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新媽媽請警惕三種感染

新媽媽在產後相當長一段時間, 都應該科學的做好保健工作, 而且產科專家提醒新媽媽們, 要特別警惕以下這三種感染, 下面我們就詳細的來瞭解。

1、子宮內膜炎

好發時間:主要發生在產後的2星期左右。

感染來源:剖腹生產、過長的產程及破水時間、生產過程中的傷害、產婦貧血和較低的社會經濟階層產婦, 為五個主要發生因素。 子宮內膜炎是產褥期最常見的發燒原因。 其發生率約為3.8%。 可以是因為先前的羊膜腔發炎所引致的結果, 而後續可引發子宮肌肉層炎症、輸卵管炎症、骨盆腔膿瘍等。

治療方式:仍是以抗生素治療為主,

Advertisiment
治療過程中, 要特別注意到對盤尼西林有抗藥性的細菌, 如臨床治療效果不彰時, 則需要多方考慮抗生素的使用藥物方向。

產後新媽媽請警惕三種感染

2、剖腹生產後的傷口發炎

好發時間:主要發生在剖腹生產手術後的1~2星期間。

感染來源:由於剖腹產的傷口比自然產大, 出血量也隨之增加;一般而言, 平均增加100~1, 000c.c。 出血量, 有時還會更多。 只要開刀時間愈久, 出血量愈多, 傷口感染的機會就會增加, 這是自然生產較少發生的併發症。 剖腹產手術後, 傷口癒合時間比自然生產更久, 此外子宮上留下一道傷口疤痕, 這一傷口, 在下次的妊娠過程中, 有可能造成傷口裂痕或子宮破裂, 而且一旦發生, 產婦及胎兒之死亡率很高。

Advertisiment
為避免這種悲劇, 除了需要一段時間讓傷口恢復, 對於傷口的消毒、使用的縫線, 及手術技術的講究, 都是防止子宮破裂的方法。

治療方式:視傷口狀況, 如果傷口發炎處較小, 可以考慮使用口服抗生素治療。 如果傷口發炎處較大, 則必須考慮口服抗生素外, 要施行傷口擴創手術, 勤換藥, 及後續的傷口重新縫合手術治療。

3、乳腺炎

好發時間:通常是產後第10~14天。

感染來源:乳腺炎是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致病菌通常來自嬰兒的口、鼻, 然後駐居在母親的乳☆禁☆頭及乳暈處。 當乳☆禁☆頭有病變或裂隙時, 致病菌就會上行至泌乳系統, 造成乳汁的滯留, 形成細菌生長的媒介物。 真正的乳腺炎, 與乳管阻塞而致的乳☆禁☆房局部發炎是不同的;前者是由細菌造成的感染,

Advertisiment
需加治療以控制病情, 後者是良性症狀, 只要施予乳☆禁☆房按摩, 及勤加餵食即可改善。 病理上, 乳腺炎尤以初產婦多見, 主要發病原理是產後身體抵抗力下降, 易使病菌侵入、生長、繁殖。

臨床表徵:患者多以乳☆禁☆房脹痛開始, 接著在乳☆禁☆房的外上四分之一處出現有明顯壓痛的腫塊。 乳☆禁☆房顯著腫脹、疼痛、皮膚漸紅、局部皮膚溫度升高。 若治療不及, 可出現高熱、寒顫、脈博加快、同側淋巴結腫大、白血球增高等症狀。

治療方式:一般給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熱敷、水分攝取及抗生素治療。 通常乳☆禁☆房的奶水被吸出來後, 輸乳管阻塞或乳腺炎會在一天內改善。 如果症狀非常嚴重, 已有明顯的發燒,

Advertisiment
疲憊症狀, 或是乳☆禁☆頭也有破皮龜裂的狀況, 或在奶水被吸出後24小時內仍未改善時, 需要請醫師看診。

一旦使用藥物, 即使症狀改善了, 仍一定要吃完一個療程, 如果提早停藥, 可能會再復發。 這些藥物對寶寶並不會有影響, 仍可繼續餵奶。 如果持續服用藥物5天后, 仍有疼痛的腫塊存在時, 要考慮是否化膿, 以空針抽吸腫塊的內含物是最簡單而正確的判斷方式, 如果是化膿, 可以局部麻醉做切開引流, 並不需住院。 外科醫師在切傷口時, 會儘量遠離乳暈, 以免影響哺乳。 處理的那一側仍可哺乳, 即使醫師不建議哺喂, 或是媽媽也不想哺喂該側, 對側的乳☆禁☆房仍可持續哺乳。

對寶寶的影響:一般護理原則為乳汁排除, 可繼續哺喂及休息。

Advertisiment
母親于感染期間應可繼續哺喂, 以避免乳汁鬱滯及乳☆禁☆房腫脹, 此二者是造成感染和膿瘍的因素。 文獻報告, 感染期間哺喂母奶, 對母親或嬰兒皆無傷害或不良影響, 但有些醫院仍認為嚴重感染期之母親應暫停哺喂, 排除乳汁, 防止乳☆禁☆房充血腫脹。

小編總結:產後的新媽媽們一定要警惕以上三種感染, 如果不小心被感染到的話, 要及時作出處理, 必要的時候去醫院治療, 以免越來越嚴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