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月經與排卵有什麼變化?

子宮的變化

產褥期變化最大的是子宮, 子宮復舊是產後母體恢復的一個重要標誌。 子宮復舊主要體現在子宮肌纖維縮複, 子宮變小及子宮內膜再生。 一般產婦于分娩後第1天, 子宮底在臍下l~2橫指, 子宮重約100克, 以後每日下降約l.2釐米。 在產後1~2天, 下腹部會鼓起一個球形發硬的小包, 而且陣陣作痛, 這是子宮復舊過程中的生理現象。 子宮一般在10~14天左右縮入盆腔, 從下腹部就摸不到子宮了。 到產後6周時, 子宮可恢復到正常大小。 子宮之所以有如此變化, 是由於子宮肌肉劇烈收縮促使子宮壁的血管閉鎖或狹窄,

Advertisiment
引起局部貧血, 肌纖維的胞漿蛋白發生自溶作用之故。 分娩後子宮頸鬆弛、充血及水腫, 呈紫色, 子宮頸壁薄, 皺如袖口, l釐米厚, 3~6釐米長。 18小時內很快縮短, 變硬, 恢復至正常形狀。 宮頸外口第3日時能容2指, 12日時容1指, 內口關閉。 產後4周子宮頸恢復正常大小。 因分娩時的損傷, 初產婦子宮頸外口由原來的圓形而變成橫裂, 形成子宮頸前後唇。

月經與排卵有何變化

產後月經和排卵的恢復, 個人差異較大。 一般不餵奶的產婦可在產後6~8周恢復月經, 餵奶產婦月經恢復較晚, 甚至整個哺乳期都不行經。 第1次複經月經量往往較多, 且多為不排卵月經, 來過三四次月經後, 月經和排卵才恢復正常狀態。 產婦餵奶時, 嬰兒吸吮乳☆禁☆頭的刺激能反射性引起腦垂體不斷釋放催乳素,

Advertisiment
抑制卵巢排卵, 不來月經。 產後1個月內這種反應最強, 到產後3個月左右, 反應逐漸減弱, 對排卵的抑制得到解除而恢復排卵, 排卵是在月經來潮之前。 有人統計, 未哺乳的產婦最早排卵在產後31天, 因個人差異大, 用哺乳來達到避孕目的並不可靠, 複經前先有排卵亦可受孕, 所以從產後3個月起就應採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乳☆禁☆房的變化

乳汁的分泌量與乳腺的發育、產婦的營養、健康狀況及情緒等有關。 因此, 必須保證產婦的正常休息和睡眠, 注意飲食調養, 避免精神刺激和感染的發生。 產後, 乳☆禁☆房將發生較大的變化。 產後體內雌激素、孕激素水準突然下降, 乳腺開始泌乳。 在產後不久,

Advertisiment
就應讓嬰兒吸吮乳☆禁☆頭, 因為刺激乳☆禁☆頭可促進垂體生乳素的分泌。 生乳素的分泌則是乳汁形成過程中的關鍵, 有垂體生乳素的分泌才可能有乳汁的分泌;另外, 刺激乳☆禁☆頭還可刺激垂體後葉分泌催產素, 使乳腺泡周圍肌上皮細胞收縮, 排出乳汁, 並促進子宮收縮。 因此, 吸吮排乳反射是保持乳腺不斷排乳的關鍵, 日後建立條件反射, 嬰兒的哭聲就可引起垂體生乳素及催產素的分泌。 如在分娩後不及時地進行吸吮乳☆禁☆頭, 往往會出現產後乳少。

產後血液循環系統有何變化

由於懷孕, 妊娠期內血容量會持續增加, 分娩後一般過3~6周才能完全恢復至孕前水準, 但產後2~3天內, 大量血液從子宮進入體循環, 以及妊娠期間過多的組織間血液的重吸收,

Advertisiment
故血容量上升。 特別是產後24小時內, 心臟負擔加重, 對於患有心臟病的患者, 產後一定要加強護理和注意以防不測。 在產褥第l周內, 中性白細胞數很快下降, 孕晚期下降的血小板數在產褥早期迅速上升, 血漿球蛋白及纖維蛋白原量增加, 促使紅細胞有較大的凝集傾向。

腹壁的變化

由於妊娠時腹壁肌肉長期受到妊娠子宮膨脹的影響, 使肌纖維增生, 腹部彈力纖維破裂, 以致在分娩後腹壁呈鬆弛狀。 產後腹下區正中線的色素逐漸消退, 紫紅色妊娠紋變為白色。 腹壁的緊張度可在產後6~8周恢復正常, 部分產婦腹壁過度擴張, 則可引起永久性的腹直肌分離。 腹壁肌張力的恢復與產後腹肌鍛煉、產次及營養有關。

Advertisiment
所以適當營養和產後運動可恢復或接近未孕前狀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