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疼痛怎麼辦啊?如何對抗不同的產後疼痛?

傷口復原的疼痛

自然產時胎兒必須通過產道, 因此在會陰部會有撕裂傷, 每個產婦撕裂傷的程度不同, 有些醫師會幫忙在會陰剪一個開口, 讓胎兒比較容易娩出, 避免不規則撕裂傷造成傷口復原的障礙;剖宮產則有手術傷口復原的問題, 傷口疼痛是產後媽咪的第一個挑戰。

剪會陰的傷口護理

現行的生產觀念較重視產婦的意願和感受, 因此有些人會提出不想剪會陰的要求, 通常醫師會尊重產婦的意見, 但還是會視情況決定是否要剪開會陰, 若寶寶頭圍較大, 或是產程需要用到真空吸引器或產鉗的幫忙,

Advertisiment
還是會建議剪會陰, 擔心媽咪費力生下寶寶, 傷口卻裂得不規則且嚴重, 除了會拉長復原期之外, 也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現代媽咪跟以前比起來, 運動量較低, 若不想剪會陰, 就要勤做運動和會陰按摩, 且要控制孕期體重的增加。 ”

由於會陰的血流很豐富, 不管是剪會陰的傷口還是小範圍撕裂傷, 大約1~2個星期, 表面就會完全癒合。 會陰的疼痛在剛生完的前三天最明顯, 隨著時間的流逝慢慢減輕, 媽媽只要熬過這段時間, 疼痛就會好轉。

保持傷口清潔和乾燥

在傷口的保養方面, 醫院都會給予提醒, 每次上廁所記得使用會陰沖洗器, 回到家後也可以用蓮蓬頭, 第一個星期比較疼痛時, 每天洗澡可在臉盆裡以溫水加優碘,

Advertisiment
媽媽直接溫水坐浴可有效減輕疼痛。 不管是使用會陰沖洗器還是溫水坐浴, 一定要擦乾, 以免發炎!即使因剪會陰而有在傷口上縫針, 目前大部分使用身體能吸收的縫線, 媽媽不需要特別到醫院拆線。

束腹帶可加壓減痛

剖宮產必須在肚子上開一個小口, 將胎兒娩出, 因此, 傷口復原也需要比較久的時間, 通常在縫合傷口之後, 會讓產婦使用束腹帶, 除了可以固定傷口比較不痛之外, 也能幫助腹腔的內臟儘快復原。

“如果有經歷過剖宮產的媽媽, 最大的關卡就是要有勇氣拔掉尿管, 自己下床上廁所, 這時候應該是最痛的階段。 ”雖然肚子上還有傷口, 但鼓勵產婦儘快回到生活的常軌, 大概術後一天或排氣之後,

Advertisiment
通常會拔掉尿管, 減少感染的風險, 下床走動可增加腸胃蠕動, 有助於身體機能的恢復。

有些媽媽會問, 產後並沒有尿意, 還是要去上廁所嗎?陳芳怡醫師表示, 不管自然產還是剖宮產, 一定要自己去上廁所, 沒有尿意可能是打了減痛分娩針或半身麻醉, 膀胱還沒有脹尿的感覺, 或是生產時胎頭壓迫造成感覺疲乏, 像憋尿憋過頭就尿不出來;由於膀胱脹得太大, 除了影響膀胱本身功能之外, 也會壓迫到子宮, 使得子宮收縮不良。

剖宮產媽咪在排氣後, 會給予口服的止痛藥, 束腹帶有助於減緩疼痛, 除了不要提重物, 也要觀察傷口的情形, 大部分在滿月時會回診。 在體力許可情形下, 大約一周後可以開始做產後運動,

Advertisiment
適度的活動有助於傷口復原、減輕疼痛。

剖宮產先擦澡, 不要弄濕傷口

剖宮產的傷口較大, 因此不要淋浴或泡澡, 先擦澡就好, 等7~10天表面傷口癒合後, 才可以淋浴, 洗完澡也必須馬上把傷口擦乾。

紅腫痛熱需迅速就醫

產後的傷口都要小心照顧, 剖宮產表面的傷口大約1~2周會癒合, 但深層傷口完全復原則需要1個月。 產前有BMI較高、妊娠糖尿病問題的孕婦, 以及生產時有產程遲滯、產後有傷口感染, 這些媽咪傷口復原需要較多時間。 若回家後發現傷口某個地方會疼痛, 還有流膿、滲水、紅腫痛熱的情況, 一定要儘快回診。

