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新手媽媽必修課

經過辛苦的懷孕和分娩過程, 寶寶終於呱呱落地了, 一個小小生命的到來, 宣佈准媽媽正式升級成功, 新手媽媽上路了!在產後6周的產褥期, 新手媽媽不僅要讓自己的身體儘快復原, 還要照顧新報到的小寶寶, 手忙腳亂的生活就此開始了。 學會如何好好照顧自己和寶寶是每一個新手媽媽的必修課, 現在課程開始了!

第1周 喜悅與疲憊交織

媽媽疼痛控制

不管是自然生產還是剖宮產, 新媽媽產後都有子宮收縮的疼痛。 在麻醉藥的藥力消退後, 為了讓子宮收縮成正常大小, 即使疼痛也要經常按摩腹部。

Advertisiment
此外, 還有傷口和乳☆禁☆房的疼痛也是問題。

疼痛控制是新手媽媽生活品質提高的重點之一, 否則, 媽媽在這裡痛地哎哎叫, 寶寶在旁邊又不停地哭鬧, 很容易讓媽媽情緒失控。 為了減輕疼痛, 可以給媽媽打止痛的針劑, 等到媽媽排氣以後, 就可以給些口服的止痛藥了。

會陰清潔和保養

自然產的媽媽在生產後一天就可以下床活動了。 不過, 如果媽媽在生產過程中有過會陰裂傷或者進行過會陰切開術, 則至少需要一周才能復原。 在媽媽生產後, 需要特別注意會陰的清潔和保養工作。

椐醫生介紹, 媽媽在生產後每次排尿或排便後, 都要進行會陰清洗。 在40℃溫水中加入5毫升的優碘藥水, 由前往後沖洗, 避免將肛門的細菌帶到尿道口,

Advertisiment
然後再用衛生紙輕輕地拍幹會陰傷口, 切忌來回擦拭。 醫生會依照不同的產婦情況, 給出沖溫水、沖洗液、泡盆等不同的建議。 一定要養成良好的清潔習慣, 否則如果有嚴重的會陰感染, 可能會需要進行第二次手術, 將傷口清瘡、重新縫合, 這對新手媽媽將會是很大的打擊。

惡露

生產後, 為了排出子宮內膜、胎盤碎片等異物, 媽媽會在產後的第二天出現大量的出血, 出血量遠遠超過月經期, 並且有大量的血塊, 這叫做“惡露”。 從惡露的形態可以觀察胎盤癒合的情況, 如果惡露顏色已漸漸變淡突然又加深, 就要小心有子宮收縮不良或是產後出血的情況, 應找醫生檢查。

寶寶產道壓迫

寶寶在通過媽媽的產道出生時,

Advertisiment
由於受到壓迫, 難免會在身上留下痕跡。 平均每10個新生兒中有2~3個頭部會出現血腫, 或者是眼睛下的小出血, 甚至用肉眼都可以看見寶寶眼睛裡有血絲、血塊, 額頭也可以看見血腫或者水腫。 雖然看起來有些心疼, 但媽媽還是不用擔心, 過幾天後血腫會自行消失。

在寶寶沖出產道的刹那, 靜脈壓力較大, 導致血管破裂, 形成血腫, 不過這對寶寶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媽媽也不要幫寶寶揉, 揉只會讓血管重新打開。

眼睛分泌物

有的寶寶出生後眼睛結滿眼屎, 可能是寶寶在通過媽媽產道時, 受到細菌感染。 雖然在寶寶剛出生時, 醫院會給寶寶上眼藥水, 但還是有部分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7天感染結膜炎, 眼睛出現黃色分泌物。

Advertisiment
如果眼睛分泌物很多而且濃稠, 就需要帶寶寶到醫院醫治了。

此外, 寶寶還有可能因為鼻淚管阻塞而造成眼睛分泌物增多, 分泌物呈淡黃色的水樣狀。 此時, 媽媽可以按摩寶寶鼻翼的兩側, 讓寶寶的鼻淚管暢通, 如果按摩依舊無法使鼻淚管暢通, 也要請醫生醫治。

