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讓憂鬱走開

很多剛做了媽媽的人, 還沒有體驗到做媽媽的快樂, 就已經被小寶貝不規律的生活和無法預料的問題折磨得疲憊不堪了。 輕者會讓自己和家人煩惱, 重的得了產後抑鬱症還會影響自己的身體和精神健康。 所以, 你一定要有點辦法, 讓自己快樂起來。

產後憂鬱是指一種常見的、輕微的、短暫的自限性情緒障礙, 表現為產後3-5天情緒不穩定、悲傷、焦慮、乏力、失眠、記憶減退、經常流淚哭泣等, 發病率高達50%, 一般持續2天, 不需要特殊治療便會自愈。

很多新媽媽在產後都會因為一時無法適應自己新的角色而產生無力感,

Advertisiment
或對自己信心不足, 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夠得到家人的理解和幫助, 短暫的憂鬱情緒會不治而愈。

如果你覺得心情不好, 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調節心情:

*出去散步, 每天選擇一條不同的路線, 找一些安靜的街心公園或者林蔭道, 但要注意隨天氣的變化增減衣服。

*讓自己變得活躍起來, 拜訪老朋友、看電影、健身、和老公一起赴約會等。

*每天都讓鏡子裡的自己更美麗。 早上化個淡妝, 讓自己神采熠熠。

*注意休息, 早睡早起。 如果晚上睡眠不足, 可以第二天睡個午覺, 保證精力充沛。

*制定合理的飲食, 少食多餐, 合理搭配營養。

*“隨心所欲”, 不要勉強自己做不願意做的事。 心情不好的時候, 強迫自己分散注意力, 想一些高興的事情。

Advertisiment

*勇於尋求和接受幫助, 告訴家人你的困惑和煩惱, 及時溝通。 讓他們瞭解你需要什麼, 不要把事情都隱藏在心裡, 讓別人猜你的心思是很愚蠢的做法。

*適當的鍛煉會讓你的心情愉快, 也會讓你遠離疾病, 更快地恢復美麗的體形。

產後憂鬱一般不會影響媽媽和寶寶的自身健康, 但如果憂鬱的症狀嚴重就要考慮是否已發展為產後抑鬱症。

產後抑鬱症是一種在產後2周內突然出現的以抑鬱發作為主要表現的精神障礙。 最新的研究資料表明產後抑鬱症是一種產婦常見的精神障礙, 該病的患病率高達10-15%。 產後抑鬱症持續時間長短一直沒有定論, 一般認為從3周到3個月, 個別情況可持續14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研究表明,

Advertisiment
持續時間和嚴重程度有關。

產後抑鬱症最常見的表現是情緒低落, 一天到晚唉聲歎氣或整日以淚洗面, 愁容滿面, 本應高興的事也高興不起來, 有的對孩子也無興趣, 甚至拒絕擁抱孩子, 餵養孩子, 不願看到孩子, 對家人也表現出不該有的冷漠;有的表現出疑病傾向, 整天擔心患病, 總感覺身體不適或胃部不適, 食欲不振, 全身疼痛或極度乏力, 患者在各個內科門診之間轉來轉去, 但是各種檢查並無異常, 最後多求助於中醫中藥, 但仍無法改善症狀;有的患者表現出嚴重的焦慮症狀, 坐臥不安, 易激惹, 心煩意亂, 睡不著覺, 或不敢睡覺, 害怕傷害孩子, 看到嬰兒哭鬧不知所措;有的患者出現嚴重的自責, 感到自己是不稱職的母親,

Advertisiment
不能照顧好孩子, 感到對不起孩子, 甚至覺得不如一死了之, 極度嚴重者可能出現自殺危險, 甚至和嬰兒一起自殺。 10%的抑鬱症患者還有可能在分娩後一周左右出現輕度的異常喜悅, 話語增多, 但持續幾天後便出現上述抑鬱情緒。

