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後,乳☆禁☆頭也會起濕疹

產後, 有些母乳餵養的媽媽會發現, 乳暈處起了一些小紅疙瘩或小水泡, 有癢'的感覺', 過—段時間後, 這些地方的表皮可能會變得比較粗糙, 甚至有脫皮現象。 這可能就是乳☆禁☆頭濕疹。

造成乳☆禁☆頭濕疹的原因

乳☆禁☆頭濕疹, 並不是濕疹長在乳☆禁☆頭上, 事實上, 乳☆禁☆頭濕疹一般主要出現在乳暈處。 急性發作時, 乳暈處會出現讓人感覺很癢的小紅疹或小水泡, 如果沒有及時治療, 可能會轉變成慢性病灶, 皮膚出現苔癬化現象(表面粗糙、脫皮)。

引發乳☆禁☆頭濕疹的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兩種。

1. 過敏:媽媽本身就是過敏體質, 在哺乳前可能就存在濕疹問題。

Advertisiment

2. 接觸性皮炎:過於頻繁接觸刺激物, 超過了身體能夠承受的範圍, 任何人都會發生接觸性皮炎。 這些刺激物可能是皂堿、清潔劑、香精、含氯的衣物漂白劑等, 還可能是媽媽自身的汗水、寶寶口腔中的食物殘渣等, 這些都可能造成乳☆禁☆頭濕疹。

冶療和護理方案

只要治療得當, 正確護理, 乳☆禁☆頭濕疹通常在一周之內即可痊癒。 如果經藥物治療一個月後仍未改善, 應請專科醫生檢查, 排除其他乳☆禁☆房疾病後, 再繼續按皮膚病治療。

1. 症狀輕微的媽媽, 每次哺乳後都要用清水將乳☆禁☆頭、乳暈清洗並擦拭乾淨, 再塗上自已的乳汁, 促進濕疹部位復原即可。 症狀較為嚴重者, 應去醫院就診, 醫生會視情形給予一些外用藥物塗抹。

Advertisiment
就診時一定要告訴醫生自己正在哺乳期。 需要塗抹藥物的媽媽, —定要等症狀消除後方可停藥, 否則治療不徹底, 很容易復發。

2. 不論是因過敏還是頻繁接觸刺激物引發的乳☆禁☆頭濕疹, 都要避免繼續刺激病灶處。 媽媽要避免接觸容易引發過敏的東西。 注意保持寶寶口腔的清潔, 特別是開始吃輔食的寶寶, 以防其口腔內的食物殘渣接觸媽媽的乳☆禁☆頭和乳暈等, 導致濕疹惡化。 清洗乳☆禁☆房時要用溫水, 不要在病灶處使用沐浴液等。

3. 如果濕疹處有分泌物或接觸衣物時乳☆禁☆房有刺痛感, 抹完藥後可以在乳☆禁☆房上覆蓋一層薄薄的紗布, 既可吸收分泌物又可避免衣物直接摩擦皮膚。

4. 直接接觸乳☆禁☆房的內衣最好選用柔軟且吸汗能力強的全棉材質的。

Advertisiment
胸罩不要過緊, 勤洗勤換, 保持皮膚的乾爽。

5. 濕疹部位如果有瘙癢感, 不要抓撓, 以免刺激病灶, 使濕疹加重。 實在癢時, 可以請醫生開一些不含類固醇的止癢藥膏。

識別乳☆禁☆頭念珠菌感染

乳☆禁☆頭念珠菌感染容易與乳☆禁☆頭濕疹混淆, 一個簡單的區分方法是:乳☆禁☆頭濕疹通常主要發生在乳暈處, 而乳☆禁☆頭念珠菌感染則會擴及到乳☆禁☆頭。 乳☆禁☆頭感染了念珠菌, 乳☆禁☆頭會有疼、癢的感覺, 並有光滑透亮的紅疹, 嚴重時乳☆禁☆頭及乳暈處還會出現白色乳酪狀物質。 另外, 媽媽在餵奶時及餵奶後, 乳☆禁☆房深處都會有強烈的抽痛、灼燒感, 甚至延伸至背部和肩膀。

念珠菌一般存在於人體的表面皮膚、腸道以及口腔內等, 只有在某些特殊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如懷孕、缺乏維生素B、身體抵抗力下降時, 才會大量繁殖, 造成感染。 乳☆禁☆頭念珠菌感染通常好發於乳☆禁☆頭有外傷、陰☆禁☆道被念珠菌感染、懷孕期間有妊娠糖尿病的媽媽, 或是寶寶、媽媽剛使用過抗生素等後也容易出現感染。

乳☆禁☆頭感染念珠菌, 要視病情的輕重程度選擇外用或口服抗黴菌藥物, 療程通常為1~2周, 不可用藥2~3天后發現病情改善就擅自停藥, 否則可能會由於治療不徹底而反復發作。 也不可因為疼痛而用力擠壓乳☆禁☆房, 以免使炎症加重。

如果媽媽的乳☆禁☆頭感染了念珠菌, 寶寶也會被傳染, 這時, 需要檢查寶寶口腔內是否有鵝口瘡, 臀部是否有念珠菌尿布疹。 所以, 媽媽通常要和寶寶一起就診, 避免交叉感染。 寶寶如果感染了鵝口瘡,

Advertisiment
他的餐具、牙膠、安撫奶嘴等要注意消毒, 避免反復感染。

有些媽媽乳☆禁☆頭感染了念珠菌後就停止母乳餵養, 這樣做很可惜。 其實, 只要將用藥的時間選在喂完奶後即可。 哺乳後, 媽媽洗淨乳☆禁☆房並塗抹藥物, 同時幫寶寶清潔口腔後給其上藥, 這樣做是完全可以堅持母乳餵養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