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身痛詳解

產婦在產褥期內, 出現肢體關節酸痛、麻木、重著者, 稱“產後身痛”。 亦稱“產後關節痛”, 或“產後痛風”, 俗稱“產後風”。 若痹阻日久, 遷延至產褥期以後, 當屬“痹證”。

本病包括西醫學風濕、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關節痛。

【病因病機】

一、血虛素體血虛, 產時、產後失血過多, 陰血虧虛, 四肢百骸, 筋脈關節失於濡養, 以致肢體麻木, 甚或酸痛。

二、風寒產後百節空虛, 衛陽不固, 腠理不密, 若起居不慎, 則風、寒、濕邪乘虛侵入, 痹阻關節經絡, 氣血運行不暢, 瘀滯而痛。

【診斷要點與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 產婦在產褥期內, 出現肢體關節酸痛、麻木、重著、局部無紅、腫、灼熱等,

Advertisiment
即可診斷。 可配合血常規, 血氣分析, 血鈣, 紅細胞沉降率, 抗“O”, 類風濕因數等檢查。

鑒別診斷 與痹證鑒別, 本病外感型與痹證的發病機理相同, 臨床症狀亦類似, 但本病只發生與產褥期, 與產褥生理有關。 而痹證則任何時候均可發病。 若本病日久不愈, 遷延至產褥期後, 則不屬本病, 當屬“痹證”論治。

【辨證論治】

辨證重在辨其疼痛的性質。 肢體酸痛, 麻木者, 多屬虛症。 疼痛按之加重者, 多為瘀證。 疼痛遊走不定者, 為風。 冷痛喜熱敷而痛減者, 多寒。 腫痛灼熱者, 為熱。 重著而痛者, 多濕。 產後身痛治療與一般風濕身痛不同, 因產後氣血俱虛, 雖挾外邪, 亦當重在養血益氣為主, 兼祛外邪。 《沈氏女科輯要箋正》雲:“此證多血虛,

Advertisiment
宜滋養, 或有風寒濕三氣雜至之痹, 則養血為主, 稍參宣絡, 不可峻投風藥”。

一、血虛

[主要證候]產後遍身關節酸痛、肢體麻木、關節痠楚, 頭暈心悸。 舌淡紅, 苔薄, 脈細弱。

[證候分析]產後失血過多, 百骸空虛, 血虛筋脈失養, 則遍身關節酸痛, 肢體麻木, 關節痠楚。 血虛不能上榮髓海則頭暈, 血虛不能養心則心悸。 舌淡紅, 脈細弱均為血虛之征。

[治法]補血益氣、和絡止痛

[方藥]黃芪桂枝五物湯(《金匱要略》)加雞血藤, 當歸

黃芪桂枝白芍生薑大棗

方中黃芪益氣固表為君;桂枝、白芍溫經通絡、調和營衛為臣;當歸、雞血藤以增養血通絡之功為佐;生薑、大棗和營衛、調諸藥為使。 全方共奏益氣養血, 溫經和絡之效。

若血虛傷精、症見腰背疼痛, 脛膝酸軟,

Advertisiment
足跟痛, 舌淡, 脈沉細。 治宜補腎填精, 強腰壯骨。 方用養榮壯腎湯(《葉天士女科證治》)加熟地、山茱萸

當歸、川芎、獨活、肉桂、防風、杜仲、川斷、桑寄生、生薑。

方中熟地、山茱萸滋腎填精養血, 杜仲、川斷、桑寄生補腎壯腰強筋骨;肉桂、生薑溫經散寒;防風祛風濕止痛;當歸、川芎養血活血止痛。 全方可收補腎填精, 強腰壯骨止痛之效。

二、風寒

[主要證候] 產後遍身關節疼痛, 屈伸不利, 或痛無定處, 或冷痛劇烈、得熱則舒, 或關節腫脹、重著, 或肢體麻木。 舌淡苔薄白, 脈濡細。

[證候分析] 產後元氣虛損, 氣血不足, 衛陽不固, 腠理不密, 起居不慎, 風寒濕之邪乘虛而入, 留滯經絡關節, 氣血受阻, 痹阻不通, 故關節疼痛, 屈伸不利。 風邪偏勝, 則痛無定處。 寒邪獨盛,

Advertisiment
疼痛劇烈, 血得熱行, 故得熱則舒。 濕邪偏盛, 則關節腫脹、重著, 邪阻經脈, 血行不暢, 肢體失養則麻木。 舌淡苔薄白, 脈濡細均為血虛之象。

[治法] 養血祛風, 散寒除濕。

[方藥] 獨活寄生湯(《千金要方》)

獨活桑寄生秦艽防風細辛當歸川芎幹地黃杜仲牛膝人參茯苓甘草桂心芍藥

方中獨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為君;秦艽、防風祛風勝濕, 細辛、桂心溫經透絡散寒為臣;桑寄生、杜仲、牛膝補肝腎, 當歸、白芍、川芎、地黃養血和血, 人參、茯苓、甘草補氣健脾, 佐以扶正, 共為佐使。 全方祛風散寒除濕以祛邪, 補氣血, 益肝腎以扶正, 共奏扶正祛邪之效。

【轉歸與預後】

轉歸與預後與體質差異、病情的輕重、治療調攝是否得當有關, 若能及時治療, 大多可以治癒,

Advertisiment
預後亦佳。 如果失治、誤治, 日久不愈, 正氣愈虛。 經脈氣血瘀阻愈甚。 轉虛實夾雜之證, 可致關節腫脹不消, 屈伸不利, 僵硬變形, 甚則肌肉萎縮, 筋脈拘緊。 可致痿痹殘疾。

【預防與調攝】

本病以預防為主, 注意產褥期護理, 要慎起居, 避風寒。 注意保暖, 避免居住寒冷潮濕的環境中;加強營養, 增強體質, 適當活動, 保持心情舒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