產後憂鬱症發生原因

雖然目前對產後抑鬱症的發生原因還未完全清楚, 但大量研究資料表明產後抑鬱症與產婦的生物、心理、社會等多種因素有關。

有學者認為產後抑鬱症屬於內源性抑鬱症, 主要原因是遺傳因素和生理原因, 遺傳學研究發現有抑鬱症家族史會增加產後抑鬱症的患病危險, 如果女性在非孕產期曾有過抑鬱症病史, 產後抑鬱症的風險更高, 可高達30%。

*生理原因主要與神經內分泌的變化有關

Advertisiment

產婦分娩的過程不但是嬰兒出生的過程, 還伴有母親內分泌系統的改變, 特別是激素水準的變化。 產婦分娩後, 雌激素和孕激素水準下降, 催乳素水準升高。 另外甲狀腺激素水準降低, 這會使產婦的各種生理機能處於遲滯狀態, 從而出現思維遲鈍, 軀體倦怠, 情緒低落等表現。

*產後全部是母乳餵養也會增加產後抑鬱症的危險

一項研究表明部分母乳餵養及產後不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在產後18個月內患抑鬱症的風險會明顯降低, 而全部母乳餵養或口服避孕藥的女性在產後3-5個月內患抑鬱症的危險有所增加, 這可能與哺乳的媽媽體內催乳素水準較高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準較低有關。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血中皮質醇水準在孕期的最後三個月較高是產後抑鬱症的預兆。

*產婦的心理社會因素也是產後抑鬱症的重要原因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則不同意完全用生物學因素來解釋產後抑鬱症,他們認為減輕或消除產婦的心理社會壓力能夠降低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產婦年齡、分娩前的心理狀態、婚姻狀態、頭胎、剖腹產、計畫外生育、嬰兒性別不符和家人的期望、產後孩子的撫養方式、家庭氣氛、夫妻關係等等均與產後抑鬱症有關。

*產婦分娩前的心理狀態也影響產後抑鬱症的發生

有學者發現懷孕期間孕婦出現明顯焦慮和抑鬱症狀是產後抑鬱症最顯著的徵兆,這是因為焦慮抑鬱狀態下孕婦對分娩伴隨的壓力不能很好應對,從而使孕婦產生無能、無助、無望等不良情緒,進而加重原有的抑鬱症狀。對於頭胎的產婦,如果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很難體會到分娩的喜悅,往往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孩子的降生,因為她要面臨角色的改變,要承擔母親的責任,會減少社會交往活動,減少工作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會增加對體型改變、容顏改變及性吸引力減少的擔心等等,這些都會使產婦感覺到威脅。

*剖腹產對產婦心理的影響也不能忽視

剖腹產的產婦不但要照顧嬰兒還要照顧自己的手術切口,睡眠往往會出問題,而且手術疤痕對心理的影響也不能忽視,手術本身對產婦也是一種較強的刺激。

*產後孩子的撫養方式也對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有一定的影響

照顧嬰兒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勞動,會使人身心憔悴。如果在沒有人協助的情況下,完全母乳餵養的產婦是非常辛苦的。正常情況下,5周大的嬰兒每天24小時應哺乳4-10次,每次持續5-90分鐘。而且,這時候嬰兒每天平均哭鬧90分鐘,有的多達300分鐘。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母親照顧,與此同時,母親可能還要洗尿布、給嬰兒洗澡、做家務等,如果夫妻關係又不好,家庭氣氛緊張,夫妻經常吵架,這都會增加產後抑鬱症的發病危險。

產後抑鬱症對孩子的影響

產後抑鬱症會妨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正常相處,導致嬰兒的行為失常、情感障礙等,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生長。

孩子的主要表現:

*好動

*認知事物能力低下

*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

*抵抗能力低,易於患病等

如何預防和治療產後憂鬱症?

