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用嘴喂東西給寶寶好嗎?用嘴咀嚼食物餵食孩子是老一輩人的習慣, 老一輩人帶孩子生怕孩子沒有牙, 或是牙沒長齊而咬不爛食物, 所以先把食物放進自己嘴裡咀嚼好之後再喂給孩子進食。 那麼用嘴喂東西給寶寶好嗎?過去, 有的老人在喂寶寶吃飯時, 習慣於自己先把飯菜嚼碎後, 再喂給寶寶吃。 說這樣一是避免飯菜燙著寶寶, 二來可以幫寶寶嚼碎食物, 有助消化。 可能不少老人現在還是這樣認為的。 其實這樣做是不對的。
第一, 病從口入, 食物經大人的口咀嚼後喂給寶寶,
Advertisiment
第二, 大人替寶寶咀嚼助消化這種觀點也是錯誤的, 相反, 鍛煉寶寶自己的咀嚼能力才真正有助於寶寶的消化吸收。 據調查, 農村寶寶的牙齒普遍比城市寶寶的牙齒整齊, 消化機能普遍比城市寶寶強, 就是因為農村寶寶吃粗糧的多, 自己咀嚼的機會多, 消化能力也隨之加強。 如果食物的確不易嚼碎, 不易消化, 就不應該給寶寶吃。
Advertisiment
用嘴巴喂孩子
可能會將潰瘍病菌傳染給孩子
義大利科學家認為, 母親將食物咀嚼後再喂給嬰幼兒, 或者父母吮吸嬰幼兒用的奶嘴, 可能會將潰瘍病菌傳染給孩子。
義大利胃病專家說, 他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收集了3200多名12歲至65歲的人的血清。 分析結果發現, 如果父母血清均呈潰瘍菌感染陽性, 其子女患潰瘍的比例很高;如果父母僅一方呈陽性, 則母親呈陽性者子女患病比例大大高於父親呈陽性者。
研究人員據此推測, 潰瘍病菌能通過口腔傳染。
嚼食餵養的壞處
1、傳播細菌
正常人的口腔裡仍存在各種大量的細菌。
Advertisiment
2、影響發育
咀嚼是消化食物的第一關。 咀嚼不僅可以促使口腔分泌唾液, 使食物得到初步消化, 而且咀嚼的動作又可引發胃液的分泌, 為食物進入胃內的進一步消化做好準備。 而嚼過的食物細、鬆軟、潤滑, 不需要孩子自己咀嚼了, 也就失去了這一消化過程, 推動了鍛煉的機會, 自然也就降低了消化能力和吸收能力, 久而久之, 將使孩子的胃腸功能下降, 消化液分泌減少, 直至阻礙生長發育。
Advertisiment
3、影響健美
人的面產骨架主要是由額骨、顴骨和頜骨構成的, 而頜骨又是最零活多變的部分, 直接影響人的容顏, 所以鍛煉孩子咀嚼十分重要。 如果家長一味嚼食餵養, 就會失去孩子鍛煉凳骨和面部肌肉的機會, 也就會影響孩子面部的健美了。 兒童醫院的醫生也這麼說所以親還是不要讓老人嚼碎了喂寶寶了,
Advertisiment
喂寶寶吃飯的好方法
上周, 可哥媽說寶寶一歲半, 一天三頓飯都得追著喂, 媽媽累得腰酸腿疼, 這種狀況要何時才能結束?為此, 媽媽們提供的意見基本一致, 就是追著餵飯的習慣堅決不能要, 學前專家也告訴媽媽們, 追著喂不如讓寶寶自己抓著吃。
1、邊講故事邊餵飯
妞妞媽:媽媽可以抽時間多看一些幼兒動畫故事書, 然後把裡面有趣的故事在餵飯時講給寶寶聽——把寶寶抱過來, 告訴寶寶:“一邊吃飯, 媽媽一邊給你講故事, 聽一聽‘小花貓’是怎麼跟媽媽一起吃飯的。 ”然後,媽媽一邊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一邊喂寶寶吃飯。寶寶會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很認真地跟著媽媽吃飯。在吃完的時候,媽媽要告訴寶寶:“下次小白兔也要和我們一起吃飯,你喜不喜歡?”這麼一問,寶寶一定會很願意接受,而且會很盼望著下次吃飯。用不了多長時間,寶寶就會養成坐在媽媽身邊吃飯的好習慣。
2、吃得好有獎勵
仔仔媽:仔仔小時總想讓我們喂他,於是我就會提出和他來個吃飯比賽,誰吃得快就能在睡前得到選講故事的機會。仔仔特別愛聽故事,可以任選故事他當然要贏比賽了。所以,他吃得就特別專注,而且還是自己吃不要喂了。大多數時候我都會故意讓他贏,這樣他就會更專心吃飯了。我給仔仔設了一個獎勵表。如果寶貝哪次吃飯時,能主動自己吃、把盛給他的飯都吃完了,或者是吃飯時很專心……我就會及時給寶貝的獎勵欄裡貼一個他喜歡的小貼畫。如果有5個小貼畫,寶貝就可以實現一個願望。為了小貼畫,仔仔表現可積極了。
3、把餵飯變成遊戲