臍帶保養

出生後7~10天, 臍帶會自行脫落, 在脫落之前, 為了避免臍帶感染, 媽媽1天至少要為寶寶進行3次的臍帶保養。

方法是, 先以小棉棒沾75%酒精, 從臍帶根部由內向外消毒, 接著用小棉棒沾95%酒精, 從臍帶根部由內向外進行乾燥處理。 需要注意的是, 臍帶一定要略微拉起, 保證臍帶和肚臍的接觸點, 也就是臍根部、臍輪周圍也都進行消毒。

即使臍帶已經掉落, 仍要繼續保養,

Advertisiment
直到臍根部完全乾燥, 若臍帶掉落後, 臍根部仍有潮濕、泌血的情況, 還須繼續消毒。

第2周 從摸索到熟悉

媽媽產褥熱

在生產後24小時到10天內媽媽發燒達到38℃以上, 就是俗稱的“產褥熱”, 又稱產後感染。

引起產褥熱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產道感染、泌尿系統感染、乳☆禁☆房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血栓性靜脈炎等。 此外, 媽媽在懷孕期間有營養不良、貧血、肥胖、產前照顧不周;在生產過程中陰☆禁☆道檢查過多、破水時間長、生產時間長等情況, 也容易產生產褥熱。 根據國外的統計, 平均每2個產婦就有1人會出現產褥熱。

所以媽媽在生產後要養成每天定時量體溫的習慣, 當體溫超過38℃就要小心了, 要多補充水分, 補充營養, 當持續高燒就必須立即就醫。

黃疸

新生兒的血紅蛋白的壽命比成人短,並且生產的膽紅素較多,肝臟尚未發育成熟,不能順利排出大量被破壞的紅細胞,因此導致膽紅素負擔增加,形成黃疸。

10個寶寶有9個半會出現黃疸,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也不能過於輕視。由於新生兒的腦部還沒有發育完全,膽紅素持續增高,可能會沉積在腦部,造成腦室屏障,導致腦性麻痹。不過近年來已經很少發生這樣的病例了,大多數能早發現、早治療。

第3周 兩人之間最親密的距離

媽媽乳腺炎

生產後24小時內,媽媽開始分泌乳汁。初乳一定要喂給小寶寶吃,因為初乳的營養價值無法取代,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要比平時的母乳高,並且還可以增強寶寶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由於有的新手媽媽在哺育時,因為壓迫到乳☆禁☆房,產生乳汁滯留,導致乳腺發炎。或者是由於乳☆禁☆頭破皮,細菌從傷口進入,引起乳腺發炎,甚至是整個乳☆禁☆房組織都發炎。為了保護媽媽和寶寶的健康,此時可以讓媽媽暫停哺乳,乳汁以人工的方式擠出來,以避免脹奶。等復原後再繼續哺乳。如果是發炎的情況很嚴重,必須進行切開引流,媽媽也不必很緊張,因為牛奶也可以給寶寶足夠的營養。

因為要給寶寶哺乳,媽媽當然要補充充足的營養,從第3周開始,媽媽的飲食就進入滋養進補周,在這期間,麻油雞是不錯的選擇,它對媽媽分泌乳汁很有幫助。

寶寶吐奶與溢奶

寶寶好不容易喝下的奶水,竟然咕嚕一聲吐出來了,讓媽媽好心疼。寶寶嘔出奶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如果是奶水緩緩從嘴角流出,就是溢奶;如果是呈噴射狀從嘴裡噴出,就是吐奶了。如果寶寶的精神不錯,體重也持續增長,偶爾的吐奶或溢奶問題並不大,可能只是賁門還沒有發育好。

要解決寶寶吐奶或溢奶的問題,就要注意,在餵奶的時候速度不要太快;在寶寶吃飽後,可以輕輕拍打,打嗝之後再放平,或是抱久一點再放下。

如果溢奶的情況沒有減緩,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若是嚴重的吐奶,則可能是與幽門肥厚或腸胃道感染有關,如果併發發燒、腹脹,就必須急速就醫。

