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檢誤區不容小覷 准媽媽們快來看

孕期對於女人來講真的是非常特殊的時期, 一個身體中孕育著一個小小的生命, 母子合體營養與共, 健康與共的感覺也真的很神奇。 在孕期中, 胎寶寶的健康情況究竟如何, 是准媽媽們最為操心的問題之一。 可是胎寶寶在腹中, 除了胎動能夠感覺到他/她的存在之外, 其他的情況究竟如何, 是需要專業的醫生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儀器的檢測才能夠知曉的。 所以孕期的產檢對於每個准媽媽來講非常重要。 可是, 在產檢中有許多所謂約定俗成的觀念其實是有認知誤區的, 准媽媽們一定要科學的對待,

Advertisiment
而不是盲目的偏聽偏從, 從而影響了自身和胎寶寶的健康。

【誤區一:確定懷孕是自己而非醫生】

現在的藥店裡把早孕試紙以及驗孕棒擺放的琳琅滿目, 似乎大家都知道只要“好朋友”不來, 就直接去買一個回來確定下。 如果是“兩道杠”出現, 就說明自己懷孕了。

當初我懷孕大寶的時候也是如此, 現在想來也是自己的粗心大意。 因為發現例假特別的少, 所以去藥店要買益母草顆粒之類的做輔助, 結果找零的時候熟悉的收銀員開玩笑建議說要不那個試紙測一測?也就無所謂的拿了一個回家, 一測就嚇了一跳, 居然出現了兩條線。

這才慌慌張張往醫院跑, 孕早期出血可不是好徵兆。 掛號、排隊, 好容易見到醫生, 自述病情說“早孕出血”,

Advertisiment
醫生一臉嚴肅反問:“你怎麼確定自己懷孕了?”我一臉蒙圈:“早孕試紙啊!”醫生答覆:“早孕試紙並不能完全代表你就是懷孕了, 通過抽血才能判斷。 ”一張抽血單據開過來, 我乖乖的去驗血了。 檢查結果出來, 醫生依舊嚴肅:“只能說明你可能早孕, 但是因為出血所以沒有辦法判斷是否宮內孕。 所以再等一周你來做個B超檢查吧!至於出血的問題, 需要確定是否宮內孕後才可以用藥, 回家靜養為主。 ”直到一周後才確定宮內孕, 並且開始補充孕酮。

所以, 要判斷自己是否懷孕, 最好還是經過醫生確診。 如果在自己檢查出現兩道杠之後沒有其他異常情況, 那麼就在懷孕45天左右到醫院進行B超檢查, 來排除宮外孕的情況。

Advertisiment
同時最好檢查孕酮情況, 確定是否有先兆流產的危險。

【誤區二:擅自更改產檢的時間和內容安排】

在國內一旦確定懷孕, 就可以著手建立圍保卡了, 然後根據圍保醫生的安排, 逐步根據孕周的情況進行不同內容的檢查。 產前檢查的次數和時間間隔是有科學依據的, 有規律的產檢能夠檢測胎寶寶的生長發育和准媽媽的生理身體狀況, 有利於最後的安全生產。

在醫院經常還會遇到這樣一類孕婦, 在最後的衝刺階段發現異常才來找醫生。 產科醫生要其產檢記錄, 才發現一無所有。 不得已要做一系列產前檢查, 才發現有重大問題導致“卸貨”不易。 我印象中比較深刻的一個孕婦, 她本身是有心臟疾病的, 本不能懷孕,

Advertisiment
可是還是懷了孕, 到孕中期發現自己渾身不适才到醫院, 可惜醫生不是上帝, 最終也是回天無術。 其實如果早些按部就班的進行檢查, 也許還能夠防範一二, 只要能夠度過孕中期, 哪怕是立即剖腹生產也可以在新生兒病房安然度過。

基本上整個孕期需要十四次的檢查, 時間安排大致為:孕早期1-2次, 孕中期每4週一次;孕晚期在孕36周之前, 每2週一次, 孕36周之後, 每1週一次。 每次檢查的安排各有重點, 遵醫囑就好。 這樣可以按部就班的排除各種隱形的問題, 迎接健康寶寶的到來。

【誤區三:盲目拒絕一些必要的檢查】

有些老人可能會很不在意產檢, 認為自己那代人當初並沒有做什麼檢查, 不是都生下了健康寶寶嗎?現在的很多檢查價格那麼貴,

Advertisiment
分明是變著法子要錢的, 所以不檢查也沒有什麼問題。 尤其是孕中期的幾項檢查, 唐篩、大排畸、糖篩等, 很多孕婦檢查過之後都是正常的或者叫做“低危”, 因此更認為這些檢查沒有必要。 其實所謂的排除與篩查, 就像大海撈針, 怕就怕“萬一”而已。

我有個朋友懷孕, 孕16周醫生建議她做了唐篩, 結果顯示“高危”, 醫生通知她做進一步的羊膜穿刺的檢查, 忐忑中等來結果是“未見明顯異常”。 於是她逢人就說醫生聳人聽聞, 故意讓孕婦多花錢而已, 因為即便唐篩結果正常也顯示是“低危”, 不管怎樣都是“危險”。

誠然, 唐篩檢查只能幫助孕婦判斷胎兒患有唐氏症的幾率有多大, 但不能明確胎兒是否患上唐氏症。 但是一般情況下, 醫生會根據孕婦所做的其他各方面的檢查以及孕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等綜合情況來判斷“低危”的安全係數,最大可能的讓孕婦安心。但是如果唐篩檢查結果為“高危”,就必須通過無創DNA或者羊膜穿刺來排除唐氏症的可能性。這些都是本著對胎寶寶負責的態度來做出的判斷。

