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褥期怎樣護理才最科學?

產褥期的護理知識

正常的室溫及溫度、褥汗的原因

室溫:18-22°C

濕度:55-60%

最好的空氣消毒:通風

上、下午各30分鐘

對流風不宜吹在母嬰身上

洗澡:24-26°C 38-40°C

褥汗的原因:

產後大量出汗是正常生理現象, 通過皮膚排汗排尿而使身體恢復至非孕狀態。 所以產後出汗不是身體虛弱的表現。 衣服不宜穿得過多, 應該常洗澡, 以保持皮膚清潔, 汗腺通暢, 有利於健康。 注意調節室溫, 適當通風。

早下床活動的意義

利於宮腔內的積血倒流, 利於子宮收縮。

可以增加會陰部以及胃腸蠕動, 利於側切傷口癒合, 減少便秘發生。 預防下肢靜脈血栓炎發生(懷孕後期孕婦血液處於高凝狀態)。

Advertisiment

產後個人衛生及惡露的觀察

產後三至四星期內會有惡露分泌。 開始為鮮紅色, 漸漸變為褐色, 量漸少而轉為淡黃色, 應勤換內褲、衛生巾、保持會陰乾爽。 每天可用高錳酸鉀半片泡水, 洗外☆禁☆陰兩次。

怎樣坐月子最科學

“月子”它的科學名稱為產褥期:是指從胎盤娩出到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復到接近妊前狀態的一段時間, 大約為6周左右。

“月子”裡母親全身各系統都發生明顯的生理變化。 因此應更加注意保健, 依照老習慣, 不能洗頭、洗澡、刷牙、剪指甲, 都是不科學的, 必須改變。

環境:坐月子環境要清潔、明亮、通風好, 濕度及溫度適中。

飲食:不要吃高蛋白、高脂肪飲食, 而要營養合理、平衡、食譜要廣,

Advertisiment
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故在食譜中應占適當比例, 應不挑食、不偏食。

褥汗:產褥期出汗多, 應常洗澡(禁盆浴), 常換內衣, 飯後要刷牙漱口, 防止口腔感染及牙周病。 洗頭、洗腳只要用溫水, 不會落下月子病。

惡露:產後惡露多, 要勤換月經紙, 會陰要用溫水洗, 從前(會陰)向後(肛門)洗。 避免將肛門的細菌帶到會陰傷口和陰☆禁☆道內。

運動:適當運動可減少便秘的產生, 利於子宮的復舊, 儘早恢復體型。

休息:學會與嬰兒的同步休息(抓緊孩子睡覺的時候休息)以利於乳汁分泌

避孕:產後月經複潮前也有可能受孕。 應採用適宜的避孕方法, 產褥期後方可開始性☆禁☆生☆禁☆活。

母乳餵養:堅持純母乳餵養, 可以促進子宮復舊和減少產後出血,

Advertisiment
還有利於恢復體形。

母嬰健康小知識

一、新生兒出生後不要擠乳☆禁☆房, 否則會導致乳腺炎。 (新生兒乳☆禁☆房的腫塊, 與母親體內胎盤分泌的大量雌激素有關)

二、女嬰出生後可有白帶, 甚至有月經, 是正常現象, 2-3天后可消失。 (女嬰的月經、白帶與母親胎盤分泌的大量雌激素有關)

三、新生兒不應用蠟燭包包裹, 應讓嬰兒手足自由活動, 有利於生長發育。 (嬰兒羅圈腿與缺鈣有關與出生後捆綁包裹無關)

四、新生兒怕冷更怕熱, 不能捂, 高熱易導致驚撅。 (新生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健全, 體溫調節差)

五、產婦應早晚用牙膏、溫水刷牙, 飯後用清水漱口。 (孕婦產婦的唾液含酸量高, 牙齒易受損)。

六、坐月子期間能洗澡, 忌盆浴,

Advertisiment
但洗澡不宜過長, 防止虛脫。 (產婦大量出汗應常洗澡, 以促進血液迴圈保持皮膚清潔, 消除疲勞)

七、坐月子期間應避免過冷過熱, 夏季開空調可將室溫調節適度, 產婦感覺舒適。 (產後關節疼與缺鈣有關, 不一定是受風)

八、產後可吃新鮮水果蔬菜(冬季可切成小塊用熱水過一下)。 (新鮮水果蔬菜中含大量維生素, 利於均衡營養)

九、坐月子能穿拖鞋, 但拖鞋應是質地柔軟、彈性好、透氣強的布拖鞋、絨布拖鞋(產後腿腳腫需要慢慢恢復, 鞋小對血液迴圈不利)

會陰側切傷口、痔瘡護理

1、 保持局部清潔、乾燥。 每日用高錳酸鉀清洗, 護士會做傷口擦洗(拆線之前三天)。

2、 適當起床活動, 促進局部血液迴圈, 利於恢復。

3、 注意飲食, 多吃粗纖維食物,

Advertisiment
減輕便秘的發生。

4、 可適當使用開塞露, 協助排便。

5、 肛門會陰擴約肌收縮訓練。

6、 痔瘡嚴重時, 可用藥物按摩、熱敷、還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