責任和無止境的勞碌和操心。 小寶貝是媽咪的希望之源, 他的健康與幸福與媽咪今天的表現息息相關。
產後抑鬱的婦女往往有強烈的悲傷, 憂慮或絕望的感覺, 難以處理日常事務。 如果不進行治療, 產後抑鬱會加重, 病程也會延長。 研究人員說, 產後抑鬱症會妨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正常相處, 導致嬰兒的行為失常、情感障礙等, 影響嬰兒正常發育生長。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 產後患有憂鬱症的婦女, 其孩子到11歲時, 與那些產後沒有憂鬱現象的婦女所生的同齡孩子相比,
Advertisiment
憂鬱的母親撫養的嬰兒日後之所以會面臨較容易出現暴力行為的風險, 可能是由於他們較難控制包括憤怒等情緒。 撫養者為嬰兒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就是安撫他們、對他們講話, 使他們感到舒適, 而這些都有助於使嬰兒平靜下來。
而以前的研究認為, 憂鬱的母親較難把精力集中在嬰兒身上, 或難以像正常成年人那樣, 用“逗趣、誇張”的口氣跟孩子講話。 所以, 憂鬱母親撫養的孩子可能較難學會如何減輕自己不安的情緒,
Advertisiment
英國加的夫大學的研究人員說, 問題兒童長大後往往會成為有問題的大人;而該研究結果顯示, 初為人母的女性如果感到憂鬱, 可能是一項警訊, 她們的孩子可能會面臨長期的問題。 研究人員對122個家庭進行了調查, 在母親懷孕、生產三個月後, 以及孩子1歲、4歲和11歲時, 定期詢問母親有無憂鬱症狀與孩子的行為特徵。
調查結果顯示, 大多數孩子沒有出現暴力行為, 但是生產三個月後患有憂鬱症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易出現暴力行為, 特別是憂鬱症反復發作的母親所生的孩子更易出現暴力行為。 暴力行為包括在學校打架和在打架中使用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