*醫學上可採用抗憂鬱藥物、電休克療法等手段。

*主觀上應學會自我調節,放鬆心情,努力適應新的生活狀態。保持心理平衡。

*家人應理解和關心病人並做好相應的防範工作。家人尤其是丈夫應該理解妻子產後的痛苦和煩惱,要多體貼關心妻子。在飲食、哺乳等方面儘量徵求妻子的意見。患產後抑鬱症的產婦往往表現出對嬰兒不感興趣,甚至漠不關心或厭惡,對嬰兒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對產後抑鬱症患者進行必要的防範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增強產婦的體質也是避免和消除產後憂鬱症的好方法。許多產婦發病的誘因是由睡眠不足,精神欠佳引起的,久而久之造成情緒失控。

“對付產後憂鬱情緒,我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擔心說出來,讓別人幫助我化解。”

“在娘家坐月子,熟悉的環境、至愛的親人、全無二致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新媽媽們化解養育新生兒的手足無措。”

林達

有段時間我特別地擔心孩子,有時夜裡會猛然坐起來看看她是不是還在呼吸。我非常害怕她有病或者失去她。自己當時的精神過敏確實是很嚴重的。每天都翻書,她要是有一點同書上講得不一致的地方,我就會非常非常地焦慮。我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我懷孕和生產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煩,包括先兆流產和生產過程中被打錯針,最終導致剖腹產,孩子一度宮內窘迫等。所以我覺得非常對不起孩子,讓她在我肚子裡就受了很多委屈,而且現在計劃生育,只能生一個,我真怕她不健康,從出生就跌倒地起跑線上。

我非常感謝我的母親,她為我排解了絕大多數育兒的困惑和疑慮。家人對我的態度也是很好的,因為這是我們家庭的第一個嬰兒,每一個人都很喜歡孩子,願意為我分擔照顧嬰兒的工作。我特別想說的是,我是在娘家坐月子的。不管有沒有偏見,我發現,在娘家坐月子的媽媽是很少會患抑鬱症的。熟悉的環境、至愛的親人、全無二致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新媽媽們化解養育新生兒的手足無措。

相反,在婆家坐月子就不行了。婆婆再好,相處總是客氣的成分多一些,累了、煩了的時候,總不能像在娘家那樣把孩子往婆婆面前一推。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也不好意思開口,陌生的環境和生活習慣也會帶來諸多不便,如果丈夫再粗心一點,我看是很容易給新媽媽帶來委屈和抑鬱情緒的。我身邊有幾個同事就是這樣,本來就不會帶孩子,婆家人又不肯真真正正地幫忙,一天和孩子一起關在一幢房子裡,連心裡話也沒有人說,經常偷著流淚或是找理由和老公吵架來發洩一下。但是她們的抑鬱情況在產後五個月上班以後都會自然好轉。我想是因為變換了環境和轉移了注意力的原因吧。

對付產後憂鬱情緒,我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擔心說出來,讓別人幫助我化解。比如我發現孩子有點對眼的時候,上火得滿嘴起泡,後來我就跟老公說、跟我媽說、還找機會同醫生說了,他們都說沒有問題,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我總結出一帖秘方專治產後憂鬱:你不妨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嬰兒,除了履行一些必需由母親才能完成的職責(如哺乳)外,你和你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

紀民

現在寶寶已經一歲多了,剛開始的幾天,這個小小的,軟軟的,並不時爆發出嘹亮歌聲的小毛頭總是把我搞得暈頭轉向,手足無措。還好,入院時帶來的幾本育兒方面的書給了我及時的幫助。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交替中寶寶漸漸的長大了。

在寶寶還未滿周歲以前,雖然已經熟悉和適應了寶寶的哭鬧,但對於小傢伙半夜的“突然襲擊”,還是讓我恨得牙根癢癢。深更半夜,睡得正香的時候,寶寶哭了,一定是尿了或是餓了,在半夢半醒之間給他換尿布並餵奶,指望著他吃飽後能儘快入睡,我也可以接著作我的美夢。可這個小壞蛋非要睡在我的手上,一放到小床上他就醒了,哇哇直哭,只好再抱起來,反反復複四五次。抱在手上看著他睡著了,輕輕的再一次放下去,哎!總算成功了。看看時間已經過了兩個多小時,有時候恨不能把他從樓上扔出去。(是不是覺得我很恐怖!!!)

