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媽媽產後跳樓自殺、寶寶遭到生母傷害……近幾年來, 隨著與抑鬱症相關的新聞事件屢見報端, “產後抑鬱症”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未經歷過生育、哺乳之苦的人, 甚至不少經歷過的人, 也許都會問:“抑鬱症?真有那麼可怕嗎?”
專家指出, 由於人們對產後抑鬱症存在許多誤區, 使得目前該病所受關注遠遠不夠, 且絕大部分患者本身及其親屬發現病狀也沒有就醫意識, 導致不堪設想的後果發生。
身心有變, 抑鬱發生婦女在懷孕和生產期間, 伴隨生理、心理及環境的一系列變化, 產後精神衛生問題非常常見,
Advertisiment
秋冬季節, 是產後抑鬱症的高發期, “有了孩兒, 不要忘記孩兒他娘。 ”新產婦和嬰兒一樣需要家人的周到照顧。 “產後抑鬱症, 是因產婦的生理和心理都發生了一些改變產生的, 一般在產後兩周內就會有所表現。 ”
在生理上, 產婦的激素水準發生急劇變化。 在妊娠期間, 孕婦體內長時間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水準升高, 雌激素具有多種神經調節功能, 分娩後雌激素突然撤退, 雌激素的波動及持續的雌激素缺乏可能導致情緒抑鬱。 在心理上, 尤其是基礎性格本就屬於內向型的產婦, 因產程的痛苦對身體的刺激, 整個懷孕期間對胎兒的擔心, 加上產後家人注意力轉移到孩子身上, 或多或少對產婦的關注降低,
Advertisiment
到目前為止, 還沒有確切的結果表明究竟哪種原因才是引發產後憂鬱症的罪魁禍首, 但可以確定的是, 新媽媽因為帶孩子而與親朋好友的距離變遠, 由此產生的疏離感是誘發產後抑鬱症的重要原因。 此外, 採取母乳餵養的新媽媽由於白天晚上都要給孩子餵奶, 過度勞累、休息不好, 也很容易產生委屈、煩躁、易怒的情緒, 從而導致產後抑鬱症。
干預要及早, 關心不能少新產婦和嬰兒一樣需要家人的周到照顧, 那些家有產婦的家庭不要完全沉浸在添丁的喜悅中,
Advertisiment
如果產婦已經患上產後抑鬱症, 產婦和家人也不要過於緊張和擔心, 這是一種可防可治的疾病, 只要儘早發現, 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積極治療, 一般預後良好。 同時, 配偶和家人也要多給予理解、關心和支持, 共同採取積極的應對模式, 儘量避免和減低不良應激的影響, 使產婦保持良好的心態。
如何從“蛛絲馬跡”中發現症狀產後抑鬱治癒率是很高的, 關鍵在於早發現早干預。 專家表示, 他所接觸到的產後抑鬱症患者, 大多是家人比較警惕, 及時發現了產婦的異常, 於是來就醫的。 還有一些是性格比較外向的產婦,
Advertisiment
專家提醒, 如果新媽媽們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請一定留意:
1、她們容易煩躁, 莫名發火, 沒有事實依據的找茬, 脫離事實的猜疑。 不要理所當然地認為:“剛生完小孩, 她們就是這樣”, 出現這些一反常態的狀況, 家人就要留心了。
2、她們一直情緒低落, 對周圍的人和事興趣減退, 想哭。 也無心照顧孩子, 變得懶惰, 甚至不願意起床。 不要責怪她們, 她們也感覺很痛苦、很累。
3、她們的睡眠不好, 經常比其他家人早醒2~3小時。 睡眠障礙是抑鬱症的重要指標。 由於產婦的特殊性, 往往半夜要起來餵奶或照顧孩子, 休息不好, 所以更容易發生睡眠障礙。
Advertisiment
4、她們無緣無故發火, 這樣的症狀已經存在一段時間, 沒有治療卻突然變好了, 變回了以前你所熟悉的她們。 千萬別以為抑鬱症消失了, 而是應該更加小心, 這往往是她們做出極端行為的前兆。
有的產婦病情較輕, 在家人的關愛下, 慢慢可以自愈。 如果抑鬱症狀持續較長時間且病情加重, 則需要及時到醫院進行藥物或心理治療。 如果不及時發現, 儘早干預, 病情較重的產婦或自己走上絕路, 或牽連孩子做出極端行為。
