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痛經

產後痛

產後痛經可分為原發性痛經和繼發性痛經兩種。 原發性痛經是指從有月經開始就發生的腹痛, 繼發性痛經則是指行經數年或十幾年才出現的經期腹痛, 兩種痛經的原因有所不同。

原發性痛經的原因為子宮口狹小、子宮發育不良或經血中帶有大片的子宮內膜, 後一種情況叫做膜樣痛經。 有時經血中含有血塊, 也能引起小肚子痛。

繼發性痛經的原因, 多數是疾病造成的, 例如子宮內膜異位、盆腔炎、盆腔充血等。 近年來發現, 子宮內膜合成前列腺素增多時, 也能引起痛經。 因此, 需要通過檢查,

Advertisiment
確定痛經發生的原因之後, 針對原因進行治療。

另外, 產後痛經也可能與剖腹產後宮縮劇烈有關, 但是這種情況一般持續的時間都不長, 產後痛經發生最主要的還是以子宮受寒, 下血不暢為主。

產後痛經的原因

其實痛經是一種女性常見病, 跟女性的身體素質有關, 據調查發現, 10%的女性有明顯的痛經, 而30%的女性帶有一般性痛經。 但如果是生育或人工流產後才出現的痛經, 而且痛得無法忍受甚至到了想自殺的程度, 這問題就嚴重了, 產後痛經症狀需要警惕, 因為很可能是患了“子宮腺肌病”。

醫院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病例, 就是產前月經正常, 但產後月經反而不正常了, 不適感與痛感越來越嚴重, 最後檢查出子宮腺肌病。

Advertisiment

子宮腺肌病是近年來發病率較高的一種婦科病, 也是產後痛經的一大主因, 子宮腺肌病並不同於子宮內膜異位症, 雖然在過去, 它是被當作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一種, 但近年的醫學研究表明, 它的病因、臨床表現等都與子宮內膜異位症不同, 子宮內膜異位症多發生在卵巢部位, 而子宮腺肌病則發病在子宮本身, 子宮內膜異位症主要在小腹兩側疼痛, 而子宮腺肌病的疼痛部位則在下腹正中的居多。

為什麼子宮腺肌病是產後痛經的主因, 其實, 子宮由內向外有三層, 最內層是柔軟的黏膜組織, 這就是子宮內膜, 而這層膜週期性的脫落並出血, 這就是形成了月經, 中間層是厚厚的肌肉層, 當子宮內膜異常, 會進入子宮肌肉層“紮根生長”並無法排出體外,

Advertisiment
當積聚到一定程度就會引發疼痛感和子宮腺肌病, 一般發病初期, 因為積聚的淤血比較少, 所以疼痛不明顯, 但病情加深淤血增多後, 每次患者月經時就會劇痛, 這也就是形成了產後痛經。

產後痛經症狀需要警惕, 因為這往往預兆著子宮腺肌病, 子宮腺肌病的膨脹性的疼痛是難以忍受的, 患者往往因此做出一些極端行為, 而且正因為子宮肌層的淤血無法排出, 所以子宮會不斷膨脹增大, 這種子宮內環境變化會引起不孕或反復流產, 約有1%的子宮腺肌病患者會發生惡變, 直接影響患者的壽命。 子宮腺肌病的好發年齡是30-40歲, 所以提醒各位女性朋友, 如果產後出現逐漸加劇的繼發性痛經,

Advertisiment
並且伴隨月經量增大, 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檢查, 看看是否患有子宮腺肌病。

產後痛經怎麼辦

如果說你生完寶寶後還出現痛經, 這個時候在排除其它疾病的情況下, 一定要及時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 產後女性還會痛經更多是因為一些疾病導致的, 因此產後還痛經的女性需要多加重視, 建議到醫院做詳細、專業的檢查。 要擺脫產後痛經, 除了傳統上的吃藥, 還是會有其他痛經的治療方法的, 包括飲食、日常護理、運動療法等, 都是產後痛經的有效緩解方法。

