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新媽媽要謹防產後的血栓病

杜女士 ,由於從小嬌生慣養 ,乃至妊娠後期 ,就請假在家 ,終日好吃懶動 ,臥床待產。 沒想到 ,營養過剩 ,胎兒過大 ,只好行剖宮產術分娩。 生性怕疼痛的杜女士 ,直到術後第八天 ,才下床走動。 不料 ,她頓感下肢疼痛 ,行走困難……經醫師檢查診斷 ,杜女士患了產後血栓病 ,採用了抗凝療法 ,服用活血化瘀的中草藥 ,才得以康復出院。

人們不禁要問 :婦女在產後不久 ,為什麼會患血栓病呢 ?醫家分析認為 ,這是由於妊娠期婦女體內凝血因數增多 ,使血液處於高凝狀態 ,並一直維持到產後一段時間。 另方面 ,日趨增大的子宮 ,壓迫下肢靜脈 ,使血液回流受阻 ,如果再加上產後婦女患某些疾病 ,或剖宮產後長時間臥床 ,使血流緩慢 ,極易形成血栓而發生血栓病。

Advertisiment

據臨床調查分析表明 ,血栓病好發於分娩後 3─ 12天 ,柱子發生在不同部位 ,就會出現不同症狀。 比如 ,下肢靜脈血栓可出現下肢疼痛 ,站立時加重 ,行走困難 ;盆腔血栓表現為腹痛、高燒、下肢壓痛、皮膚發紅和水腫 ;肺血管栓塞則出現胸痛、呼吸困難。 深層靜脈栓子小 ,易脫落隨血流遊走 ,一旦阻塞肺動脈 ,可導致產婦突然死亡。

為防產後血栓病 ,孕產婦應積極防治高血壓、心臟病等原發病 ,消除誘因。 在妊娠後期 ,要堅持適宜運動 ,不可終日臥床待產。 在分娩後要及早離床下地活動。 一般說來 ,自然分娩者 ,可在產後 24小時開始做輕微運動 ,如床上翻身、抬腿、繞床行走等 ;剖宮產者可推遲到術後第 2─ 3天 ,以促進周身血液迴圈 ,既要防血栓形成 ,又可防尿失禁、生殖道脫垂等產後疾病的發生。

Advertisiment

產婦發生血栓病 ,應臥床休息 ,積極請醫生治療 ,可採用活血化瘀、抗凝及抗感染等療法。 同時 ,患者應注意補充水分 ,多次飲用蛋湯、魚湯、肉湯 ,既補充營養 ,滿足泌乳哺嬰的需要 ,又防止血液濃縮 ,血流緩慢 ,避免栓子形成 ,加劇病情發展。 醫學研究表明 ,新鮮的魚類和黑木耳等食物 ,含有抗血凝物質 ,適當食用有助溶栓而病癒康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