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排便困難目前對於產後排便困難尚無統一定義, 筆者認為:產後因暫時性排便功能障礙, 經陰☆禁☆道分娩患者于產後3天內、剖宮產術者在術後6天內不能排出大便者稱為產後排便困難。 該症亦是產褥早期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 產婦常因此感到異常的痛苦, 常同時合併排尿障礙, 重者易併發腹脹、腹痛、腸梗阻等。
由於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的極度牽拉和擴張並充血、水腫, 以及第二產程中腹肌疲勞, 在短期內不能恢復其彈性, 加之產程中過度屏氣、過度呼喊、深大呼吸、水電解質紊亂等導致腸蠕動減慢等,
Advertisiment
產後排便困難與下列因素有關:
1.會陰切開術、器械助產者, 切口疼痛。 尤其是縫合會陰不當, 縫穿直腸, 未能及時發現和處理, 導致術後肛門異常劇痛。
2.會陰撕裂, 尤其是會陰Ⅲ度撕裂、肛門外括約肌損傷者。
3.合併痔瘡或直腸息肉等病變者。
4.既往有便秘史, 尤其是孕期有便秘習慣者, 通常可延續至產後。
5.產後臥床過久、活動較少者。
6.產程延長、滯產, 尤其為第二產程延長者, 產婦極度疲勞。
7.剖宮產術切口疼痛。
8.精神緊張、不習慣或對自己排便缺乏信心而暫時不能排便。
Advertisiment
9.分娩過程中曾應用各種麻醉藥物, 使腸蠕動受抑制而影響排便。
10.不良飲食習慣, 分娩前後進食大量不易消化的食物, 如雞蛋、甜食等, 食物中缺乏維生素。
11.產程中消耗大量體液, 產後出汗多, 未能及時補充, 導致水、電解質紊亂, 尤其是低鉀者。
產後排便困難如何判斷經陰☆禁☆道分娩患者于產後3天內、剖宮產術者在術後7天內有便意但不能排出大便, 患者產後當天即逐漸出現腹脹, 並逐漸加重, 感覺下腹不適、腹脹或腹痛, 極其難受, 重者痛苦異常, 並由於大便的積聚妨礙子宮的收縮, 部分患者陰☆禁☆道出血較多, 重者亦可致失血性休克。
在排便困難出現之前, 常有部分先兆表現, 即肛門排氣延遲。 如產後12h, 剖宮產術後24h, 尚無肛門排氣,
Advertisiment
排便困難者, 應儘量設法使患者自己排便, 首先採用物理和藥物的方法減輕腹脹、促進腸蠕動, 在陰☆禁☆道產後3天, 或剖宮產後4天仍無法排便時則可採用下瀉藥物的方法。
1.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熱敷下腹, 並同時進行按摩, 每天3次, 每次15~30min。
2.肌肉注射新斯的明0.5mg, 每天1~3次, 促進腸管平滑肌功能的恢復。
3.果導片:1~3片, 1日3次。
4.中藥的應用:番瀉葉10~20g, 開水沖泡後飲用, 每日3次, 至排便後停止。 口服麻仁丸、便乃通等效果良好。
5.肛門內放入開塞露或甘油栓。
6.腹脹嚴重者, 可採用肛管排氣法, 促進腸蠕動。
7.上述治療無效者, 採用溫肥皂水或“123”液(硫酸鎂/甘油/水混合劑)150ml灌腸, 現有特製的製劑“利索灌腸劑”,
Advertisiment
8.如糞便積聚乾燥, 肛管插入困難, 宜先以手指人工掏出部分幹結的糞塊後, 再以上述方法灌腸。
如何預防產後排便困難產後排便困難處理重在預防, 如事先採取有效的預防措施, 一般恢復排便較為容易。
1.孕期養成良好的習慣, 堅持每日排便1次。
2.積極處理產程中的異常情況, 避免產程延長。 儘量不用器械助產, 娩頭時注意保護會陰, 會陰剪開時切口不要過大。 有會陰撕裂者應立即修補。
3.產後4h鼓勵患者下床小便, 下床可促進腸蠕動和功能的恢復, 24h後增加活動量。 剖宮產術後24h拔除尿管後鼓勵下床排尿, 48h後開始適當增加下床活動量。
4.有條件者在產後開始數天內使用坐式便器, 緩解切口的張力以減輕排便時的疼痛感。
Advertisiment
5.產後食物應以易消化的半流質為主, 足量補充新鮮蔬菜, 可適量食用加溫後的香蕉、梨子等水果, 服用蜂蜜, 在恢復排便前不要過早進補。 有條件者可將水果榨汁, 適當加溫後飲用, 既不破壞維生素, 又容易為產婦接受。 剖宮產術者應於肛門排氣後增加飲食量, 切忌過早過多進食甜食、雞蛋等不易消化的食物, 飲用牛奶者以飲無糖牛奶為宜。
6.有痔瘡等合併症者應儘早對症處理, 如外用“馬應龍痔瘡膏”等。 對於有會陰切口或剖宮產切口者, 可適當使用鎮痛劑, 可緩解因疼痛所造成的排便恐懼和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