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程三種意外情況

為了能讓准媽媽們在生產時更加順利, 對於生產中出現的狀況有所心理準備, 特別在這裡介紹三種產程中可能出現的意外情況

1.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如果婦女在懷孕的過程中出現高血壓、蛋白尿和水腫, 或其中的兩種症狀時, 就被稱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那些孕前沒有高血壓, 但在懷孕20周開始出現上述症狀時, 就可以診斷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

當孕婦血壓太高時, 會造成意識模糊、肝臟腫大、眼底出血、肝功異常、大腦病變等等, 嚴重時會產生子癇, 進而威脅母嬰生命。 此時, 醫師常常迫于形勢而提早協助孕婦將胎兒產下。

Advertisiment
如果時間允許的話, 會先考慮催產, 如果時間緊迫或催產無效, 會立即施行剖宮產。

在治療方面, 除了提早分娩外, 醫師會建議孕婦要多臥床休息, 多吃高蛋白的食物以減輕水腫, 儘量身處安靜的環境中, 服用適當的降血壓藥物等。 目前有研究認為孕婦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每天50~100毫克)或大量的鈣(每天2克以上)可能有預防妊娠高血壓綜合征的作用。

2.臍帶脫垂

“臍帶脫垂”絕大部分發生在胎位不正、破水的情況下。 如果胎兒的胎位是“足位”, 也就是在子宮內雙腳朝下, 當一隻腳滑下時, 臍帶常常會跟著滑落。 如果胎位正常, 但胎頭仍沒進入骨盆腔固定, 此時如果發生臍帶脫垂的話, 胎兒反而更危險,

Advertisiment
因為母體一旦出現破水, 胎兒臍帶脫垂下來, 胎頭可能因為往下降而直接壓迫到臍帶, 也就是胎兒自己把自己的血液供應阻斷了, 這會在3分鐘內造成胎兒極為嚴重的缺氧或死亡。

所以, 醫師通常會讓產婦"頭低腳高"地躺著, 好讓胎頭或胎兒身體離開壓迫位置, 再將手伸入產道內, 將胎兒往上頂, 使胎兒不要壓迫到臍帶, 然後趕緊施行剖宮產。

在手術過程中, 醫護人員仍要在產婦下方, 協助主要醫師用手將胎兒頂住並往上推, 以方便醫師直接從上方儘快將胎兒拉出。 所以, 一旦出現胎兒臍帶脫垂, 孕婦最好能平躺著。

3.產中及產後大出血

分娩時本來就會出血, 例如:胎兒、胎盤娩出後子宮內的出血。 在整個分娩過程中,

Advertisiment
出血量如果超過400毫升, 就認為是“大出血”。

如果產婦在產程中大出血, 而胎兒仍無法儘快娩出時, 醫師通常會考慮產婦的安全而施行剖宮產, 然後, 再尋找出血點, 採取措施止血。

導致產中及產後大出血的常見原因有子宮收縮不好或產道裂傷等, 醫師會採取一定的手段來止血, 包括傷口縫合、加強子宮收縮或儘量將不完全剝離的胎盤刮乾淨等。

如果在處理後仍繼續流血, 就得打開腹腔, 將產婦的子宮動脈或某些特殊的大血管綁住, 做“血管結紮手術”以減少出血量。 如果仍未找到出血點, 必要時, 只好採取“子宮切除手術”來止血了。

萬一連子宮切除都無效時, 就要採取“壓迫性”止血方式, 甚至用血管攝影來做血管栓塞性的止血。

Advertisiment
因此, 這種產中或產後大出血一向是婦產科醫師很頭疼的事, 因為止血很困難。

產程中出現意外情況並不可怕, 只要產婦們做好心理準備, 積極的配合專家們得行動, 最終是可以安全的完成生產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