不要錯把情緒低落當做抑鬱“產後抑鬱症雖然現在比較受關注, 但真正來醫院求醫問藥的很少, 而且它屬於精神科疾病, 其實並不是婦產科診治的的範疇, 所以我的經驗也不多。 但是從我接觸的病例來看,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新媽媽們千萬不要錯把情緒低落當做抑鬱。”
專家解釋說:“不少准媽媽們在經過了漫長而又小心翼翼的妊娠期,經過了痛苦的分娩終於成功晉升為新媽媽。但是角色的突然轉換、寶寶的哭鬧、家人關注度的轉移……很多因素致使她們一時難以接受生活的重大轉變,出現產後情緒低落。”
“產後情緒低落”指的就是新媽媽在分娩後經常出現悲傷或煩躁的現象。實際上,80%的新媽媽都有過這種由頂峰突然跌落谷底的心理體驗,這是因為新媽媽體內的荷爾蒙水準在分娩後的2~4天發生了改變。
“一般來說,產後情緒低落來得快、去得也快,這種情緒起伏變化通常兩周內會自行緩解。它也是產後恢復過程當中的一部分。但新媽媽要當心,如果情緒低落的狀況遲遲沒有好轉,或者在分娩後一個月又再度出現,那就有可能是產後抑鬱症了。”因此,無論是新媽媽自己還是家人朋友,都不要妄自給新媽媽貼上“產後抑鬱症”這個“病”的標籤,產後剛開始的情緒低落是正常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誤區需要瞭解、避免。
誤區1:產後抑鬱會不藥而愈。
“產後抑鬱是一種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樣,不經過治療幾乎是不能痊癒的。但好消息是,有很多辦法能治癒這個病。”
誤區2:患有產後抑鬱的女性都會有虐兒傾向。
產後抑鬱跟產後精神病不同。產後精神病患者會對生命造成威脅,她們可能會自虐,或者虐兒。“如果產婦感到有這種心理傾向,那麼就應該立刻向家人和醫生尋求幫助,及早治療更利於症狀的緩解和治療。”
誤區3:產後抑鬱症患者都會看起來很抑鬱,停止照顧自己。
一般情況是不能單從一個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是產後抑鬱症的患者。產後抑鬱症的患者或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她會努力使自己看起來很光鮮,並努力地化好妝之類的。通過對外表做修飾來轉移她內心的痛苦,因此很多產後抑鬱症患者從表面是看不出來的。
誤區4:有產後抑鬱的媽媽都不會是好媽媽。
產後抑鬱會讓患者產生一些偏差的言行,但並不會改變其母愛的天性,因此產後抑鬱並不會使任何女性變成失職的媽媽。
頭胎產後抑鬱,二胎更易復發產後抑鬱症引發自殘的悲劇屢見不鮮,讓不少想生二胎的女性很是擔心。頭胎出現產後抑鬱症,再生二胎很容易復發。但和一般抑鬱症不同,產後抑鬱症通常很多並不需要吃藥,完全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激素回復正常後渡過難關。同時,家人也要細心留意產婦情緒,必要時尋求醫院幫助。
“產後抑鬱症主要是因為產婦在生完孩子後體內性激素水準急劇下降引起的,性激素水準跟生第幾胎沒有關係。但是,如果生第一胎患有產後抑鬱症,說明其產後心態和心理容易出現問題,生第二胎也相對比較容易出現產後抑鬱。”
當產婦生完第二胎後,如果產生鬱悶情緒,應積極進行心理干預。同時家人也應該密切留意產婦的情緒,進行積極引導,還可以尋求專業幫助。二胎產婦雖已有生孩子的經驗,但許多人都是高齡產婦,且身體狀況不佳,往往非常擔心流產、分娩方式、早產或者孩子畸形,這種焦慮的心理狀態讓二胎產婦比生第一胎的產婦反而更容易發生抑鬱症狀。
連結:產後抑鬱症並非女性“專利”喜當奶爸的他情緒卻越來越差
最近,小吳的妻子有些苦惱,寶寶已3個月大了,丈夫卻沒表現出幸福感,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好。孩子出生後,小吳的生活狀態發生了變化,以前他是父母、妻子關注的重點,可如今家人把焦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又因為是新晉奶爸,缺乏育兒知識,在帶孩子方面有些笨手笨腳,家人有時會把帶孩子的焦急情緒發洩在他的身上,這讓小吳很鬱悶。漸漸的,壓抑感仿佛侵佔了小吳心中的幸福感。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和孩子的互動也不積極。最讓家人擔心的還是他開始沉迷於網路遊戲,為玩遊戲,甚至動用了親友送給寶寶的禮金。小吳的妻子在無奈之下,逼著小吳見了心理醫生。可是小吳仍覺得自己並沒什麼問題,“你說的我家人都說過了,我知道,我會自己調節的。”自認為“小事一樁”的小吳最後還是拒絕了心理干預。