第4周 今晚我們在夢中相見

寶寶不睡,媽媽別想睡

滿月嘍,媽媽與寶寶親密相處了一個月,對他是越來越喜歡了吧。但還是有一件事讓媽媽不高興哦,那就是寶寶晚上不睡覺。剛出生的寶寶沒有日夜時間觀念,肚子餓也不分白天黑夜,經常半夜吵著要喝奶,這讓許多媽媽都飽受睡眠不足之苦。“坐月子”除了要補充營養,保證有充足的睡眠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利用寶寶的生理規律

出生1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15~20個小時的睡眠,每隔2個小時就會有短暫的清醒。通常醒過來的原因是肚子餓了,吃飽了就會接著睡。要想建立孩子規律的睡眠習慣,就要利用孩子的這個生理規律。當寶寶吃飽後,就將環境的刺激降到最低,讓寶寶吃完就睡。理論上,寶寶白天的睡眠時間會逐步縮短,晚上睡得較沉。白天他需要一兩次的小睡,但小睡時間若超過4小時,就要叫醒寶寶,這樣晚上的時候他就不會太吵了。

寶寶和爸爸比睡

媽媽要想把“月子”坐好,一定要有足夠的睡眠,每天需要安靜地睡上8~10個小時。如果寶寶在身邊,想要這樣的睡眠是不行的。所以最好在生產之前就找好產後照顧寶寶的人,婆婆、媽媽、妹妹都是不錯的人選。

此外,爸爸也要擔負起照顧寶寶的重任哦,在媽媽坐“月子”期間,爸爸最好和媽媽分開睡,寶寶可以跟著爸爸睡,這樣,媽媽就可以很好地休息了。

第5周 打造健康的基礎

媽媽減肥的最佳秘訣

坐滿月子的媽媽,第一個念頭都是如何減肥。懷胎10月,媽媽的體重會增加10~15千克,生完寶寶後,大約可以減少5千克。至於身材的完全恢復,大多數的媽媽是在1年內完成的。

其實生產後減肥的最佳秘訣就是給寶寶哺乳。媽媽在哺乳時,消耗的熱量很大。這樣,不但能給寶寶很好的營養,還有瘦身的效果,真是“一舉兩得”啊。

此外,運動也是不可缺少的。傳統觀念認為媽媽不能下床活動,其實是不對的,只要媽媽疼痛消失,就可以下床活動了。緩和的運動不但有助於媽媽恢復身體,也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當然,減肥不能急於一時,過度的運動和節食對媽媽和寶寶都不好。

寶寶皮膚病

在滿月後,有的寶寶下巴、前額、臉頰上會出現一些粉色小疹子,這是粉刺,在鼻子上的白色疹子是粟粒疹。這些疹子會自行消失,千萬不要去擠。

在1~4個月的時候,寶寶的頭、臉上會出現一些黃色的分泌物,像薄薄的酥皮粘在皮膚上。這是一種脂漏性皮膚炎,因為寶寶皮脂分泌旺盛,在四五個月後會自然痊癒的。

當寶寶2~6個月時,在臉頰、前額或頭皮上如果出現一些紅色發癢的小腫塊,並逐漸散佈到手臂和軀體上,這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要小心處理。

第6周 產褥期結束啦

媽媽

當進入產後第6周,產褥期也即將結束,媽媽的身體已逐漸恢復到產前的狀態,可以有性☆禁☆生☆禁☆活了。這時候要注意避孕的問題,因為在月經來潮前,媽媽最早會在產後6周就排卵,避孕是免不了的。

還要注意產後檢查的時間也到了,媽媽要到醫院檢查身體恢復的情況,不可以偷懶哦。

寶寶

媽媽在有了6周的照顧經驗後,就可以根據寶寶的哭聲來判斷他的狀況了。健康的寶寶出生後有些習慣性啼哭,其實這是寶寶適應外部世界的辦法,一種與外界進行交流的方式。新生兒啼哭可以有各種不同原因引起,新手媽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