所以這些檢查就是防範“萬一”的幾率而已。當然,孕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做這些檢查,而且很大可能也會誕生下健康寶寶,一切在於自己的選擇和心態的強大與否。而我的建議是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做,但要放鬆心態,沒有必要過度草木皆兵,胎寶寶遠比我們想像中強大。

【誤區四:根據自己主觀意願來決定生產方式】

大家都知道順產好,不管是對胎寶寶還是對產婦自身的恢復。所以即便生產痛是十級痛,可能會痛上幾天幾夜,但准媽媽為了寶寶更好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並堅持順產。這是母愛的偉大,也是真愛的奉獻。但是生產這個問題不是自己主觀意願就能夠如願以償的,要根據孕婦和胎寶寶的綜合指標來判斷生產方式,而決定這種生產方式的是專業的醫生。

我家的兩個寶貝都是剖腹產所生,對於沒有經歷生產痛且當初非常想要順產的我來講,是一個不小的遺憾。但是看著兩個寶貝都在健康茁壯的成長,那種幸福感很快就淹沒了曾有的小遺憾。大寶非常不符合順生標準,臀位、臍繞頸、胎心過緩,在我還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的前提下,在孕38周的時候胎心監控總是不過關而擔心他宮內缺氧,忽然就被醫生建議剖腹產生出來了。那個時候我是那麼想要順產,一直在學習順產的呼吸以及用力方法,體重增加範圍不大,所以我一直給自己打氣一定能夠順利生下寶貝。可惜現實殘酷,只能接受。二寶的時候也就沒有了順產的想法,只是努力養胎而已。

其實順產固然經過產道的擠壓對寶貝成長有利,但是如果不具備順產的條件而做一味的堅持,殊不知只會在無形中增加胎兒的危險係數。相信醫生的判斷很重要,,自己也要有基本的常識,但凡對胎寶寶不利的舉動不要輕易嘗試。

至於鄰居阿姨所擔心的B超過多是否影響胎兒健康的說法,主要源自於很多人認為B超是有輻射的。其實超聲波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的。你看醫院裡做B超的門口總是人山人海,那些B超檢查的醫生一呆就是一天半天,也不見有什麼特別的防護?

而對胎兒真正有影響的是X射線,由於X線的“電離作用”和“生物效應”,胎寶寶對X線非常敏感,從而可能導致細胞染色體畸變。所以在整個孕期,准媽媽是一定要遠離的。

醫生會根據孕婦所做的其他各方面的檢查以及孕婦的年齡、體重、孕周等綜合情況來判斷“低危”的安全係數,最大可能的讓孕婦安心。但是如果唐篩檢查結果為“高危”,就必須通過無創DNA或者羊膜穿刺來排除唐氏症的可能性。這些都是本著對胎寶寶負責的態度來做出的判斷。

所以這些檢查就是防範“萬一”的幾率而已。當然,孕婦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擇不做這些檢查,而且很大可能也會誕生下健康寶寶,一切在於自己的選擇和心態的強大與否。而我的建議是該做的檢查還是要做,但要放鬆心態,沒有必要過度草木皆兵,胎寶寶遠比我們想像中強大。

【誤區四:根據自己主觀意願來決定生產方式】

大家都知道順產好,不管是對胎寶寶還是對產婦自身的恢復。所以即便生產痛是十級痛,可能會痛上幾天幾夜,但准媽媽為了寶寶更好還是義無反顧的選擇並堅持順產。這是母愛的偉大,也是真愛的奉獻。但是生產這個問題不是自己主觀意願就能夠如願以償的,要根據孕婦和胎寶寶的綜合指標來判斷生產方式,而決定這種生產方式的是專業的醫生。

我家的兩個寶貝都是剖腹產所生,對於沒有經歷生產痛且當初非常想要順產的我來講,是一個不小的遺憾。但是看著兩個寶貝都在健康茁壯的成長,那種幸福感很快就淹沒了曾有的小遺憾。大寶非常不符合順生標準,臀位、臍繞頸、胎心過緩,在我還沒有做好思想準備的前提下,在孕38周的時候胎心監控總是不過關而擔心他宮內缺氧,忽然就被醫生建議剖腹產生出來了。那個時候我是那麼想要順產,一直在學習順產的呼吸以及用力方法,體重增加範圍不大,所以我一直給自己打氣一定能夠順利生下寶貝。可惜現實殘酷,只能接受。二寶的時候也就沒有了順產的想法,只是努力養胎而已。

其實順產固然經過產道的擠壓對寶貝成長有利,但是如果不具備順產的條件而做一味的堅持,殊不知只會在無形中增加胎兒的危險係數。相信醫生的判斷很重要,,自己也要有基本的常識,但凡對胎寶寶不利的舉動不要輕易嘗試。

至於鄰居阿姨所擔心的B超過多是否影響胎兒健康的說法,主要源自於很多人認為B超是有輻射的。其實超聲波是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的。你看醫院裡做B超的門口總是人山人海,那些B超檢查的醫生一呆就是一天半天,也不見有什麼特別的防護?

而對胎兒真正有影響的是X射線,由於X線的“電離作用”和“生物效應”,胎寶寶對X線非常敏感,從而可能導致細胞染色體畸變。所以在整個孕期,准媽媽是一定要遠離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