不過,我總結出一帖秘方專治產後憂鬱:你不妨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嬰兒,除了履行一些必需由母親才能完成的職責(如哺乳)外,你和你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你們一起吃,一起睡,一起遊戲。其他什麼事都不要管,(把那些零零碎碎地,洗洗涮涮的事留給其他人去做)保持一份天真開朗的心情。當然這需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來做後盾,你對其他家庭成員為你和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可以不表揚,但絕對不可以批評。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還有一點,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任何問題在書中都會找到答案。更何況現在有那麼多專為年輕媽媽和小寶寶們編寫的精美雜誌,不妨多翻一翻。

文/一鱗

()

還有一項研究發現血中皮質醇水準在孕期的最後三個月較高是產後抑鬱症的預兆。

*產婦的心理社會因素也是產後抑鬱症的重要原因

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則不同意完全用生物學因素來解釋產後抑鬱症,他們認為減輕或消除產婦的心理社會壓力能夠降低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產婦年齡、分娩前的心理狀態、婚姻狀態、頭胎、剖腹產、計畫外生育、嬰兒性別不符和家人的期望、產後孩子的撫養方式、家庭氣氛、夫妻關係等等均與產後抑鬱症有關。

*產婦分娩前的心理狀態也影響產後抑鬱症的發生

有學者發現懷孕期間孕婦出現明顯焦慮和抑鬱症狀是產後抑鬱症最顯著的徵兆,這是因為焦慮抑鬱狀態下孕婦對分娩伴隨的壓力不能很好應對,從而使孕婦產生無能、無助、無望等不良情緒,進而加重原有的抑鬱症狀。對於頭胎的產婦,如果沒有充分的心理準備,很難體會到分娩的喜悅,往往是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孩子的降生,因為她要面臨角色的改變,要承擔母親的責任,會減少社會交往活動,減少工作學習的時間和精力,會增加對體型改變、容顏改變及性吸引力減少的擔心等等,這些都會使產婦感覺到威脅。

*剖腹產對產婦心理的影響也不能忽視

剖腹產的產婦不但要照顧嬰兒還要照顧自己的手術切口,睡眠往往會出問題,而且手術疤痕對心理的影響也不能忽視,手術本身對產婦也是一種較強的刺激。

*產後孩子的撫養方式也對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有一定的影響

照顧嬰兒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勞動,會使人身心憔悴。如果在沒有人協助的情況下,完全母乳餵養的產婦是非常辛苦的。正常情況下,5周大的嬰兒每天24小時應哺乳4-10次,每次持續5-90分鐘。而且,這時候嬰兒每天平均哭鬧90分鐘,有的多達300分鐘。在大多數情況下,都需要母親照顧,與此同時,母親可能還要洗尿布、給嬰兒洗澡、做家務等,如果夫妻關係又不好,家庭氣氛緊張,夫妻經常吵架,這都會增加產後抑鬱症的發病危險。

產後抑鬱症對孩子的影響

產後抑鬱症會妨礙母親與孩子之間的正常相處,導致嬰兒的行為失常、情感障礙等,影響嬰兒的正常發育生長。

孩子的主要表現:

*好動

*認知事物能力低下

*焦躁不安

*食欲不振

*抵抗能力低,易於患病等

如何預防和治療產後憂鬱症?

*醫學上可採用抗憂鬱藥物、電休克療法等手段。

*主觀上應學會自我調節,放鬆心情,努力適應新的生活狀態。保持心理平衡。

*家人應理解和關心病人並做好相應的防範工作。家人尤其是丈夫應該理解妻子產後的痛苦和煩惱,要多體貼關心妻子。在飲食、哺乳等方面儘量徵求妻子的意見。患產後抑鬱症的產婦往往表現出對嬰兒不感興趣,甚至漠不關心或厭惡,對嬰兒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對產後抑鬱症患者進行必要的防範也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增強產婦的體質也是避免和消除產後憂鬱症的好方法。許多產婦發病的誘因是由睡眠不足,精神欠佳引起的,久而久之造成情緒失控。

“對付產後憂鬱情緒,我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擔心說出來,讓別人幫助我化解。”

“在娘家坐月子,熟悉的環境、至愛的親人、全無二致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新媽媽們化解養育新生兒的手足無措。”