情感忽視,讓奶爸心性大變
劉先生也是剛晉升為奶爸,剛做奶爸的他也會有一些煩惱。“每天她就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我”,劉先生大為不快地說,在有孩子之前,他和妻子的關係很好,工作上有煩心事,妻子會主動詢問並開導,兩人還常旅行製造浪漫,可是現在,妻子的心思全在寶寶身上,有時候他有心事想和妻子好好聊聊,妻子的視線卻一刻不離小孩,這讓劉先生很受傷。
心理專家解釋說,在大多數家庭中,人們更重視的是家人的衣食住行,而忽視情感照顧。當家裡出現了新生兒,家人的注意力更是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而忽視了奶爸的情感,奶爸就容易情緒低落,當這種情緒低落沒辦法得到自我調節時,就會演化成抑鬱症。值得注意的是,在現實的案例中,許多奶爸出現心理問題後,自己對此卻並不重視。
專家提醒:奶爸要學會內察,家人也要學會情緒上的照顧
“其實吳先生的這種症狀就是產後抑鬱的症狀。”心理專家說,情緒低落,認識也偏負面,找不到生活的樂趣,也沒有工作的激情,這就是新晉奶爸產後抑鬱的表現。很多男性在有了寶寶後,會呈現出積極的狀態,生活充滿朝氣和鬥志,還有一部分就會有產後抑鬱症狀的出現。和女士產後因體內激素重新調整引起的情緒變化不同,男性的這種反應多是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心理準備不足引起的。
新晉奶爸要如何應對產後抑鬱呢?心理專家說,如果是出現了情緒低落、認知負面的情況,奶爸們要引起重視,可以主動和孩子有更多的活動,在親子的過程中,讓自己的父親角色越來越清晰,父親的功能越來越完整和強大,自我修復情緒低谷,從抑鬱中走出來,走向更加成熟。當自我修復無法達到好的效果時,就要及時找心理專家干預。專家同時支招,有了小寶寶,家人們也不要忽視奶爸的情感需求,通過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為、身體的接觸五種愛的語言,來給奶爸情緒上的照顧,而不僅僅是衣食住行上的照顧。
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新媽媽們千萬不要錯把情緒低落當做抑鬱。”專家解釋說:“不少准媽媽們在經過了漫長而又小心翼翼的妊娠期,經過了痛苦的分娩終於成功晉升為新媽媽。但是角色的突然轉換、寶寶的哭鬧、家人關注度的轉移……很多因素致使她們一時難以接受生活的重大轉變,出現產後情緒低落。”
“產後情緒低落”指的就是新媽媽在分娩後經常出現悲傷或煩躁的現象。實際上,80%的新媽媽都有過這種由頂峰突然跌落谷底的心理體驗,這是因為新媽媽體內的荷爾蒙水準在分娩後的2~4天發生了改變。
“一般來說,產後情緒低落來得快、去得也快,這種情緒起伏變化通常兩周內會自行緩解。它也是產後恢復過程當中的一部分。但新媽媽要當心,如果情緒低落的狀況遲遲沒有好轉,或者在分娩後一個月又再度出現,那就有可能是產後抑鬱症了。”因此,無論是新媽媽自己還是家人朋友,都不要妄自給新媽媽貼上“產後抑鬱症”這個“病”的標籤,產後剛開始的情緒低落是正常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誤區需要瞭解、避免。
誤區1:產後抑鬱會不藥而愈。
“產後抑鬱是一種心理疾病,和其他疾病一樣,不經過治療幾乎是不能痊癒的。但好消息是,有很多辦法能治癒這個病。”
誤區2:患有產後抑鬱的女性都會有虐兒傾向。
產後抑鬱跟產後精神病不同。產後精神病患者會對生命造成威脅,她們可能會自虐,或者虐兒。“如果產婦感到有這種心理傾向,那麼就應該立刻向家人和醫生尋求幫助,及早治療更利於症狀的緩解和治療。”
誤區3:產後抑鬱症患者都會看起來很抑鬱,停止照顧自己。