當寶寶感到饑餓、冷和熱

因饑餓、口渴哭泣時表現為哭聲時高時低,有時伴隨晃動著小腦袋張嘴左右覓食的情景;寶寶的腹部平坦、柔軟;如用乾淨手指輕觸其嘴唇,寶寶會立即出現吸吮反應,啼哭立即暫停,這時候只需要讓寶寶開心進奶就成了。此外,要摸摸寶寶手腳的溫度和衣服、蓋被的厚薄,以排除因過熱或過冷引起的啼哭,尤其在夏季,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過多蓋被會引起生理性高熱,體溫增高,只要適當散熱喂水,體溫會漸漸降至正常。另外還要定時檢查寶寶的尿布並及時更換。

寶寶需要你的接觸

新媽媽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喂完寶寶放到一邊,就會開始啼哭,哭聲不急促,節奏均勻,當你抱起來後,寶寶就會安靜入睡,原來寶寶需要與母親有身體上的接觸。抱起寶寶輕輕搖晃或抱著走一走,讓寶寶靠近你的前胸聽心跳動的聲音;把寶寶裹緊一些,貼身布料應該柔軟、溫暖;溫度適宜下,輕輕撫摸或按摩寶寶全身皮膚。總之要給寶寶情感上的滿足。

寶寶感到疼痛或忽然受到刺激

受到強烈光線、巨大雜訊、強烈的顛簸等刺激,都會使寶寶感到不安,這時的寶寶哭聲忽然爆發,聲音洪亮急促,有時會握起拳頭,任你餵奶、接觸都無濟於事,甚至出現緊抱反射,即張開四肢同時開始啼哭。所以要為寶寶儘量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和氛圍。

寶寶患病

除正常生理性啼哭外,還有一些病理性啼哭更應該引起重視:當寶寶哭聲高亢呈尖叫哭聲,聽起來很刺耳,聲音發直,煩躁不安,餵奶拒絕吃奶,呈抽搐狀,這些都說明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有病,最常見的是顱內出血、腦膜炎、顱腦損傷或腦性疾病等,出現後應該立即送醫院就診;當寶寶哭聲聽起來嘶啞,伴呼吸困難,這多為呼吸道或肺部疾病;如果哭聲由強變弱進而哭聲差,困倦無力,可能是寶寶患病並病情加重,更應及時送醫院就診;有的白天表現正常,一到晚上才出現啼哭,排除正常原因外,一般為低鈣或維生素B6缺乏引起。

黃疸

新生兒的血紅蛋白的壽命比成人短,並且生產的膽紅素較多,肝臟尚未發育成熟,不能順利排出大量被破壞的紅細胞,因此導致膽紅素負擔增加,形成黃疸。

10個寶寶有9個半會出現黃疸,它是一種常見的現象,但也不能過於輕視。由於新生兒的腦部還沒有發育完全,膽紅素持續增高,可能會沉積在腦部,造成腦室屏障,導致腦性麻痹。不過近年來已經很少發生這樣的病例了,大多數能早發現、早治療。

第3周 兩人之間最親密的距離

媽媽乳腺炎

生產後24小時內,媽媽開始分泌乳汁。初乳一定要喂給小寶寶吃,因為初乳的營養價值無法取代,蛋白質和礦物質的含量要比平時的母乳高,並且還可以增強寶寶抵抗疾病的免疫力。

由於有的新手媽媽在哺育時,因為壓迫到乳☆禁☆房,產生乳汁滯留,導致乳腺發炎。或者是由於乳☆禁☆頭破皮,細菌從傷口進入,引起乳腺發炎,甚至是整個乳☆禁☆房組織都發炎。為了保護媽媽和寶寶的健康,此時可以讓媽媽暫停哺乳,乳汁以人工的方式擠出來,以避免脹奶。等復原後再繼續哺乳。如果是發炎的情況很嚴重,必須進行切開引流,媽媽也不必很緊張,因為牛奶也可以給寶寶足夠的營養。