1、做好保暖:大部分痛經都伴隨著身體發冷, 所以保暖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 多喝熱水使身體暖活, 熱敷暖水袋或熱寶之類的物理加熱方法, 泡個舒服的熱水澡等都會有好處,

Advertisiment
當然, 通過運行使身體血液加快流量, 熱量散發, 不但會對痛經有好處, 同時可使身體更健康, 健康的身體對緩解痛經的症狀是有益的。

2、痛經的中藥治療方法:中藥中醫對痛經的治療有時非常有效果, 一般採用當歸、白芍、川穹、三棱、莪術、五靈脂、乳香、沒藥、肉桂、白芷等散寒行氣, 調理氣血, 通絡活血, 好的中醫會根據痛經的症狀、輕重配藥, 嚴格飲食, 對很多月經不調者有效。

3、放鬆心情, 心理療法:許多有痛經史的女性, 經前幾天就開始緊張, 精神負擔很重, 這樣無益於痛經的緩解, 甚至會加重病情。 所以年輕女性平時要加強鍛煉, 正確認識痛經, 消除不必要的焦慮和恐懼。

4、運動療法:練瑜伽有緩和作用, 如彎膝跪下, 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你也可以試試不同的姿勢,找到最舒服的就好。加強體育鍛煉也是痛經的治療好方法,尤其是體質虛弱者,在利用飲食改善營養的同時,可以配合做一些輕度的運動:比如散步。

5、按摩療法: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後按摩下肢。先塗擦活血藥液(如藥油、藥酒),後再進行按摩: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禁☆交、太沖等穴。

產後痛經吃什麼好

部分的女性產後都在忍受著痛經的折磨,想遠離疼痛,又不想過度依賴藥物,食療治療是有效而安全的產後痛經治療方式。以下推薦10種做法簡單的湯劑,為您解決產後痛經吃什麼好的疑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痛經食療湯劑:

1、烏豆蛋酒湯

食材: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

做法:將烏豆與雞蛋加水同煮即可。

功效: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功能。適用于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

2、山楂桂枝紅糖湯

食材: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

做法: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通脈,化淤止痛功效。適用于婦女寒性痛經症及面色無華者。

3、薑棗紅糖水

食材: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

做法:將前兩味洗淨,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于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4、姜棗花椒湯

食材:生薑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

做法:將生薑去皮洗淨切片,大棗洗淨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每日一劑。

功效:具有溫中止痛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並有光潔皮膚作用。

5、韭汁紅糖飲

食材: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

做法:將鮮韭菜洗淨,瀝幹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汁內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溫經、補氣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還能使皮膚紅潤光潔哦。

6、山楂酒

食材:山楂幹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山楂乾洗淨,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緊瓶口,浸泡7~10日後飲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間每日搖盪1~2次。

功效:不僅有健脾、通經功效,也適用于婦女痛經症。

7、山楂葵子紅糖湯

食材: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紅糖100克。

做法:以上用料一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同煎或燉,去渣取湯。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和血悅色功效。

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症。此湯宜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

8、月季花茶

食材:夏秋季節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紅色半開放花蕾、不散瓣、氣味清香者為佳品。

功效:將其泡之代茶,每日飲用,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9、益母粳米粥

食材:益母草60克(幹品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後與粳米、紅糖共煮成稀粥。

功效:經前3-5日開始服用。溫熱服,每日1-2次。

此粥活血化瘀,理氣通經。適用於氣血瘀滯型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止等症。

10、玫瑰花月季紅花茶

食材: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紅花3克。

做法:將上3味藥研粗末,以沸水悶泡10分鐘即可。

功效:每日1劑,隨時溫服,連服數日,以在行經前幾日服用為宜。

此茶活血調經,理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月經量少,腹脹痛,閉經等症。

坐在腳跟上,前額貼地,雙臂靠著身體兩側伸直。你也可以試試不同的姿勢,找到最舒服的就好。加強體育鍛煉也是痛經的治療好方法,尤其是體質虛弱者,在利用飲食改善營養的同時,可以配合做一些輕度的運動:比如散步。

