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這些問題你做好要遇上的準備了嗎

惡露

惡露排出進度

惡露是由產後子宮內所殘留的血、白血球、黏液等混合而成的分泌物。 一般來說產後1~3天, 惡露顏色仍偏鮮紅色。 到了4~10天, 顏色會轉為暗紅色、褐色。 產後11天, 不再有血塊及血液, 惡露會呈米黃色, 惡露會按此情況在2個月內陸續消退。


產後惡露

影響惡露排出的原因

若是沒有按上述進程恢復, 則可能是產後胎盤組織移除不全, 多半是因為子宮收縮不佳, 因此無法使惡露順利排出。 此外, 產後出的血也不見得都是惡露, 還可能是因為泌乳激素所致。 由於哺喂母乳會使得泌乳激素升高,

Advertisiment
使得子宮內膜較不穩定, 因此會有不正常出血的情況。 一般在產後6周, 回診由抹片、超聲波做檢查, 若經醫師診斷仍在正常範圍之內, 這種情形即可自行恢復。

此外, 坐月子期間過分進補也會導致出血過多, 其中喝“生化湯”便是原因之一。 一般醫院多會開立子宮收縮劑, 因此不用喝生化湯, 若要喝也需適量即可, 否則會延長產後出血的時間。 剖腹產因為醫師清除得很徹底, 所以更需要服用。

惡露的清理方式

清理惡露時, 切記要先徹底洗淨雙手, 用消毒棉自尿道口向肛門口方向擦拭整個外☆禁☆陰部:先擦中間, 再擦左邊、右邊, 用過的消毒棉務必丟棄, 以免感染產褥熱或膀胱炎。 清理惡露時, 會陰部有縫合的人, 動作要夠小心輕柔,

Advertisiment
以免觸痛傷口, 剖腹產的惡露較容易清理, 並不會比平常的生理期麻煩太多。

會陰傷口感染

分娩時, 胎頭經過會陰部位(陰☆禁☆道至肛門的部位), 會使會陰部位產生大小不等的撕裂傷。 有些婦產科醫師會先進行會陰切開術, 也就是在會陰撕裂前, 以人工方法先將會陰部位切開, 以避免不規則的撕裂傷, 分娩後再將此傷口縫合。 不論是自然撕裂的傷口或是手術縫合的傷口, 若是傷口處理不當, 都容易造成感染。

常見感染原因

1、生產時會陰第4度裂傷:會陰傷口的裂傷程度可分為1~4度裂傷。 第1度裂傷只在陰☆禁☆道表淺部位, 到了第4度裂傷則已經撕裂至肛門, 傷及直腸黏膜。 若傷口縫合處理不完善, 產後的糞便或腸道分泌物可能經裂傷路徑流至陰☆禁☆道,

Advertisiment
不但造成直腸、引導廔管難以癒合, 產後感染的機會也大增。


產後會陰傷口護理

2、會陰傷口縫合不佳:由於會陰離肛門和尿道較近, 若是傷口縫合不夠密實, 可能使得會陰傷口感染機會增加。

3、生產時解糞便:若是生產時糞便伴隨著寶寶分娩而排出, 此時糞便中的細菌可能會造成會陰傷口感染。

4、會陰傷口照護不佳:一般護理人員都會指導會陰傷口護理的方式, 在住院期間, 護理人員會協助媽媽沖洗, 以便觀察會陰傷口癒合情形。 而每次的大、小便後, 產婦則須自行按照護理人員指導的方式沖洗會陰傷口, 以避免感染。

會陰傷口沖洗法則

1 將煮沸的開水調和溫度(約40℃, 以不燙傷肌膚為原則), 倒入沖洗器內,

Advertisiment
過去會建議再加入優碘藥水, 不過若是濃度控制不當反而容易刺激傷口。 因此, 以煮沸的開水沖洗即可。

2、沖洗時可採用坐姿, 由前往後沖洗, 避免將細菌帶入尿道口而形成尿道炎。

3、沖洗完畢後, 應以衛生紙由前往後輕拍會陰傷口, 以吸幹多餘水分。

4、換上乾淨的衛生棉墊。

會陰傷口感染的照護

當會陰傷口發紅腫痛, 且有黃綠色的膿狀分泌物時, 應立即告訴護理人員或就醫。 若是會陰傷口處有潰瘍、積膿, 醫師就會進行清瘡手術。 而若是產後傷口上仍有大量細菌殘留或傷口處紅腫縫合不易, 則應和醫師討論最合適的治療方式及時程。

會陰傷口復原後再恢復性☆禁☆生☆禁☆活

會陰傷口復原後即可恢復性☆禁☆生☆禁☆活, 傷口一般在4~6周左右就會復原。

Advertisiment
若是在傷口還未完全復原的情況下進行性☆禁☆生☆禁☆活, 則容易感染, 務必使用保險套。 且因為尚有惡露、血塊, 陰☆禁☆道可能會較乾澀而引起性☆禁☆交時的疼痛, 必要時也可用潤滑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