坐臥時避免壓迫傷口

產後媽咪除了保持傷口乾燥, 如果生產時比較用力, 會產生痔瘡的問題, 這時直接坐著會壓迫到傷口或痔瘡,

Advertisiment
建議坐所謂的“甜甜圈坐墊”, 樣子和游泳圈一樣, 也能減輕疼痛, 睡覺時記得保持側睡, 有助於降低痛的感覺。

子宮收縮復原俗稱的產後痛

除了傷口之外, 有些產婦會感覺到子宮劇烈收縮的疼痛!這就是俗稱的“產後痛”。 產後子宮出現正常的收縮現象(比經痛還強烈一些, 像抽筋般的疼痛), 主要目的在於説明子宮止血, 讓惡露與子宮內殘餘的血塊加速排出體外, 但不是每個產婦對這個收縮過程都有感覺, 也有媽咪並沒有感覺到“產後痛”。

初產婦 vs. 經產婦

除了體質和對痛覺的敏感程度, 會影響產後痛的程度之外, 是否為第一胎也會影響產後痛, 出乎許多產婦意料, 經產婦(生產第二胎以上者)的產後痛會比初產婦來得嚴重!因為經產婦的子宮已有過收縮的經驗, 因此,當子宮開始收縮時,比較能快速達到宮縮頻率,所以很多人說第二胎開始會生得比較快,同樣的,經產婦生完以後,子宮會以間歇性且用力地收縮來表現,身體希望較快速的讓子宮恢復,因此產後痛的感覺會比較明顯。

產後痛會多久?

產後痛常與其他產後伴隨的疼痛相互混淆,像是傷口疼痛等。因為是子宮收縮造成的疼痛,因此痛感來襲的頻率會一陣又一陣地出現,不會痛太久,每次大約持續1~2分鐘,大約會持續2 ~7天。

減緩產後痛的方法

喂母奶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會覺得比較痛,在產後痛時,可以避開傷口稍微熱敷一下,並且畫圈按摩子宮幫助收縮,都是不錯的方法。此外,產婦的身心狀況不好,也會使得產後痛更加難以忍受,在臨床上經常看到媽媽不見得單純是產後痛,其中包含照顧新生兒的適應、擠母奶、傷口痛,心情和體力上都是大負擔,餵奶時又特別痛,加上睡眠品質不好,產後痛就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如果做了許多處理還是無法減痛,可適時求助醫師給予止痛藥緩解。

產後痛程度vs.排惡露

既然產後痛表示子宮正在收縮,是否表示產後痛越劇烈,惡露就排得越乾淨呢?惡露會在產後3~4天內快速排出,逐漸變成暗褐色,最後剩下黃白色的分泌物;惡露的排出和子宮收縮確實有關,但產後痛只能代表子宮“正在進行收縮”,和收縮的程度並不成正比。

但必須注意,有時產後大出血會遲發性地出現,一直到媽媽回家休養後才發生,如果發現惡露已經慢慢減少,有天卻突然大爆量,大到要頻繁使用產褥墊、而且產婦也有頭暈目眩的情形,就要緊急到醫院來治療,以免失血過多。

腰酸背痛&恥骨聯合疼痛

懷孕期間肚子上頂著一顆大球,不但行動時重心會被轉移,也很難保持正確的姿勢,因此有許多孕媽媽,從懷孕中期就開始腰酸背痛。恥骨聯合疼痛也是導致許多孕婦疼痛的因素,到懷孕後期甚至痛得舉步維艱。陳芳怡醫師指出,產前就有恥骨聯合疼痛和腰酸背痛問題的產婦,可能加重產後痛的感覺,尤其恥骨聯合在產後不會馬上復原,這樣的產婦就會比較辛苦。

恥骨聯合在哪裡?

恥骨位於骨盆的前方,骨盆位於脊椎末端,連接著脊柱和股骨,左右兩塊恥骨在骨盆髖骨前正中處連接,形成固定關節相連而成的“恥骨聯合”,看起來大概在會陰部上方,就是毛髮覆蓋處正中內側。

保持良好習慣,杜絕產後疼痛

這裡痛、那裡痛,怪不得產後需要坐月子讓身體好好休息復原,陳芳怡醫師建議,做好以下這些事情,就能減輕產後帶來的各種疼痛,通常產後第一個星期最不舒服,善用按摩和熱敷緩解,就能度過難受的產後疼痛!

