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體虛有哪些表現?

這個夏天也許是我們迎來寶貝的第一個盛夏, 新媽媽們是不是感覺特別容易燥熱、氣喘吁吁?這些都是體虛的表現, 中醫把體虛分為氣、血、陰、陽四種類型, 陰虛發熱, 陽虛怕冷, 血虛發燥, 氣虛無力, 不同的虛弱類型症狀不同, 所以選擇的食材也就不同, 下面就給美媽們講講各種體虛類型的症狀以及食療方案。

氣虛

什麼是氣虛呢?氣虛可以總結為一個字——累, 氣虛的表現有平常感覺乏力、不愛說話、大喘氣、深呼吸、願意坐著不願意站著、身體發軟等。

氣虛體質需要注意休息, 不能熬夜。

補氣虛食品有:牛肉、雞肉、豬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棗、鯽魚、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

Advertisiment

血虛

血虛有幾種情況比較常見:一, 全素食主義者。 紅肉中含有一種造血原料必不可少的元素——鐵, 完全吃素的人可能由於飲食結構偏頗而造成貧血。 二, 飯後馬上喝茶的人。 茶會阻止身體對鐵元素的吸收, 使人體缺少造血的必需元素。

血虛症狀:面色無華、心慌、月經不調, 血虛症面色發黃或面白無色澤, 口唇顏色淡, 頭暈, 失眠, 月經量減少, 週期延長, 甚至閉經, 皮膚無光澤, 頭暈, 常在勞累後發作或加重, 指甲蒼白, 頭痛程度較輕, 遇勞累後加重, 常兼有氣虛的症狀, 如懶言少語, 疲乏無力, 汗多等。

補血虛食品有:烏骨雞、黑芝麻、胡桃肉、龍眼肉、雞肉、豬血、豬肝、紅糖、赤豆等。

Advertisiment

陰虛

症狀:手足潮熱汗出、心煩、口舌生瘡, 脾陰虛, 常見不思飲食, 食後不易消化, 幹噁心, 口幹、口渴, 大便幹結, 消瘦。 腎陰虛常見腰困腿軟、足跟痛, 手足心熱或兼有心煩熱失眠盜汗, 脫髮、齒搖。 肝陰虛則表現為:頭暈、頭痛, 眼幹, 怕光, 兩眼昏花或夜盲, 失眠多夢, 指甲光澤度差。 值得一提的是, 肝腎陰虛常常同時並見, 肝陰虛可到腎陰虛, 腎陰虛常可致肝腎虛。

補陰虛的食品:枸杞、荸薺、生梨、百合、鴨肉、墨魚、藕、金針菇、生地、麥冬、玉竹、珍珠粉、銀耳、冬蟲夏草、石斛, 龜板等。

陽虛

症狀:畏寒怕冷、腹瀉、乏力、精神不振。

陽虛症常常怕冷, 四肢尤其是手足發冷、發涼, 口中無味、不渴, 小便色淡、量多, 尤其是夜尿較多, 渾身無力, 易疲乏等。 陽虛症在夏季症狀較輕,

Advertisiment
冬季症狀則加重, 且常由氣虛症進一步發展為陽虛症。

補陽虛的食品:黃牛肉、狗肉、羊肉、海參、淡菜、胡桃肉、桂圓、鰻魚、鵪鶉、蝦、韭菜、桂皮、茴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