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痛和鎮痛對胎兒的影響

直到20年前, 仍有人認為, 分娩時給予鎮痛藥物對母嬰具有潛在的危險。 20世紀30~40年代, 發現許多新生兒出生後窒息而發生缺氧性腦損傷, 是因為用了過大劑量的鎮痛藥物。 但也有與之對立的意見認為, 如果使用適當劑量的鎮痛藥物, 不但不會對母嬰造成損害而且還有益, 特別是在發生胎兒子宮內窒息時, 這些藥物可以通過減低母親交感神經系統的興奮性而增加對胎兒的氧供、減低子宮血管的張力, 增加子宮的血流量。

另外在分娩時, 特別是在第一產程活躍期和第二產程, 產痛加劇使產婦的肺通氣量增加了3倍,

Advertisiment
造成嚴重的低碳酸血症和堿血症, 因此, 在宮縮間歇期, 孕婦的呼吸抑制, 將造成胎兒子宮內缺氧。

(一)產痛應激對胎兒的影響

產婦的應激反應主要來自產痛和情緒緊張。 對產痛的劇烈程度已經有許多調查, 認為其強度介於斷指痛和慢性腰背痛之間, 產痛引起產婦機體的應激反應。 情緒緊張除產痛引起外, 還與分娩環境、是否有分娩經驗和文化背景等因素有關。 應激反應主要涉及交感神經一腎上腺系統的興奮和分泌, 體內產生大量兒茶酚胺時使子宮血管過度收縮, 子宮血流量降低, 胎兒缺氧。 在這方面有大量的動物和人類研究結果可以證實。

1.有關動物研究 給孕鼠、恒河猴、豬等動物輸注腎上腺素或去甲腎上腺素或將它們置於引起情緒緊張的環境,

Advertisiment
發現會導致胎兒發育遲緩、流產率增加、產程延長、子宮缺血和胎兒缺氧。

2.有關人類研究 人類的分娩過程伴隨有體內兒茶酚胺分泌的波動, 在宮頸開口達3~5 cm為一高峰, 在達到9~1 0cm時為又一分泌高峰, 在胎兒娩出時為第三高峰。 焦慮的產婦兒茶酚胺的水準更高, 並可能伴有產程延長。 如採用有效的分娩鎮痛方法, 如局部神經阻滯, 可使腎上腺素水準降低5 6%、去甲腎上腺素水準降低1 9%, 使產程縮短, 改善子宮的血流量。

(二)鎮痛對胎兒的影響

乙醚和氯仿自進人臨床麻醉後, 就迅速用於分娩鎮痛。 隨之其他的鎮痛藥物如嗎啡, 巴比妥類催眠藥以及東莨菪堿, 在分娩鎮痛中也有了較廣泛的應用。

Advertisiment
雖然一直有人對此提出異議, 但這些鎮痛措施, 確實解除了產婦分娩時的痛苦。

在這些藥物使用初期, 人們對它們的藥理作用不甚瞭解, 臨床研究有限, 使用人員也沒有經過培訓, 特別是未經過麻醉專業培訓, 經常造成悲劇。 造成悲劇的原因主要有用藥劑量過大、沒有個體化用藥、複合用藥和用藥後監測不力。 直到20世紀5 0年代, 這種局面才有了改觀。 許多調查研究結果表明, 只要藥物劑量適宜、監測嚴密, 對產婦和胎兒還是很安全的。

總之, 產痛和焦慮對胎兒是有害的, 但不意味著對所有產婦進行分娩鎮痛。 非藥物方法, 如家人的精神安慰和鼓勵, 能夠有效減輕疼痛和焦慮, 從而降低兒茶酚胺水準。

Advertisiment
然而當非藥物方法無效時, 有效的分娩鎮痛複合精神安慰, 可使分娩的應激狀態明顯減輕, 這不僅有利於產婦也有利於胎兒。 特別是對伴有其他疾病的高危產婦, 如果允許自然分娩, 應提倡進行分娩鎮痛經陰☆禁☆道分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