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沒下奶加點奶粉?母乳餵養小心四個誤區

母乳是寶寶最有營養的食品, 現在很多媽媽都可以做到堅持母乳餵養, 但是, 總有一些媽媽在母乳餵養的過程中, 會不知不覺地走進了一些誤區, 下面的幾種母乳餵養誤區, 你中了嗎?

誤區一:產後前兩天奶水很少, 還是給寶寶先加點奶粉吧。

在產後前兩天, 因為還沒下奶或剛下奶, 媽媽的奶水很少, 有的家長爬寶寶餓著, 會給寶寶添加奶粉, 甚至有的醫院也會建議給寶寶加奶粉。 事實上根本沒必要, 人體的調節機制是很奇妙的, 新媽媽在生完孩子後, 乳汁的分泌量與寶寶的胃容量是趨近一致的,

Advertisiment
寶寶在剛出生1天的時候, 媽媽的奶水雖然比較少, 但這個時候寶寶的胃容量也只是就小玻璃球那麼大, 他只需要一點點乳汁就能滿足全天的能量, 所以不用擔心自己奶水不夠。 只要經常讓寶寶吸, 刺激泌乳機制後乳汁量會慢慢增多, 乳汁量與胃容量通常呈正相關增長、最終達到平衡。

如果一開始就先添加配方奶粉的話, 寶寶吃了奶粉後, 吃母乳就會吃得少一點, 而且因為橡皮乳☆禁☆頭長, 出奶孔大, 寶寶不需要費力就可以吃到奶水了, 慢慢地寶寶就不願意吸吮媽媽的乳☆禁☆頭了, 這樣的話, 就會使得乳☆禁☆房因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刺激而影響到正常的泌乳功能, 從而導致後續的母乳餵養問題, 如下奶困難、奶脹、寶寶產生乳☆禁☆頭錯覺等。

Advertisiment

誤區二:前奶沒營養, 哺乳時將開始的乳汁擠掉, 或者一邊奶水還沒吃完, 就換另一邊喂。

先吸出來的奶我們叫“前奶”, 它看上去雖然比較稀薄, 但卻是富含水分和蛋白質, 這也是為什麼說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不需要額外喂水。 在“前奶”之後, 乳汁就變成了白色, 而且比較濃稠, 這就是“後奶”了, 後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的營養素, 能提供很多熱量, 保證寶寶吃了後不會經常餓。

如果只是吃到前奶, 寶寶會長得比較瘦小, 如果只是吃到後奶, 寶寶又會缺少水分和蛋白質。 所以, 一般在餵奶的時候, 媽媽切不可將“前奶”擠掉, 也不可喂一會兒這側, 又換另一側, 應儘量讓寶寶吃空一側乳☆禁☆房後再換另一側, 這樣才能保證寶寶攝取到足夠的營養。

Advertisiment

誤區三:嚴格定時餵奶, 即使寶寶還在睡覺也會喚醒寶寶。

有些媽媽在餵奶的時候會嚴格按照隔幾個小時喂一次的原則, 其實, 在寶寶吃奶還沒有規律以前, 需要按需哺乳。 如果嚴格地按照固定的時間給寶寶餵奶, 則可能會導致寶寶在饑餓的時候沒有奶吃, 而在還沒餓的時候又硬讓他撐著。 這不僅會影響到寶寶的生長發育, 而且還會讓寶寶對吃奶產生一種煩躁的心理。 只要做到按需哺乳即媽媽感覺奶脹或寶寶饑餓時即予哺乳, 既有利於媽媽乳汁的分泌、預防奶脹, 又能滿足寶寶生長發育的需要。

誤區四:擠奶時擠壓乳☆禁☆頭

有些媽媽在擠奶時, 用手擠壓乳☆禁☆頭或整個乳☆禁☆房希望盡最多的力量將乳汁擠出,

Advertisiment
但往往乳汁不但未被擠出反而使乳☆禁☆頭或乳☆禁☆房損傷。 正確的方法是, 在乳☆禁☆頭距離乳暈2cm處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輕輕下壓, 壓力應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間乳暈下方的乳☆禁☆房組織上, 也就是說, 必須壓在乳暈下方的乳竇上, 反復一壓一放, 依各個方向按照同樣的方法按壓, 做到使乳☆禁☆房內每一個乳竇的乳汁都被擠出來。 這方法一般不會疼痛, 否則就要看是否方法錯誤了。 一側的乳☆禁☆房至少擠壓3-5分鐘, 待乳汁少了, 就擠壓另一側, 如此反復數次。 每一次擠奶至少需要20-30分鐘, 每天至少6-8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