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體質差多因內分泌變化

從寶寶出生的那一刻起, 准媽媽的身體就已經開始了各種變化, 如果處理不當, 接踵而來的各種亞健康問題都將在今後的生活中令媽媽們煩惱不已。

內分泌變化

內分泌變化往往造成產後媽媽關節、肌肉問題, 還常常導致產後憂鬱症的出現。

在現代醫學理論中, 媽媽在產後和哺乳期間, 由於身體內部內分泌激素的變化, 常使肌肉、肌腱的彈性和力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關節囊和關節附近的韌 帶也會出現張力下降, 因而導致關節鬆弛。 在這種情況下, 如果新媽媽不注意休息而從事較多的家務勞動,

Advertisiment
將會使本來已經薄弱的關節、肌腱、韌帶負擔過重而出現 疼痛。

而且, 妊娠後期, 准媽媽體內雌激素黃體酮、皮質激素、甲狀腺素也不同程度增高, 准媽媽會產生幸福愉悅的感覺, 但是寶寶出生後, 體內內分泌發生變化, 這些激素迅速下降, 從而產生抑鬱症。

應對措施:

新媽媽們首先要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形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 避免過度勞累與激動, 保持精神愉快, 同時新媽媽們完全可以根據中醫理論, 通過合理的調理來解決。

中醫指點

從中醫上來說, 新媽媽內分泌失調是陰虛的表現, 是由氣血淤滯所造成。 淤血滯留體內、脈絡受阻、外毒入侵人體、產後惡露不下等都可能會引致氣血淤 滯。 因此, 治療這些病症, 要從調節內分泌入手,

Advertisiment
令氣血通暢, 使精血滋養全身, 促進血液迴圈, 由內而外的全面調理。 新媽媽應多注意養陰治療, 如服食銀耳蓮子 羹, 多吃穀物和新鮮水果蔬菜等高蛋白與維生素食物。 而對於功能減退的媽媽往往表現有氣血兩虛、腎虛等, 一般是給予補血益氣, 補腎等治療, 使情況得以改善。

母子健康愛心提示

若進行母乳餵養, 此期間不適合進行藥物調整內分泌, 建議新媽媽待哺乳期結束後再進行內分泌方面的調節, 自己千萬不要濫用保健品和民間的偏方, 以免激素通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造成影響, 如有情緒不穩時可請心理醫生進行諮詢, 必要時應用藥物治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