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懷胎一朝分娩, 產婦的喜悅之情不言而喻, 但在喜悅之餘別忘了注意預防婦科疾病。 應做好以下幾點:
一、良好的休養環境 產婦的休息室必須清潔安靜, 室內空氣流通, 陽光充足。 炎熱季節應預防中暑, 冬季火爐取暖要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二、合理的飲食 產後第一天宜進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以後可進普通飲食, 食物要富含營養, 能提供足夠的熱量及水分。 哺乳產婦更宜多進高蛋白和湯汁食物, 注意不要偏食。
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產後鼓勵產婦自解小便, 產後兩小時及應幫助產婦排尿,
Advertisiment
四、注意清潔衛生 產婦出汗多, 應勤換內衣及被褥, 每日用溫水擦浴, 但要防止受涼。 飯前、哺乳前及大小便後應堅持洗手。 注意陰部清潔, 產後4周內禁止盆浴, 外☆禁☆陰部可用溫開水或1∶5000的高猛酸鉀液擦洗, 每日2-3次。 月經墊要經常更換, 保持外☆禁☆陰清潔和乾燥, 預防傷口感染及外☆禁☆陰陰☆禁☆道炎的發生。 注意陰☆禁☆道分泌物的顏色及氣味, 若分娩一周後分泌物仍為紅色且量多或有臭味, 系宮腔內胎盤或胎膜殘留併發宮腔感染所致, 應及時就診。
五、哺乳及乳☆禁☆房的護理 母乳餵養時堅持按需哺乳的原則,
Advertisiment
六、早期活動及產後體操 為有助於體力恢復, 增進食欲, 促進排尿及排便, 避免或減少靜脈回流不暢及肺栓塞, 應爭取早日活動。 陰☆禁☆道自然分娩者, 在產後6-12小時可起床稍事活動, 產後第2日即可隨意活動;陰☆禁☆道難產或剖宮產者, 可在產後第3日開始, 在醫護人員協助下下床活動。 為有助於腹部及盆底肌肉恢復, 促進體態復原, 減輕腹壁鬆弛, 預防子宮脫垂、尿失禁, 應做產後體操。
乳汁不能“零存整取”
乳汁不足常使不少母親頭疼, 然而有些母親常錯誤地認為, 延長餵奶的時間, 減少餵奶次數, 就可達到積攢乳汁的目的,
Advertisiment
原來, 正常乳汁的分泌明顯地依賴于嬰兒對乳☆禁☆頭的不斷刺激, 從而促使母親腦垂體前葉分泌一種能促使乳☆禁☆房大量分泌乳汁的激素――泌乳素。 該激素作用於乳☆禁☆房的腺體後, 就會使乳汁“滾滾
而來”。 近來的研究還證實, 吸吮次數愈多愈強烈, 乳汁就會分泌得愈多愈快, 對乳☆禁☆頭刺激少且弱, 乳汁分泌就會疲軟, 甚至停止。
可見, 當母乳不足時, 要讓嬰兒增加吸吮乳☆禁☆頭的次數與強度, 從而促進乳汁的分泌。
新媽媽的餵奶時間:一般一側乳☆禁☆房有效地吸奶(不是吃吃停停)15至20分鐘, 兩側喂30至40分鐘,
即可滿足嬰兒的需要。 個別低體重、食欲小的嬰兒或奶水過多的情況, 嬰兒只要吸一側乳☆禁☆房便可滿足了。 據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