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孩子的視角看世界


這是一張孩子的角度來的圖片, 天空沒有那麼多, 地面顯得更寬廣

最近在讀的一些讀物, 還有一些親眼所見的事情, 亦或是一些經歷都讓我對兒童教育有了新的認識。

Advertisiment
以前我總說教育的最基本原則沒有其他, 唯有尊重, 尊重孩子是一切行為的先決條件。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如何才是真的做到了“尊重”呢?其實想來想去沒有什麼好辦法, 只有把自己的視角改變, 換成孩子的視角一切問題也就找到突破口了。 就像那個被人熟悉的笑話一樣:精神病院裡來了個難纏的病人, 無論醫生如何詢問他就不開口說, 在想什麼無人知曉, 倒是也不傷害別人, 只是每天都打一把傘蹲在花壇邊上, 一蹲就是一天, 如果有人把他拉走他也不反抗, 等有了機會再跑回去蹲下。 後來院裡來了個專家, 拍著胸脯保證, 一定能察出患者的思想到底是什麼。 於是二話不說也打了一把傘蹲在患者旁邊,
Advertisiment
什麼也不問。 起初兩人就那麼蹲著, 後來過了幾天後病人終於開口說話了, 他問專家:“你也是蘑菇?”這個笑話看似好笑, 其實在揭示一個道理, 那就是告訴我們如果想真的明白對方在想什麼, 那麼只能改變我們自己的視角, 對於孩子教育來說也是一樣的。

孩子的視角到底是什麼樣的視角呢?首先這被身體條件所限制, 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高在不斷提高, 但是最初的身高是很矮的, 而且起初連走路也不會, 孩子從出生到學會走路先後經歷裡仰面朝天的視角、匍匐前進的視角然後才是一個矮矮的走路的視角。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非常快, 也許不會再有這樣無聊的父母會花時間來演示孩子的視角了。

Advertisiment
但是我想說如果你依然保持好奇心不妨去試試, 這是一個有趣的實驗。 你可以首先仰面朝天的躺上一段時間, 既不能移動身體, 也不能翻滾, 天花板的內容似乎有些無聊是吧?這時候如果反反復複有人出現在你的視野上空便打破了這種無聊, 於是你開始研究這個臉, 對這個臉進行深刻記憶, 這時候的你比上學時的任何一個時刻都用心, 因為除了這件事外實在沒的可做了。 至於爬行的視角也很好演示, 把身體降低到一個類似寵物狗的角度就可以了, 但是覺得不會有寵物前行的那種速度和準確度, 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 這時候可比躺著有趣多了, 那些犄角旮旯的髒東西一樣也不會被你錯過,
Advertisiment
打掃衛生時你都不會注意到這些吧!這也就難怪了孩子為什麼會專門去摸一些你不喜歡讓他們亂動的“髒東西”。

因此這樣一來你或許就能明白了很多不解, 為什麼帶孩子去商場或者超市沒一會兒孩子就不耐煩了, 因為除了各種大腿以外基本什麼都看不到, 非常無聊!這個我就拿小歡做過一個實驗, 曾經帶她去了一個人不是很多, 但是全是地攤兒的地方, 琳琅滿目的什麼都有, 雖然並不是有趣的玩具, 有些東西對於小歡來說根本無法理解是用來做什麼的, 但是她的興趣卻極大, 東瞧西看的有十足的逛街范兒。 而且她甚至能分清楚這些都是需要花錢才能得到的東西, 根本不去亂摸。 可見孩子並不是不能理解你為什麼一定要去商場買東西,

Advertisiment
而是你無法理解孩子在商場裡的無趣呀!

除了身體條件而決定的視角外, 孩子的視角不同的成人的還有心態問題, 孩子始終都是擁有好奇心的, 而且一點也不功利, 任何一件事的出發點都不會因為它“很賺錢”或者“很有利”而是簡單地因為它“很有趣”或者“我不懂, 我又想懂”這一點決定的視角更能很好地解釋一些較大兒童的心理。

