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自汗與盜汗 如何預防應對

產後自汗的病因是素體虛弱, 產時傷血, 氣隨血耗, 衛陽不固, 腠理不實所致。 汗為心液, 營為汗液的物質基礎, 營衛失調, 汗液外溢不止, 遂成自汗。

產後自汗的主要症狀是:汗出較多, 不能自止, 動則加劇, 時或惡風, 面色白, 氣短懶言, 語聲低怯, 倦怠無力。 不同於發熱, 中署之出汗。 日久失治者, 陰液損傷, 風邪走絡, 使經水斷絕, 陽氣外溢, 陰液不固而傳變為痙症。 治宜補虛為先, 益氣健脾, 固表補中, 以資氣血之源, 不可專用斂汗之劑, 免致惡露不下或乳汁不足。

產後盜汗是由於產後出血過多, 血虛則陰虛, 陰虛則生內熱,

Advertisiment
熱擾于內, 衛陽外浮, 故睡後大汗外泄。

產後盜汗的不同證型有:陰虛內熱型:睡中汗出, 醒後自止, 面色潮紅, 頭暈耳鳴, 口乾舌燥, 渴不思飲, 五心煩熱, 腰膝酸軟。 血虛型:入夜即盜汗淋漓, 氣短神疲, 肢體倦怠。 久治不愈者, 有可能引起筋脈失養而成痙, 津液枯竭導致幹血病, 或陰液不固而亡陽。 治宜益氣養成陰, 生津斂汗, 避免苦寒過重, 耗傷止氣。

常用食療方如下:

(1)黃芪桂圓羊肉湯:黃芪15克, 羊肉90克, 桂圓肉10克, 山藥15克。 將羊肉用沸水稍煮片刻, 撈出後即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沙鍋將水煮開, 放入羊肉和3味藥同煮湯。 食時調好味, 可飲湯吃肉。

(2)參鴿湯:高麗參5克, 乳鴿1只。 將乳鴿去毛及內臟(不必清洗腹中之血), 加入參片, 水適量, 隔水蒸燉1小時,

Advertisiment
配少量食鹽頓服。 每日1次, 連服3天。

(3)泥鰍湯:糯稻根30克, 泥鰍90克。 先將泥鰍宰殺洗淨, 用食油煎至金黃, 用清水2碗煮糯稻根, 煮至1碗湯時, 放入泥鰍煮湯, 吃時調好味, 連湯帶魚同吃。

(4)羊肚粥:羊肚1個, 糯米60克, 紅棗5枚。 將羊肚洗淨, 糯米用水浸透, 把糯米與紅棗同放羊肚內, 縫好口, 放盆內隔水燉熱, 佐餐食用。 食用時切開羊肚, 調好味。

(5)豬肚粥:豬肚1個, 黃芪15克, 人參3克, 粳米50~100克, 蓮實30克, 小麥適量。 將豬肚用鹽搓洗乾淨, 與小麥同煮至半熟, 取出豬肚細切。 諸藥切碎, 裝入紗布袋。 紮口, 與豬肚加水同煮至熟爛, 去藥袋及豬肚, 再下米煮粥, 臨熟入蔥, 根據自己的口味放入適量調料, 喝粥吃豬肚。

(6)豬肉蜜:豬肉、生薑、白蜜各100克, 黃精50克。 將生薑搗蓉, 煎取濃汁100克,

Advertisiment
與豬油、黃酒、白蜜同煎熬膏, 每次服10克, 每日3次。

(7)牡蠣豬肉湯:豬肉適量, 牡蠣粉、麥麩(炒黃)各等分。 將豬肉洗淨煮濃湯, 2粉調勻, 每取3克調入豬肉湯內服食。

(8)貝母蒸甲魚:甲魚1只, 川貝母5克, 雞清湯1 000克。 將甲魚切塊, 放蒸缽中, 加入川貝母、鹽、料酒、花椒、薑、蔥, 上籠蒸1小時, 趁熱佐餐服食。

(9)糯米大棗粥:小麥仁60克, 糯米30克, 大棗15枚, 白糖少許。 將前3味洗淨, 放一起煮成粥, 入白糖令溶, 每日2次。

(10)歸芪山藥蒸豬腎:豬腎500克, 當歸、黨參、山藥各10克。 將豬腎切開, 剔去筋膜, 洗淨, 放在鍋內, 加入當歸、黨參、山藥, 加水適量, 清燉至豬腎熟透, 取出豬腎切片, 加調料, 即可飲湯食豬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