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血崩對症下藥

產婦分娩後, 突然陰dao大量出血者, 稱為“產後血崩”。

本病基本相當於西醫學的產後出血, 它與產後宮縮乏力、軟產道損傷、胎盤胎膜部分殘留、凝血功能障礙有關, 若救治不及時, 可引起虛脫, 甚至危及產婦的生命, 故為產後危急重症之一。 如系胎盤、胎膜部分殘留宮內, 或軟產道損傷所引起的產後陰dao大量出血時, 應及時手術止血。

[病因病機]

主要機理有氣虛血失統攝;瘀血留滯, 新血不得歸經;或產傷損傷脈絡。

一、氣虛

產婦素體虛弱, 或因產程過長, 疲勞過度, 損傷元氣, 氣虛沖任不固, 血失統攝, 則致血崩。

二、血瘀

Advertisiment

產時血室正開, 寒邪乘虛而人, 餘血濁液為寒邪凝滯, 瘀阻沖任, 新血不得歸經, 而致崩下不止。

三、產傷

產時助產不當, 或產力過強, 產程進展過快, 或胎兒過大, 以致產道損傷, 脈絡破損, 遂使流血不止, 而致血崩。

[辨證論治]

辨證時應注意本病主要是指產後7天內的出血, 而且以產後24小時內出血為主, 以區別於產後惡露不絕, 治療時除按虛實辨證施治外, 危重者應予中西醫結合治療。

一、氣虛型

主要證候:新產後突然陰dao大量出血, 血色鮮紅, 頭暈目眩, 心悸怔忡, 氣短懶言, 肢冷汗出, 面色蒼白, 舌淡, 脈虛數。

證候分析:因產氣虛, 沖任不固, 統攝無權, 故令陰dao大量出血, 血色鮮紅;因無瘀滯, 故無腹痛;氣虛不攝, 營血下脫, 清竅失養, 故頭暈目眩;血脫不能上奉於心,

Advertisiment
心失所養, 則心悸怔忡;氣虛下陷, 故氣短懶言;氣虛, 腠理不密, 衛氣不固, 則肢冷汗出;氣虛血少, 不能上榮於面, 故面色蒼白。 舌淡, 脈虛數, 為氣虛血脫之征。

治療法則:補氣固沖, 攝血止崩。

方藥舉例:升舉大補湯(《傅青主女科》)去黃連, 加地榆炭、烏賊骨。

黃芪、白術、陳皮、人參、炙草、升麻、當歸、熟地、麥冬、川芎、白芷、黃連、黑芥穗

方中參、芪、術、草、升麻、烏賊骨益氣升提, 固沖攝血;熟地、當歸、川芎補血益精;麥冬養陰生津;白芷辛香醒神;黑芥穗、地榆炭固經止血。

若昏不知人, 肢冷汗出, 脈微細欲絕者, 為氣隨血脫, 宜補氣固脫, 方用獨參湯。 若冷汗淋漓, 四肢厥逆者, 宜回陽救逆, 方用參附湯。

二、血瘀型

主要證候:新產後突然陰dao大量下血,

Advertisiment
夾有血塊, 小腹疼痛拒按, 血塊下後腹痛減輕, 舌淡黯或有瘀點瘀魔, 脈沉澀。

證候分析:瘀血內阻, 新血難安, 血不歸經而妄行, 故陰dao大量下血, 夾有血塊;瘀血留滯, 胞脈阻痹, 不通則痛, 故小腹疼痛拒按;血塊下後, 胞脈瘀阻稍緩, 則腹痛減輕。 舌淡黯, 有瘀點瘀班, 脈沉澀, 為血瘀之征。

治療法則:活血祛瘀, 理血歸經。

方藥舉例:化瘀止崩湯(《中醫婦科學》)。

炒蒲黃、五靈脂、益母草、南沙參、當歸、川芎、三七粉

方中五靈脂、益母草活血祛瘀以止痛;當歸、川芎養血活血;炒蒲黃、三七粉活血止血, 理血歸經;沙參益氣養陰, 使祛瘀而不傷正。 全方共奏活血祛瘀, 理血歸經之效。

三、產傷型

主要證候:新產後突然陰dao大量下血, 血色鮮紅, 持續不止, 軟產道有裂傷,

Advertisiment
面色蒼白, 舌淡, 苔薄, 脈細數。

證候分析:由於急產、難產損傷軟產道, 經脈破損, 故使陰dao大量下血, 持續不止, 血色鮮紅;血失過多, 故面色蒼白。 舌淡, 苔薄, 脈細數, 為失血傷陰之征。

治療法則:益氣養血, 生肌固經。

方藥舉例:牡蠣散(《證治準繩》)。

煆牡蠣、川芎、熟地黃、白茯苓、龍骨、續斷、當歸、炒艾葉、人參、五味子、地榆、甘草

方中人參、甘草益氣;;熟地、當歸、川芎養血;續斷補腎強腰以續筋脈;龍骨、牡蠣育陰潛陽, 生肌固經;茯苓、五味子交通心腎而寧神;炒艾葉、地榆止血。 全方共收益氣養血, 生肌固經止崩之效。

若軟產道裂傷明顯, 應及時縫合止血, 繼以中藥調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