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一個月的調理
產後第一周:補品以喝「生化湯」與「四物湯」為主, 一天約服用一帖, 目的為説明產婦「生新化瘀」的功能, 「生化湯」幫助產婦生產完後的惡露順利排出;「四物湯」則能補血。 此外, 剛生產完, 膀胱因為受到子宮的擴張影響, 尚未回復到正常位置, 因此, 當產婦口渴想喝水時, 儘量能以少量多次的方式, 不要一次攝取太多的水分, 避免造成膀胱的負擔;另外, 飲食也最好避免太鹹。
產後第二周:則可以陸續進補, 以當歸、八珍湯為主。 主要的目的, 為説明產婦將惡露排除乾淨, 另外, 這些也有補血、補氣的作用,
Advertisiment
產後第三周:產婦可服用「杜仲」燉煮的補品, 例如杜仲腰花等等。 主要是補肝腎, 因為生產過程中, 產婦流失大量的骨質與鈣質, 而中醫觀點中, 「肝、腎是主骨」, 因此, 這些補腎壯筋骨的藥材, 可增強腎氣、強化筋骨, 減少產後腰酸背痛, 以及各類酸痛的持續時間, 因此, 坐月子若做得好、服用得當, 甚至有預防的作效。
產後第四周:產婦可以服用「十全大補湯」。 十全的意義, 就是補血、補氣、以及補肝腎, 將生產過程失去的一次全部補回來。
在坐月子期間, 最好的食補就是「麻油雞」。 因為麻油有充分的蛋白質, 更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因此, 在坐月子期間, 產婦可以適時的吃些「麻油雞」, 能夠補充一些營養。
Advertisiment
除了吃得健康、補得營養外, 醫師也建議, 坐月子期間, 產婦要使氣血快快恢復, 最重要的就是足夠休息。 但是, 充分的休息並非一定要長時間的躺在床上, 只要比平常休息時間稍多一、二小時, 不可使自己身體過於勞累即可, 但一定要配合適度的運動, 才能發揮吸收的功能。
哺乳期的飲食禁忌
媽媽在喂母乳期間, 為了自身及寶寶的健康, 應避免攝取某些會影響乳汁分泌的食物或個人的一些特殊嗜好, 以免破壞良好的哺喂效果。
1、會抑制乳汁分泌的食物:如韭菜、麥芽水、人參等食物。
Advertisiment
從中醫角度看, 婦女分娩時的產創與出血, 加上產程中的力氣消耗, 會使產婦生產後處於“多虛多淤”的狀態。 但這一般無需刻意治療, 即便要治療, 也必須針對特點, 服用補虛化淤的處方。 而人參的補氣效果在中藥中是最強的, 只能在有氣虛症狀時才可使用。 中醫有句話:“在該用人參的時候使用人參, 則人參是補藥;在不該用人參的時候用人參則人參就是毒藥”, 所以不能擅服。
人參除了會因誤服導致變故外, 還有部分人(大約10%)可產生“濫用人參綜合征”, 表現為血壓升高、體溫升高、煩躁、失眠、皮疹、出血、晨瀉、水腫, 咽喉會有刺激感, 少數病人則表現為抑鬱。
2、刺激性的東西:產後飲食宜清淡, 不要吃那些刺激性的物品, 包括:辛辣的調味料、辣椒、酒、咖啡及香煙等。
Advertisiment
酒:一般而言, 少量的酒可促進乳汁分泌, 對嬰兒亦無影響;過量時, 則會抑制乳汁分泌, 也會影響子宮收縮, 故應酌量少飲或不飲。
咖啡:會使人體的中樞神經興奮。 1杯150毫升的咖啡, 即含有100毫升的咖啡因, 正常人1天最好都不要超過3杯。 雖無證據表明它對嬰兒有害, 但對哺乳的媽媽來說, 應有所節制地飲用或停飲。
太過刺激的調味料:如辣椒等物, 哺乳媽媽應加以節制。
產後一周內禁食大量麻油、酒:因為大量的麻油與酒精會增加惡露量, 甚至造成產後大出血。
3、油炸食物、脂肪高的食物:這類食物不易消化, 且熱量偏高, 應酌量攝取。
4、香煙和煙草:如果哺乳媽媽在餵奶期間仍吸煙的話, 尼古丁會很快出現在乳汁當中被寶寶吸收。
Advertisiment
5、藥物:對哺乳媽媽來說, 雖然大部分藥物在一般劑量下, 都不會讓寶寶受到影響, 但仍建議哺乳媽媽在自行服藥前, 要主動告訴醫生自己正在哺乳的情況, 以便醫生開出適合服用的藥物, 並選擇持續時間較短的藥物, 達到通過乳汁的藥量最少。
另外, 媽媽如果在喂了寶寶母乳後服藥, 應在乳汁內藥的濃度達到最低時再喂寶寶, 這樣寶寶才會更加安全。
6、過敏的情況:有時新生兒會有一些過敏的情況發生, 產後媽媽不妨多觀察寶寶皮膚上是否出現紅疹, 並評估自己的飲食, 以作為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參考。 因此,建議產後媽媽喂母乳,並避免吃到任何可能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
因此,建議產後媽媽喂母乳,並避免吃到任何可能會造成寶寶過敏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