樂樂媽:追著餵飯肯定不對,這樣寶寶就會從小養成壞習慣了。如果他不吃,可以拿個娃娃或他喜歡的玩具,讓他喂這個玩具吃,然後讓他自己也吃點,就跟遊戲一樣。
給寶寶吃飯時,還可以創造一些寶寶喜歡的名詞,讓寶寶充滿期待。如:我在給寶寶吃麵條時,會對寶寶說:“寶寶想不想吃‘大大卷’呀?”寶寶會馬上說:“想吃‘大大卷’。”在給寶寶吃的時候,將麵條卷在筷子上,形成一個棒棒糖一樣的卷,這樣寶寶就會吃得更快更高興了,吃到後面時,就可把麵條少卷一點,對寶寶說吃‘小小卷’,這樣一來,一碗麵條要不了很久,寶寶就能吃完了。
4、建立吃飯“規則”
良良媽媽:給你提供三個我曾用過的方法:一是錄影幫忙。如果吃飯時他要看動畫片或幹別的事,我們不打他也不罵他,只是把當時叫他吃和他回答不吃的現場用數碼攝像機拍下來,作為證據防他“賴帳”.有一晚,六點鐘他“承諾”不吃飯,到九點餓得受不了,抱著我的腿又哭又鬧,我不為所動,並拍錄現場。餓肚子的滋味比空洞教育要深刻得多。此後,如果再發生類似情形,我就拿錄影說事,他乖乖就範。二是固定吃飯場所。有時我老爸想端碗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吃飯,我會及時制止。這使孩子養成習慣,吃飯只可坐在餐桌旁,其他地方都不可吃飯。三是平時多喊些“口號”.如:自己的事自己做;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吃就不能玩,玩就不能吃。天天強調,基本能“消化”我的苦口婆心。別以為孩子聽不進去,有“標準”行為準則的“圈養”比毫無規矩的“散養”要強得多。
”然後,媽媽一邊繪聲繪色地講故事,一邊喂寶寶吃飯。寶寶會睜著一雙好奇的大眼睛很認真地跟著媽媽吃飯。在吃完的時候,媽媽要告訴寶寶:“下次小白兔也要和我們一起吃飯,你喜不喜歡?”這麼一問,寶寶一定會很願意接受,而且會很盼望著下次吃飯。用不了多長時間,寶寶就會養成坐在媽媽身邊吃飯的好習慣。2、吃得好有獎勵
仔仔媽:仔仔小時總想讓我們喂他,於是我就會提出和他來個吃飯比賽,誰吃得快就能在睡前得到選講故事的機會。仔仔特別愛聽故事,可以任選故事他當然要贏比賽了。所以,他吃得就特別專注,而且還是自己吃不要喂了。大多數時候我都會故意讓他贏,這樣他就會更專心吃飯了。我給仔仔設了一個獎勵表。如果寶貝哪次吃飯時,能主動自己吃、把盛給他的飯都吃完了,或者是吃飯時很專心……我就會及時給寶貝的獎勵欄裡貼一個他喜歡的小貼畫。如果有5個小貼畫,寶貝就可以實現一個願望。為了小貼畫,仔仔表現可積極了。
3、把餵飯變成遊戲
樂樂媽:追著餵飯肯定不對,這樣寶寶就會從小養成壞習慣了。如果他不吃,可以拿個娃娃或他喜歡的玩具,讓他喂這個玩具吃,然後讓他自己也吃點,就跟遊戲一樣。
給寶寶吃飯時,還可以創造一些寶寶喜歡的名詞,讓寶寶充滿期待。如:我在給寶寶吃麵條時,會對寶寶說:“寶寶想不想吃‘大大卷’呀?”寶寶會馬上說:“想吃‘大大卷’。”在給寶寶吃的時候,將麵條卷在筷子上,形成一個棒棒糖一樣的卷,這樣寶寶就會吃得更快更高興了,吃到後面時,就可把麵條少卷一點,對寶寶說吃‘小小卷’,這樣一來,一碗麵條要不了很久,寶寶就能吃完了。
4、建立吃飯“規則”
良良媽媽:給你提供三個我曾用過的方法:一是錄影幫忙。如果吃飯時他要看動畫片或幹別的事,我們不打他也不罵他,只是把當時叫他吃和他回答不吃的現場用數碼攝像機拍下來,作為證據防他“賴帳”.有一晚,六點鐘他“承諾”不吃飯,到九點餓得受不了,抱著我的腿又哭又鬧,我不為所動,並拍錄現場。餓肚子的滋味比空洞教育要深刻得多。此後,如果再發生類似情形,我就拿錄影說事,他乖乖就範。二是固定吃飯場所。有時我老爸想端碗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吃飯,我會及時制止。這使孩子養成習慣,吃飯只可坐在餐桌旁,其他地方都不可吃飯。三是平時多喊些“口號”.如:自己的事自己做;什麼時間做什麼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吃就不能玩,玩就不能吃。天天強調,基本能“消化”我的苦口婆心。別以為孩子聽不進去,有“標準”行為準則的“圈養”比毫無規矩的“散養”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