林達

有段時間我特別地擔心孩子,有時夜裡會猛然坐起來看看她是不是還在呼吸。我非常害怕她有病或者失去她。自己當時的精神過敏確實是很嚴重的。每天都翻書,她要是有一點同書上講得不一致的地方,我就會非常非常地焦慮。我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我懷孕和生產過程中遇到了很多麻煩,包括先兆流產和生產過程中被打錯針,最終導致剖腹產,孩子一度宮內窘迫等。所以我覺得非常對不起孩子,讓她在我肚子裡就受了很多委屈,而且現在計劃生育,只能生一個,我真怕她不健康,從出生就跌倒地起跑線上。

我非常感謝我的母親,她為我排解了絕大多數育兒的困惑和疑慮。家人對我的態度也是很好的,因為這是我們家庭的第一個嬰兒,每一個人都很喜歡孩子,願意為我分擔照顧嬰兒的工作。我特別想說的是,我是在娘家坐月子的。不管有沒有偏見,我發現,在娘家坐月子的媽媽是很少會患抑鬱症的。熟悉的環境、至愛的親人、全無二致的生活習慣可以幫助新媽媽們化解養育新生兒的手足無措。

相反,在婆家坐月子就不行了。婆婆再好,相處總是客氣的成分多一些,累了、煩了的時候,總不能像在娘家那樣把孩子往婆婆面前一推。有什麼不周到的地方也不好意思開口,陌生的環境和生活習慣也會帶來諸多不便,如果丈夫再粗心一點,我看是很容易給新媽媽帶來委屈和抑鬱情緒的。我身邊有幾個同事就是這樣,本來就不會帶孩子,婆家人又不肯真真正正地幫忙,一天和孩子一起關在一幢房子裡,連心裡話也沒有人說,經常偷著流淚或是找理由和老公吵架來發洩一下。但是她們的抑鬱情況在產後五個月上班以後都會自然好轉。我想是因為變換了環境和轉移了注意力的原因吧。

對付產後憂鬱情緒,我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擔心說出來,讓別人幫助我化解。比如我發現孩子有點對眼的時候,上火得滿嘴起泡,後來我就跟老公說、跟我媽說、還找機會同醫生說了,他們都說沒有問題,我的心情就好了很多。“我總結出一帖秘方專治產後憂鬱:你不妨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嬰兒,除了履行一些必需由母親才能完成的職責(如哺乳)外,你和你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

紀民

現在寶寶已經一歲多了,剛開始的幾天,這個小小的,軟軟的,並不時爆發出嘹亮歌聲的小毛頭總是把我搞得暈頭轉向,手足無措。還好,入院時帶來的幾本育兒方面的書給了我及時的幫助。在"理論"與"實踐"的不斷交替中寶寶漸漸的長大了。

在寶寶還未滿周歲以前,雖然已經熟悉和適應了寶寶的哭鬧,但對於小傢伙半夜的“突然襲擊”,還是讓我恨得牙根癢癢。深更半夜,睡得正香的時候,寶寶哭了,一定是尿了或是餓了,在半夢半醒之間給他換尿布並餵奶,指望著他吃飽後能儘快入睡,我也可以接著作我的美夢。可這個小壞蛋非要睡在我的手上,一放到小床上他就醒了,哇哇直哭,只好再抱起來,反反復複四五次。抱在手上看著他睡著了,輕輕的再一次放下去,哎!總算成功了。看看時間已經過了兩個多小時,有時候恨不能把他從樓上扔出去。(是不是覺得我很恐怖!!!)

不過,我總結出一帖秘方專治產後憂鬱:你不妨把自己也當成一個嬰兒,除了履行一些必需由母親才能完成的職責(如哺乳)外,你和你的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你們一起吃,一起睡,一起遊戲。其他什麼事都不要管,(把那些零零碎碎地,洗洗涮涮的事留給其他人去做)保持一份天真開朗的心情。當然這需要有一個和睦的家庭來做後盾,你對其他家庭成員為你和孩子所做的一切事情可以不表揚,但絕對不可以批評。因為,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還有一點,書是人類最好的朋友,任何問題在書中都會找到答案。更何況現在有那麼多專為年輕媽媽和小寶寶們編寫的精美雜誌,不妨多翻一翻。

文/一鱗

()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