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檢新生命健康第一步

產前檢查觀念雖已十分普遍, 然而生出有先天性疾病或肢體不健全寶寶的消息仍時有所聞, 究竟產前檢查有那些需要注意的重點?

產前檢查應在懷孕十周左右開始, 但事實上, 最好在月經沒來後兩周即到醫院就診, 以確定是否懷孕, 這有兩個目的:如證實懷孕, 有些事應特別注意, 如用藥應謹慎、有些醫療檢查如X光檢查等應儘量避免、維持規律的飲食及生活起居等;另一方面, 可透過超聲波檢查, 確定胚胎確實著床於子宮腔內, 並瞭解胚胎的發育情形。

若胚胎不在子宮腔內則有兩種可能, 一可能為子宮外孕,

Advertisiment
這是十分嚴重的情形, 可能危及孕婦的生命安全;另一可能則是萎縮卵, 即不正常的胚胎, 很可能會流產掉, 此時, 醫師可做鑒別診斷, 以確保准媽媽的安全。 整個懷孕過程只能作一次超聲波檢查, 由此可見這應該是不夠的。

第一次產前檢查大約在懷孕十周, 此時將開始做一些血液與尿液檢驗, 以瞭解孕婦基本身體狀況, 如有無糖尿病、腎臟病、或地中海型貧血等。

若准媽媽有地中海型貧血, 應儘快為准爸爸驗血, 以確定他是否也有地中海型貧血, 若父母皆有, 則日後出生的寶寶有四分之一的機會可能會有嚴重的地中海型貧血, 在整個懷孕過程中應予特別注意。 檢查中亦應注意是否懷有雙胞胎甚至連體嬰的可能?此時作超聲波檢查,

Advertisiment
應可分辨出來。

懷孕十六周左右, 對於三十四歲以上之高齡產婦, 醫師一般會建議作羊膜穿刺, 若胎兒有唐氏症等染色體異常情況, 可及早發現。 至目前為止, 這是診斷胎兒有無唐氏症等染色體異常之最準確的方法, 但並不鼓勵每位孕婦都作, 因羊膜穿刺檢查是一種侵入性檢查, 流產率約為百分之一, 不算太低。

然而, 三十四歲以下的孕婦仍有可能生下唐氏症寶寶, 可以抽血作唐氏症篩檢及神經管缺損篩檢, 檢查母親血液中之甲型胎兒球蛋白或是胎盤絨毛激素, 以檢測其異常機率, 若機率偏高, 會建議作羊膜穿刺檢查, 若機率不高, 則以超聲波觀察即可。 此外, 觀察胎兒著床位置與羊水量是否適當,

Advertisiment
也可作為胎兒健康與否的一項指標。

懷孕二十周左右, 亦即健保規定之第三次產前檢查, 可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 以確定有無畸胎或胎盤方面問題, 甚至胎兒有無兔唇亦可檢查出來。

懷孕中期的產前檢查, 應注意胎兒的生長速度、胎兒腫瘤及胎盤著床位置是否正常, 如前置胎盤, 常容易在懷孕中期有出血的情形, 亦應多加注意。

懷孕後期的產前檢查, 除了注意胎兒生長速度與胎位外, 亦應注意有無妊娠毒血症發生, 若孕婦有糖尿病、腎臟病、心臟病等全身性疾病或高血壓, 隨著懷孕周數增加, 胎兒體重增大, 孕婦的負荷隨之增加, 很可能會加重其症狀, 須特別注意, 應聯合內科醫師一同照顧孕婦。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