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褥汗實際上就是產後媽媽在寶寶出生後發生出汗比平時增多, 尤其在飯後、活動後、睡覺時和醒後出汗更多的現象。 遇到夏天甚至會大汗淋漓, 濕透衣褲、被褥, 一般在產後1個星期出汗較多, 尤其在產後1-3天, 出汗現象明顯。
產後褥汗的發生原因, 主要是和生育後媽媽機體生理情況改變所引起的, 體現在皮膚排泄功能旺盛, 體內水分以及廢物等就會通過皮膚不停地排出, 因此發生汗液增多的情況。 這是產後身體恢復, 進行自身調節的生理現象, 不屬病態。 另外, 產婦喝紅糖水、熱湯、熱粥較多,
Advertisiment
產後褥汗根據特點分為生理性出汗和病理性出汗。 生理性出汗主要是指運動、天熱出汗等正常的出汗情況, 而病理性出汗分為產後自汗和產後盜汗。 不過媽媽不用擔心, 褥汗一般在產後1~3天較為明顯, 于產後1周左右自行好轉。
產後褥汗的原因
產後褥汗也叫做產後出汗, 主要發生原因是媽媽在產後, 體內激素變化誘發生理性變化, 從而促進汗液等的增加, 繼而出汗現象增加。 產後褥汗的原因主要有:
1、體內激素的改變:在妊娠以後, 由於體內激素的變化, 特別是雌性激素在體內的含量隨孕期的延長逐漸增加, 可使組織中有較多的鈉、鉀及氯瀦留。 因此, 相應地發生了體內水分的瀦留。
Advertisiment
2、水及電解質的排出:分娩之後, 體內雌激素水準很快下降, 身體其他各系統及內分泌功能也都逐漸恢復到非孕狀態, 體內多餘的水及電解質也隨之被排出體外。 其排泄的主要途徑是腎臟和皮膚。
3、皮膚排泄功能旺盛:產後最初幾天尿量明顯增多, 產後24小時內, 尿量可多至2000~3000毫升。 皮膚排泄功能也特別旺盛, 表現為出汗增多。 所以說產婦在產褥期多汗並非病態, 也不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而只是排泄體內多餘水分的方式之一。
產後褥汗的護理產後褥汗主要護理細節包括以下5點:
(1)室溫不要過高, 冬春秋季在20°C左右, 夏季在28°C以下為好。
(2)每天開窗通風, 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新鮮, 但新媽媽不要對著窗口吹涼風。
(3)穿衣、蓋被要合適,
Advertisiment
(4)出汗多時用毛巾隨時擦乾, 內衣、內褲及時更換。
(5)自然分娩的媽媽產後第2天即可淋浴, 但每次不超過5分鐘。 剖宮產的媽媽應每天擦洗身體, 等腹部傷口完全癒合後再進行淋浴。
產後褥汗怎麼治療分娩給媽媽的宮頸、陰☆禁☆道及外☆禁☆陰都可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創傷, 特別是宮體裡胎盤附著處不可避免地留下一個較大的創面, 這都給細菌和病毒侵犯提供了機會。 尤其是一些異常分娩的媽媽, 出現胎盤早剝、產後出血等現象, 身體抵抗力更為薄弱, 加上大量出汗, 更要特別注意保暖, 防止受涼、感冒。 因此, 產後褥汗的護理非常重要。
產婦要常用幹毛巾擦汗, 及時更換衣物, 保持潔淨乾爽。 洗澡時要注意房子溫度,
Advertisiment
產後一段時間後仍然大量出汗, 這是產後氣虛的表現產婦一般怕風更怕冷, 尤其在出汗之後, 並經常感冒, 常感覺頭暈、渾身倦怠無力氣短。 如果是陰虛引起, 產婦通常雖怕風卻更不喜歡熱, 自我感覺身上發熱、手腳心發熱, 頭暈心慌, 心煩易怒等傾向。 對於以上兩種情況引起出汗的媽媽, 可以在醫生指導下採取一些食療方法。
1、氣虛產婦——羊肉黃芪湯
原料:羊肉90克, 黃芪15克, 桂圓肉10克, 淮山藥15克。
制法:將羊肉切片, 放入開水中稍煮片刻, 撈出放入冷水浸泡, 即可去除膻味。 將三味藥放入沙鍋中, 加冷水煮開, 放入羊肉共煮湯。 可以放入少許調料調味,
Advertisiment
2、陰虛產婦——銀耳紅棗湯
原料:取銀耳30克, 紅棗20克, 冰糖適量。
制法:先將銀耳用溫水泡發, 除去蒂頭, 洗淨後撕成小塊。 紅棗洗淨撕開, 共入鍋內加水適量, 用小火慢煨至銀耳、紅棗料熟, 放入冰糖溶化調勻, 即可出鍋食用, 每劑分2次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