因為要給寶寶哺乳,媽媽當然要補充充足的營養,從第3周開始,媽媽的飲食就進入滋養進補周,在這期間,麻油雞是不錯的選擇,它對媽媽分泌乳汁很有幫助。

寶寶吐奶與溢奶

寶寶好不容易喝下的奶水,竟然咕嚕一聲吐出來了,讓媽媽好心疼。寶寶嘔出奶水,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如果是奶水緩緩從嘴角流出,就是溢奶;如果是呈噴射狀從嘴裡噴出,就是吐奶了。如果寶寶的精神不錯,體重也持續增長,偶爾的吐奶或溢奶問題並不大,可能只是賁門還沒有發育好。

要解決寶寶吐奶或溢奶的問題,就要注意,在餵奶的時候速度不要太快;在寶寶吃飽後,可以輕輕拍打,打嗝之後再放平,或是抱久一點再放下。

如果溢奶的情況沒有減緩,可能與胃、食道逆流有關;若是嚴重的吐奶,則可能是與幽門肥厚或腸胃道感染有關,如果併發發燒、腹脹,就必須急速就醫。

第4周 今晚我們在夢中相見

寶寶不睡,媽媽別想睡

滿月嘍,媽媽與寶寶親密相處了一個月,對他是越來越喜歡了吧。但還是有一件事讓媽媽不高興哦,那就是寶寶晚上不睡覺。剛出生的寶寶沒有日夜時間觀念,肚子餓也不分白天黑夜,經常半夜吵著要喝奶,這讓許多媽媽都飽受睡眠不足之苦。“坐月子”除了要補充營養,保證有充足的睡眠也是不可忽視的問題。

利用寶寶的生理規律

出生1個月的寶寶每天需要15~20個小時的睡眠,每隔2個小時就會有短暫的清醒。通常醒過來的原因是肚子餓了,吃飽了就會接著睡。要想建立孩子規律的睡眠習慣,就要利用孩子的這個生理規律。當寶寶吃飽後,就將環境的刺激降到最低,讓寶寶吃完就睡。理論上,寶寶白天的睡眠時間會逐步縮短,晚上睡得較沉。白天他需要一兩次的小睡,但小睡時間若超過4小時,就要叫醒寶寶,這樣晚上的時候他就不會太吵了。

寶寶和爸爸比睡

媽媽要想把“月子”坐好,一定要有足夠的睡眠,每天需要安靜地睡上8~10個小時。如果寶寶在身邊,想要這樣的睡眠是不行的。所以最好在生產之前就找好產後照顧寶寶的人,婆婆、媽媽、妹妹都是不錯的人選。

此外,爸爸也要擔負起照顧寶寶的重任哦,在媽媽坐“月子”期間,爸爸最好和媽媽分開睡,寶寶可以跟著爸爸睡,這樣,媽媽就可以很好地休息了。

第5周 打造健康的基礎

媽媽減肥的最佳秘訣

坐滿月子的媽媽,第一個念頭都是如何減肥。懷胎10月,媽媽的體重會增加10~15千克,生完寶寶後,大約可以減少5千克。至於身材的完全恢復,大多數的媽媽是在1年內完成的。

其實生產後減肥的最佳秘訣就是給寶寶哺乳。媽媽在哺乳時,消耗的熱量很大。這樣,不但能給寶寶很好的營養,還有瘦身的效果,真是“一舉兩得”啊。

此外,運動也是不可缺少的。傳統觀念認為媽媽不能下床活動,其實是不對的,只要媽媽疼痛消失,就可以下床活動了。緩和的運動不但有助於媽媽恢復身體,也可以達到減肥的效果。當然,減肥不能急於一時,過度的運動和節食對媽媽和寶寶都不好。