一般情況是不能單從一個人的外表就看出她是否是產後抑鬱症的患者。產後抑鬱症的患者或許看起來與常人無異。她會努力使自己看起來很光鮮,並努力地化好妝之類的。通過對外表做修飾來轉移她內心的痛苦,因此很多產後抑鬱症患者從表面是看不出來的。
誤區4:有產後抑鬱的媽媽都不會是好媽媽。
產後抑鬱會讓患者產生一些偏差的言行,但並不會改變其母愛的天性,因此產後抑鬱並不會使任何女性變成失職的媽媽。
頭胎產後抑鬱,二胎更易復發產後抑鬱症引發自殘的悲劇屢見不鮮,讓不少想生二胎的女性很是擔心。頭胎出現產後抑鬱症,再生二胎很容易復發。但和一般抑鬱症不同,產後抑鬱症通常很多並不需要吃藥,完全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激素回復正常後渡過難關。同時,家人也要細心留意產婦情緒,必要時尋求醫院幫助。
“產後抑鬱症主要是因為產婦在生完孩子後體內性激素水準急劇下降引起的,性激素水準跟生第幾胎沒有關係。但是,如果生第一胎患有產後抑鬱症,說明其產後心態和心理容易出現問題,生第二胎也相對比較容易出現產後抑鬱。”
當產婦生完第二胎後,如果產生鬱悶情緒,應積極進行心理干預。同時家人也應該密切留意產婦的情緒,進行積極引導,還可以尋求專業幫助。二胎產婦雖已有生孩子的經驗,但許多人都是高齡產婦,且身體狀況不佳,往往非常擔心流產、分娩方式、早產或者孩子畸形,這種焦慮的心理狀態讓二胎產婦比生第一胎的產婦反而更容易發生抑鬱症狀。
連結:產後抑鬱症並非女性“專利”喜當奶爸的他情緒卻越來越差
最近,小吳的妻子有些苦惱,寶寶已3個月大了,丈夫卻沒表現出幸福感,整個人的狀態都不好。孩子出生後,小吳的生活狀態發生了變化,以前他是父母、妻子關注的重點,可如今家人把焦點都放在了孩子身上。
又因為是新晉奶爸,缺乏育兒知識,在帶孩子方面有些笨手笨腳,家人有時會把帶孩子的焦急情緒發洩在他的身上,這讓小吳很鬱悶。漸漸的,壓抑感仿佛侵佔了小吳心中的幸福感。他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和孩子的互動也不積極。最讓家人擔心的還是他開始沉迷於網路遊戲,為玩遊戲,甚至動用了親友送給寶寶的禮金。小吳的妻子在無奈之下,逼著小吳見了心理醫生。可是小吳仍覺得自己並沒什麼問題,“你說的我家人都說過了,我知道,我會自己調節的。”自認為“小事一樁”的小吳最後還是拒絕了心理干預。
情感忽視,讓奶爸心性大變
劉先生也是剛晉升為奶爸,剛做奶爸的他也會有一些煩惱。“每天她就只是‘嗯嗯啊啊’的應付我”,劉先生大為不快地說,在有孩子之前,他和妻子的關係很好,工作上有煩心事,妻子會主動詢問並開導,兩人還常旅行製造浪漫,可是現在,妻子的心思全在寶寶身上,有時候他有心事想和妻子好好聊聊,妻子的視線卻一刻不離小孩,這讓劉先生很受傷。
心理專家解釋說,在大多數家庭中,人們更重視的是家人的衣食住行,而忽視情感照顧。當家裡出現了新生兒,家人的注意力更是都集中在了孩子身上,而忽視了奶爸的情感,奶爸就容易情緒低落,當這種情緒低落沒辦法得到自我調節時,就會演化成抑鬱症。值得注意的是,在現實的案例中,許多奶爸出現心理問題後,自己對此卻並不重視。
專家提醒:奶爸要學會內察,家人也要學會情緒上的照顧
“其實吳先生的這種症狀就是產後抑鬱的症狀。”心理專家說,情緒低落,認識也偏負面,找不到生活的樂趣,也沒有工作的激情,這就是新晉奶爸產後抑鬱的表現。很多男性在有了寶寶後,會呈現出積極的狀態,生活充滿朝氣和鬥志,還有一部分就會有產後抑鬱症狀的出現。和女士產後因體內激素重新調整引起的情緒變化不同,男性的這種反應多是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以及心理準備不足引起的。
新晉奶爸要如何應對產後抑鬱呢?心理專家說,如果是出現了情緒低落、認知負面的情況,奶爸們要引起重視,可以主動和孩子有更多的活動,在親子的過程中,讓自己的父親角色越來越清晰,父親的功能越來越完整和強大,自我修復情緒低谷,從抑鬱中走出來,走向更加成熟。當自我修復無法達到好的效果時,就要及時找心理專家干預。專家同時支招,有了小寶寶,家人們也不要忽視奶爸的情感需求,通過肯定的言語、精心的時刻、接受禮物、服務的行為、身體的接觸五種愛的語言,來給奶爸情緒上的照顧,而不僅僅是衣食住行上的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