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產鉗助產術

產鉗助產術是什麼

產鉗助產術是產科常用的解決難產的手術, 是用於第二產程的助產方法。 具體操作方法是將產鉗放在胎頭兩側, 產鉗的兩葉扣合, 配合宮縮牽引產鉗, 從而協助娩出胎頭的一種助產方法。

產鉗由金屬材料製成, 分為左右二葉, 產鉗的設計是十分合理的。 正常情況產鉗的左、右二葉分別放置在胎兒的耳部, 醫生依靠均勻用力, 幫助胎兒娩出。

產鉗助產算難產嗎

產鉗助產術是產科常用的解決難產的手術。 它適用于宮口已經開全, 胎頭位置比較低的情況。 多用於子宮無力, 胎頭位置不正常,

Advertisiment
第二產程延長或在第二產程出現胎兒宮內窘迫的情況。 也常用于產婦的某些合併症。 所以, 產鉗助產算難產。

什麼時候需要使用產鉗

產鉗是用於第二產程的助產方法, 當媽媽的子宮頸已經開全, 但胎頭位置低, 胎兒的頭無法順利娩出或媽媽寶寶有合併症需儘快娩出胎兒時, 需借助產鉗來完成這個過程。 此時使用產鉗是為了縮短娩出時間, 以避免嚴重的後果發生。

產鉗助產術會給胎兒帶來傷害嗎

使用產鉗助產術的確存在一些風險, 比如可能會導致媽媽的宮頸和陰☆禁☆道壁損傷, 可能會導致新生兒頭皮損傷、水腫或血腫等, 但是產科醫生一般都會經過嚴格訓練才允許採取這項手術, 多數情況下不會給媽媽和胎兒帶來大的傷害。

Advertisiment

在採取這項手術之前, 醫生首先要徵求媽媽本人的意見, 並且尊重本人和其家人的選擇, 當媽媽不同意時, 則不會使用產鉗助產術。 也有一部分媽媽在無法順產時更願意選擇剖宮產手術, 醫生會尊重媽媽的意見。

如何判斷是否使用產鉗助產術

順產對媽媽和胎兒的好處很多人都知道, 當然, 在生產過程中, 大部分醫生都會盡力説明准媽媽進行順產, 現在, 醫學上也提倡儘量減少產鉗助產術的使用幾率, 但如果醫生徵求媽媽的意見, 詢問是否使用產鉗助產術時, 往往意味著醫生綜合媽媽、胎兒情況, 認為有手術指征, 需儘快結束分娩。 此時若顧慮重重, 也可能貽誤手術時機, 造成更嚴重的後果。

Advertisiment
而且大量調查研究結果表明, 如果產鉗助產術使用正確, 對寶寶的智力和身體發育很少造成不良影響。

所以在決定是否使用產鉗助產術時, 留給媽媽的考慮時間並不多, 如果媽媽有這方面的擔心, 最好提前和自己的醫生進行溝通, 商量在萬一遇到不能順產的時候應該怎麼辦。 這樣有利於節省時間, 對媽媽和寶寶都有益。

單葉產鉗與雙葉產鉗的區別

傳統的陰☆禁☆道助產模式為胎頭吸引術和雙葉產鉗術, 其中胎吸術是根據負壓吸引的原理, 借助特製的胎頭吸引器, 形成負壓吸住胎頭並牽引娩出胎兒的方法。 其優點是技術簡單, 容易掌握, 放置時不需越過胎頭及伸入產道深處, 不佔據盆側壁空間, 對產婦產道的損傷小,

Advertisiment
但由於在胎兒頭皮形成負壓吸引, 對胎兒的損傷有時可能很嚴重, 據報導胎吸造成的頭皮血腫和顱內出血率較自然產高。 且由於所加負壓限制, 形成的拉力較小, 胎頭位置高或產道阻力大時, 容易滑脫失敗。

雙葉產鉗術是用一種特製的鉗子, 分別將其左右兩葉置於胎頭兩側, 扣合後夾持胎頭牽引娩出胎兒的一種助產方式。 其優點是著力點穩、形成的拉力大, 助產成功率較高, 但由於雙葉產鉗體積大、本身佔據盆側壁空間, 故對母嬰損傷較大, 容易造成母體會陰、陰☆禁☆道、宮頸撕裂傷, 甚至會陰Ⅲ、Ⅳ度裂傷。 易造成新生兒顱內出血、窒息, 甚至圍產兒死亡, 且產鉗操作複雜, 技術要求高, 如產鉗放置不當即可造成母體和胎兒損傷,

Advertisiment
因而初學者不免視為畏途。

單葉產鉗是近年臨床開始試用的一種新的助產技術, 其操作簡單, 娩出胎兒快捷, 尤其對母兒損傷小。 單葉產鉗助產不僅助娩時間短, 而且母兒的併發症較胎吸及雙葉產鉗少, 80例患者中僅有2例新生兒頭皮擦傷, 1例新生兒窒息, 1例輕度會陰裂傷。 與胎吸組相比, 兩組新生兒頭皮血腫、顱內出血、窒息發生率及胎兒娩出時間比較差異有顯著性, 而兩組助產成功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 故單葉產鉗助產明顯優於胎吸術, 且胎吸失敗後改用產鉗助產, 既經過多次手術操作增加母嬰損傷, 又耽誤胎兒娩出時間, 給母嬰帶來嚴重不良後果。

專家指出胎吸失敗後可造成胎兒頭顱損傷, 如果再次使用會對胎兒產生危險,對母嬰存在危急情況者尤其不利。而單葉產鉗助娩失敗後改用雙葉產鉗,並不增加母兒併發症。單葉產鉗雖較雙葉產鉗助產母嬰損傷小,但單葉產鉗助娩著力點不牢固,在胎頭顱骨部未達盆底時易滑脫,助產成功率低於雙葉產鉗,因此尚不能完全取代雙葉產鉗。

如果再次使用會對胎兒產生危險,對母嬰存在危急情況者尤其不利。而單葉產鉗助娩失敗後改用雙葉產鉗,並不增加母兒併發症。單葉產鉗雖較雙葉產鉗助產母嬰損傷小,但單葉產鉗助娩著力點不牢固,在胎頭顱骨部未達盆底時易滑脫,助產成功率低於雙葉產鉗,因此尚不能完全取代雙葉產鉗。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