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女性體內分泌發生改變, 手部肌肉及肌腱力量、彈性出現不同程度下降, 關節囊及關節附近韌帶張力減弱等, 導致關節鬆弛和功能減弱。
2、產後休息不夠產婦在產後過早、過多從事家務勞動過久抱孩子或接觸冷水, 就會使關節、肌腱和韌帶負擔過重, 引起手腕部及手指關節痛, 患上最常見的媽媽腕。
小百科:臨床上又被稱為手腕狹窄性肌腱滑囊炎。
3、產後運動減少媽媽坐月子間活動減少, 很少下床行走會使足跟部的脂肪墊發生廢用性退化而變得薄弱,
Advertisiment

避免涼水刺激引發神經炎。 無論使用吸奶器、換尿布等, 當肘部、腕部出現酸脹, 立即停下休息。 剛生寶寶,
Advertisiment
小百科:腕部出現酸脹感時, 左、右轉圈, 鍛煉腕部靈活性, 腳底板則可以用指壓法, 直到發熱, 但不要太用力。
2、及時就醫醫護媽咪出現明顯關節疼痛症狀應及時就醫, 千萬別亂吃止痛藥, 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多數還未斷奶, 用藥不慎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
小百科:平日可吃吃魚類補充鈣質。 新媽媽在月子裡少吃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少吃香蕉, 少飲啤酒。
3、伸屈關節鍛煉關節部位出現劇痛之後, 新媽媽應每天堅持做伸屈鍛煉, 但不要隨意用力按摩疼痛處。
三、產後關節痛調理妙招 1、艾葉熬水泡澡熬新鮮艾葉100克和幾片生薑, 將水匯入溫度適中的熱水缸中泡澡。 艾葉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兼止痛, 產後媽咪易受風寒濕邪,
Advertisiment
取生薑適量, 搗成泥狀, 直接敷貼於關節處或相關穴位處。 驅風散寒, 促進關節周圍的血循環和代謝。 個別痛點明顯的媽咪宜多用此法輔助治療。
小百科:但需注意薑泥會灼熱皮膚, 皮肉細嫩或易過敏者慎用, 以免損傷外皮。
3、粗鹽袋熱敷法買粗鹽1斤炒熱後加艾葉50克裝入透氣性較好的布, , 敷於患處, 但需注意調節好溫度, 防止皮膚燙傷。 能緩解局部炎症, 改善關節代謝功能。
小百科:最好能一日一次, 連續堅持一個星期以上, 鹽可重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