5、按摩療法:先是按摩背腰部,再按摩腹部,後按摩下肢。先塗擦活血藥液(如藥油、藥酒),後再進行按摩:用手指或掌根揉按背腰部胸椎第11節至腰椎第2節,並揉按兩側的肌肉和相關的脊中、懸樞、命門、夾脊、脾俞、胃俞、三焦俞、腎俞、志室等穴;用拳頭輕捶背腰部壓痛處;用手指揉按腹部疼痛的肌肉和神闕、氣海、關元、天樞、外陵、大巨等穴;用手指捏按下肢的陰包、血海、三陰☆禁☆交、太沖等穴。

產後痛經吃什麼好

部分的女性產後都在忍受著痛經的折磨,想遠離疼痛,又不想過度依賴藥物,食療治療是有效而安全的產後痛經治療方式。以下推薦10種做法簡單的湯劑,為您解決產後痛經吃什麼好的疑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痛經食療湯劑:

1、烏豆蛋酒湯

食材: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

做法:將烏豆與雞蛋加水同煮即可。

功效:具有調中、下氣、止痛功能。適用于婦女氣血虛弱型痛經。

2、山楂桂枝紅糖湯

食材: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

做法:將山楂肉、桂枝裝入瓦煲內,加清水2碗,用文火煎剩1碗時,加入紅糖,調勻,煮沸即可。

功效:具有溫經通脈,化淤止痛功效。適用于婦女寒性痛經症及面色無華者。

3、薑棗紅糖水

食材:乾薑、大棗、紅糖各30克。

做法:將前兩味洗淨,乾薑切片,大棗去核,加紅糖煎。喝湯,吃大棗。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功效。適用于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4、姜棗花椒湯

食材:生薑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

做法:將生薑去皮洗淨切片,大棗洗淨去核,與花椒一起裝入瓦煲中,加水1碗半,用文火煎剩大半碗,去渣留湯。飲用,每日一劑。

功效:具有溫中止痛功效。適用於寒性痛經,並有光潔皮膚作用。

5、韭汁紅糖飲

食材:鮮韭菜300克,紅糖100克。

做法:將鮮韭菜洗淨,瀝幹水分,切碎後搗爛取汁備用。紅糖放鋁鍋內,加清水少許煮沸,至糖溶後兌入韭汁內即可飲用。

功效:具有溫經、補氣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還能使皮膚紅潤光潔哦。

6、山楂酒

食材:山楂幹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山楂乾洗淨,去核,切碎,裝入帶塞的大瓶中,加入白酒,塞緊瓶口,浸泡7~10日後飲用。每次15毫升。浸泡期間每日搖盪1~2次。

功效:不僅有健脾、通經功效,也適用于婦女痛經症。

7、山楂葵子紅糖湯

食材:山楂、葵花子仁各50克,紅糖100克。

做法:以上用料一齊放入鍋中加水適量同煎或燉,去渣取湯。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胃,和血悅色功效。

功效:適用於氣血兩虛型痛經症。此湯宜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

8、月季花茶

食材:夏秋季節摘月季花花朵,以紫紅色半開放花蕾、不散瓣、氣味清香者為佳品。

功效:將其泡之代茶,每日飲用,適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等症。

9、益母粳米粥

食材:益母草60克(幹品30克),粳米5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將益母草煎汁去渣,然後與粳米、紅糖共煮成稀粥。

功效:經前3-5日開始服用。溫熱服,每日1-2次。

此粥活血化瘀,理氣通經。適用於氣血瘀滯型痛經,月經不調,產後惡露不止等症。

10、玫瑰花月季紅花茶

食材:玫瑰花、月季花各9克,紅花3克。

做法:將上3味藥研粗末,以沸水悶泡10分鐘即可。

功效:每日1劑,隨時溫服,連服數日,以在行經前幾日服用為宜。

此茶活血調經,理氣止痛。適用於氣滯血瘀型痛經,月經量少,腹脹痛,閉經等症。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