1.傷口保持乾燥,避免感染。

2.剖宮產請正確使用束腹帶加壓,減緩疼痛。

3.多休息,吃清淡的飲食,以免傷口發炎和乳腺炎。

4.產後痛時可用熱敷和畫圈按摩減緩,若餵奶時特別痛,可在餵奶或擠奶前先熱敷和按摩。

5.保持正確的姿勢,尤其餵奶和擠奶時,避免腰酸背痛和恥骨聯合疼痛加劇。

6.體力許可下,儘快開始做產後運動,有助於傷口復原和減緩產後痛。

7.剖宮產儘快自己上廁所和下床走動,身體復原較快。

因此,當子宮開始收縮時,比較能快速達到宮縮頻率,所以很多人說第二胎開始會生得比較快,同樣的,經產婦生完以後,子宮會以間歇性且用力地收縮來表現,身體希望較快速的讓子宮恢復,因此產後痛的感覺會比較明顯。

產後痛會多久?

產後痛常與其他產後伴隨的疼痛相互混淆,像是傷口疼痛等。因為是子宮收縮造成的疼痛,因此痛感來襲的頻率會一陣又一陣地出現,不會痛太久,每次大約持續1~2分鐘,大約會持續2 ~7天。

減緩產後痛的方法

喂母奶的時候,身體會分泌催產素促進子宮收縮,會覺得比較痛,在產後痛時,可以避開傷口稍微熱敷一下,並且畫圈按摩子宮幫助收縮,都是不錯的方法。此外,產婦的身心狀況不好,也會使得產後痛更加難以忍受,在臨床上經常看到媽媽不見得單純是產後痛,其中包含照顧新生兒的適應、擠母奶、傷口痛,心情和體力上都是大負擔,餵奶時又特別痛,加上睡眠品質不好,產後痛就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了!如果做了許多處理還是無法減痛,可適時求助醫師給予止痛藥緩解。

產後痛程度vs.排惡露

既然產後痛表示子宮正在收縮,是否表示產後痛越劇烈,惡露就排得越乾淨呢?惡露會在產後3~4天內快速排出,逐漸變成暗褐色,最後剩下黃白色的分泌物;惡露的排出和子宮收縮確實有關,但產後痛只能代表子宮“正在進行收縮”,和收縮的程度並不成正比。

但必須注意,有時產後大出血會遲發性地出現,一直到媽媽回家休養後才發生,如果發現惡露已經慢慢減少,有天卻突然大爆量,大到要頻繁使用產褥墊、而且產婦也有頭暈目眩的情形,就要緊急到醫院來治療,以免失血過多。

腰酸背痛&恥骨聯合疼痛

懷孕期間肚子上頂著一顆大球,不但行動時重心會被轉移,也很難保持正確的姿勢,因此有許多孕媽媽,從懷孕中期就開始腰酸背痛。恥骨聯合疼痛也是導致許多孕婦疼痛的因素,到懷孕後期甚至痛得舉步維艱。陳芳怡醫師指出,產前就有恥骨聯合疼痛和腰酸背痛問題的產婦,可能加重產後痛的感覺,尤其恥骨聯合在產後不會馬上復原,這樣的產婦就會比較辛苦。

恥骨聯合在哪裡?

恥骨位於骨盆的前方,骨盆位於脊椎末端,連接著脊柱和股骨,左右兩塊恥骨在骨盆髖骨前正中處連接,形成固定關節相連而成的“恥骨聯合”,看起來大概在會陰部上方,就是毛髮覆蓋處正中內側。

保持良好習慣,杜絕產後疼痛

這裡痛、那裡痛,怪不得產後需要坐月子讓身體好好休息復原,陳芳怡醫師建議,做好以下這些事情,就能減輕產後帶來的各種疼痛,通常產後第一個星期最不舒服,善用按摩和熱敷緩解,就能度過難受的產後疼痛!

1.傷口保持乾燥,避免感染。

2.剖宮產請正確使用束腹帶加壓,減緩疼痛。

3.多休息,吃清淡的飲食,以免傷口發炎和乳腺炎。

4.產後痛時可用熱敷和畫圈按摩減緩,若餵奶時特別痛,可在餵奶或擠奶前先熱敷和按摩。

5.保持正確的姿勢,尤其餵奶和擠奶時,避免腰酸背痛和恥骨聯合疼痛加劇。

6.體力許可下,儘快開始做產後運動,有助於傷口復原和減緩產後痛。

7.剖宮產儘快自己上廁所和下床走動,身體復原較快。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