寶寶皮膚病

在滿月後,有的寶寶下巴、前額、臉頰上會出現一些粉色小疹子,這是粉刺,在鼻子上的白色疹子是粟粒疹。這些疹子會自行消失,千萬不要去擠。

在1~4個月的時候,寶寶的頭、臉上會出現一些黃色的分泌物,像薄薄的酥皮粘在皮膚上。這是一種脂漏性皮膚炎,因為寶寶皮脂分泌旺盛,在四五個月後會自然痊癒的。

當寶寶2~6個月時,在臉頰、前額或頭皮上如果出現一些紅色發癢的小腫塊,並逐漸散佈到手臂和軀體上,這有可能是異位性皮膚炎的徵兆,要小心處理。

第6周 產褥期結束啦

媽媽

當進入產後第6周,產褥期也即將結束,媽媽的身體已逐漸恢復到產前的狀態,可以有性☆禁☆生☆禁☆活了。這時候要注意避孕的問題,因為在月經來潮前,媽媽最早會在產後6周就排卵,避孕是免不了的。

還要注意產後檢查的時間也到了,媽媽要到醫院檢查身體恢復的情況,不可以偷懶哦。

寶寶

媽媽在有了6周的照顧經驗後,就可以根據寶寶的哭聲來判斷他的狀況了。健康的寶寶出生後有些習慣性啼哭,其實這是寶寶適應外部世界的辦法,一種與外界進行交流的方式。新生兒啼哭可以有各種不同原因引起,新手媽媽應該有足夠的耐心。

當寶寶感到饑餓、冷和熱

因饑餓、口渴哭泣時表現為哭聲時高時低,有時伴隨晃動著小腦袋張嘴左右覓食的情景;寶寶的腹部平坦、柔軟;如用乾淨手指輕觸其嘴唇,寶寶會立即出現吸吮反應,啼哭立即暫停,這時候只需要讓寶寶開心進奶就成了。此外,要摸摸寶寶手腳的溫度和衣服、蓋被的厚薄,以排除因過熱或過冷引起的啼哭,尤其在夏季,新生兒體溫調節能力差,過多蓋被會引起生理性高熱,體溫增高,只要適當散熱喂水,體溫會漸漸降至正常。另外還要定時檢查寶寶的尿布並及時更換。

寶寶需要你的接觸

新媽媽會經常遇到這種情況:喂完寶寶放到一邊,就會開始啼哭,哭聲不急促,節奏均勻,當你抱起來後,寶寶就會安靜入睡,原來寶寶需要與母親有身體上的接觸。抱起寶寶輕輕搖晃或抱著走一走,讓寶寶靠近你的前胸聽心跳動的聲音;把寶寶裹緊一些,貼身布料應該柔軟、溫暖;溫度適宜下,輕輕撫摸或按摩寶寶全身皮膚。總之要給寶寶情感上的滿足。

寶寶感到疼痛或忽然受到刺激

受到強烈光線、巨大雜訊、強烈的顛簸等刺激,都會使寶寶感到不安,這時的寶寶哭聲忽然爆發,聲音洪亮急促,有時會握起拳頭,任你餵奶、接觸都無濟於事,甚至出現緊抱反射,即張開四肢同時開始啼哭。所以要為寶寶儘量創造一個安靜、舒適的環境和氛圍。

寶寶患病

除正常生理性啼哭外,還有一些病理性啼哭更應該引起重視:當寶寶哭聲高亢呈尖叫哭聲,聽起來很刺耳,聲音發直,煩躁不安,餵奶拒絕吃奶,呈抽搐狀,這些都說明可能是中樞神經系統有病,最常見的是顱內出血、腦膜炎、顱腦損傷或腦性疾病等,出現後應該立即送醫院就診;當寶寶哭聲聽起來嘶啞,伴呼吸困難,這多為呼吸道或肺部疾病;如果哭聲由強變弱進而哭聲差,困倦無力,可能是寶寶患病並病情加重,更應及時送醫院就診;有的白天表現正常,一到晚上才出現啼哭,排除正常原因外,一般為低鈣或維生素B6缺乏引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