最常見的例子就是孩子上學時的成績不佳, 你說破大天告訴他如果你學習不好, 將來就不會有好的工作, 不會賺更多的錢養家糊口。 可孩子就是不懂, 因為在孩子的眼裡賺錢本身就是一件不太重要的事情嘛!如果你能耐下性子來觀察孩子的生活, 也許就會突然發現他其實很在乎隔壁桌小剛看自己的眼光,因為無論哪種方面小剛似乎都比自己強那麼一點,小剛會有游泳了,自己還不行,小剛悠悠球能翻出更多花樣來,自己只會那麼幾種……如果這個時候你瞧瞧地告訴孩子,如果你能把成績高於小剛,或許他也會有崇拜的眼光看你。這時候奇跡就發生了,孩子的成績果然蹭蹭見長,這就是挖掘對了孩子的興趣點。

可是有的人會說,我們畢竟是大人,即使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有時候也未必能如願。的確如此,而且如果大人真的只是簡單地把自己變“幼稚”似乎也是對於教育無益的,作為成年人需要做的是首先理解孩子,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前進,做到有的放矢。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經常會向大人提問,問一些海闊天空的問題,這都是基於他們的好奇心。可是成年人會發現,最初孩子提一個問題時我們還能回答,但是當孩子繼續刨根問底時我們似乎也有點知識不夠用了!比方說孩子會問,“天上飛的是什麼呀?”我們會回答是小鳥,“小鳥為什麼會飛呢?”“因為它有翅膀,翅膀的骨骼跟我們不同,是中空的因此能飛翔。”“為什麼小鳥要選擇把自己變成這樣飛起來?”……再繼續問下去,恐怕要涉及很多考古學、生物學等等的知識了,此時如果不是專業的人士未必都能知道。於是大部分的父母會感到煩躁,不再回答。

成年人已經把目前的生活環境當成了”慣性“,雖然有太多的不解,但是已經很少去想想為什麼了,因為這些大部分的事情都與”利益“無關。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是有趣的又是不懂的就都想鬧明白。其實這種好奇心才是人類繁衍至今的原始動力不是嗎?因此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父母也能像孩子那樣去思考,或許就是理解孩子的所有行為了。這篇文章與之前的不同,沒有對某個具體的事件進行討論,也始終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是依然覺得有必要拿出來分享,希望對一些困惑中的父母有所幫助。

也許就會突然發現他其實很在乎隔壁桌小剛看自己的眼光,因為無論哪種方面小剛似乎都比自己強那麼一點,小剛會有游泳了,自己還不行,小剛悠悠球能翻出更多花樣來,自己只會那麼幾種……如果這個時候你瞧瞧地告訴孩子,如果你能把成績高於小剛,或許他也會有崇拜的眼光看你。這時候奇跡就發生了,孩子的成績果然蹭蹭見長,這就是挖掘對了孩子的興趣點。

可是有的人會說,我們畢竟是大人,即使想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問題,有時候也未必能如願。的確如此,而且如果大人真的只是簡單地把自己變“幼稚”似乎也是對於教育無益的,作為成年人需要做的是首先理解孩子,然後在理解的基礎上幫助孩子前進,做到有的放矢。

最常見的就是孩子經常會向大人提問,問一些海闊天空的問題,這都是基於他們的好奇心。可是成年人會發現,最初孩子提一個問題時我們還能回答,但是當孩子繼續刨根問底時我們似乎也有點知識不夠用了!比方說孩子會問,“天上飛的是什麼呀?”我們會回答是小鳥,“小鳥為什麼會飛呢?”“因為它有翅膀,翅膀的骨骼跟我們不同,是中空的因此能飛翔。”“為什麼小鳥要選擇把自己變成這樣飛起來?”……再繼續問下去,恐怕要涉及很多考古學、生物學等等的知識了,此時如果不是專業的人士未必都能知道。於是大部分的父母會感到煩躁,不再回答。

成年人已經把目前的生活環境當成了”慣性“,雖然有太多的不解,但是已經很少去想想為什麼了,因為這些大部分的事情都與”利益“無關。可是對於孩子來說只要是有趣的又是不懂的就都想鬧明白。其實這種好奇心才是人類繁衍至今的原始動力不是嗎?因此如果有一天孩子的父母也能像孩子那樣去思考,或許就是理解孩子的所有行為了。這篇文章與之前的不同,沒有對某個具體的事件進行討論,也始終無法得到一個明確的結論,但是依然覺得有必要拿出來分享,希望對一些困惑中的父母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