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通過觸角的碰觸來向媽媽傳遞愛和資訊。 而森林裡此起彼伏的清脆鳴叫, 是小鳥在和鳥媽媽聯繫。
有一個小孩, 最喜歡和媽媽玩“呼喚”的遊戲:
叫一聲:“媽媽――!”
媽媽回答:“哎――!”
再叫一聲:“媽媽――!”
媽媽回答:“哎――!”
孩子和母親都是那麼的幸福, 呼喚、應答多少遍都不厭倦。
當孩子呼喚爸爸媽媽, 呼喚不來的時候, 孩子還會做很多的嘗試, 生病是不是就能得到媽媽的關注和照顧了?調皮是不是就能吸引父親的注意力了……有很多情況, 背後, 都是孩子在呼喚愛呢!家長要長一雙慧眼, 來識別孩子愛的呼喚啊。
洋洋五歲,
Advertisiment
好久不見, 一看到洋洋, 我馬上高興地沖了過去, 蹲下來對他說:“洋洋, 過來擁抱一下。 ”終於引起我的注意和強烈反應, 洋洋“咯咯咯”歡快地笑著,
Advertisiment
就像洋洋會用學小狗叫對我打招呼, 希望我能聽見他, 給了我驚喜和不同的感受一樣, 每一個小男孩、小女孩都會有自己的方式來呼喚, 呼喚在乎的人、呼喚周圍的世界、呼喚愛。
當幼小的他們用了這些方式來呼喚愛, 得到了父母和周圍的理解與回應的時候, 他們小小的柔軟的心靈就感到非常滿足, 心中生不出什麼煩惱、憂愁、懊悔, 高高興興地扭過頭去繼續玩自己的玩具,
Advertisiment
其實, 孩子天生並非很多人形容的那樣是一張白紙、一無所知, 他們滿身滿心充盈著柔軟的愛。
剛呱呱墜地的那一聲響亮啼哭, 充滿著被聽見、被看到、被擁抱、被溫暖、被呵護的愛的渴望。 小嬰兒, 開始的時候是用哭, 漸漸地學會用笑、用表情、用動作、用語言、用行為來與周圍互動, 向父母親表達需要、呼喚愛。 嬰兒是完滿的、一應具足的, 老子《道德經》中就講“專氣致柔, 能嬰兒乎”, 把嬰兒的狀態作為至高的境界形容給世人。 當父母不能夠明白孩子的呼喚愛而錯對他的時候, 孩子在世間的挫敗和坎坷就在生命軌跡中開始出現了。
在這幾年從事親子教育的過程中, 每每聽到父母們愁悶無奈地向我傾訴現在的孩子有多麼難搞難管難教;向我描述孩子有那麼多讓人頭疼的這樣那樣的各種“問題”,
Advertisiment
我每次都覺得很是心痛, 替父母, 也替孩子。
養育孩子是人生中很享受的事情, 現代的很多父母們迫于生活壓力, 全身心投入工作和事業, 把人生中最多最精華的時間用來陪客戶、老闆、同事, 反而要擠出時間和精力才能和自己最最親愛的孩子、愛人、家人在一起。 在一起的時候還惦記著工作, 做不到全身心有品質的陪伴。 又在自然的、美好的能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的時光, 感受的是“操心”、“擔憂”這樣的黃連。
Advertisiment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 父母的愛、有品質的陪伴和關注像小樹苗需要陽光一樣, 是孩子精神世界、孩子心靈成長必需的養分。
當必需的養分缺乏的時候, 出於本能, 孩子就會開始呼喚、開始尋找。 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也許孩子會表現得很乖巧, 期待得到你的關注、肯定。 你看到了, 同時關注、肯定孩子, 有了聯結, 孩子心就安了。 下一次, 他同樣表現得乖巧。 不過, 往往, 在孩子表現很好時, 父母往往覺得沒問題, 也許就忽略了聯結。 此時孩子為了引起父母的關注, 開始嘗試其他方法, 比如搗亂、不聽話。 孩子只要搗亂, 通常便會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時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懲罰、說教、訓斥,或置之不理,這些都不是有效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相反,孩子沒有真正被看到,呼喚愛的聲音沒有得到回應,也許,會變本加厲地搗亂,結果父母會怎樣,可想而知。
讓我心痛的是,當孩子心理上出現一些狀況、有很大困擾的時候,家長認為是孩子出“問題”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這裡或送到別的專家那裡“解決”。如果真一定要有一個頗為準確的描述,我想說孩子們只是暫時感染了流行肆虐的“愛的匱乏菌”。這種“愛的匱乏菌”近些年來在社會上、家庭中大肆流行,這種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時候乘虛而入悄悄潛伏下來,在父母們看不到、聽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設法發出的各種各樣的呼喚愛的信號時,自內而外從孩子心裡、身體裡洶湧爆發出來。可惜的是,父母們還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問藥,解決之道是在父母那裡啊。
讓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們拿孩子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換句話說自己的經驗、知識、智慧不夠,不能“擺平 ”孩子的時候,就認為是孩子有問題,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愛的匱乏”病菌的製造者。只有用心地傾聽孩子呼喚愛的密碼,破譯它,把孩子需要的愛給他,才能夠停止製造新的“病菌”。
我同樣心痛父母們。父母們那樣愛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給孩子。有時給不了,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會啊!
“我”是一切的本源,當父母們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對自己的愛、忽略自己對自己的呼喚時,是沒辦法聽到孩子呼喚的。
我想表達的是,親愛的父母們,我們也開始好好愛自己,有機會常傾聽自己內心愛的呼喚吧!一口氣寫到這裡,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真希望孩子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能記得你的父母也曾經是小孩,他們也需要愛,也需要孩子給的愛。希望孩子們也能聽到、聽懂父母愛的呼喚。
於是我們應該在生活中有所醒覺:
當奶瓶裡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嬰兒已經吃飽,他用小小的舌尖奮力推開剛才還緊緊嘬住的奶嘴,小臉扭到一邊,別以為他是在跟你搗亂,是故意跟你過不去,非得浪費你辛辛苦苦掙錢買來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經吃飽,雖然他還不會說話,可是已經準確地把“吃飽了”的訊號傳遞出來。如果你不甘心,又將奶嘴塞到孩子嘴裡,他會再把奶嘴頂出來。如果你還是不依不饒,卷起袖子說:“我就不信了,你這個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給我喝完。 ”然後不依不饒地再把奶嘴塞給孩子,孩子用力頂、哭啊、鬧啊,也沒有你勁大,最後只好含著眼淚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這才和顏悅色地拍拍他:“寶貝,這才乖嘛。”孩子的心靈於是受挫,有挫敗感,在與父母的這次互動中、三番五次的較量中明白了:自己“飽了”的感覺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遠比自己的感覺重要。所以,當孩子用他的動作、眼神、哭鬧、情緒、語言表達出某種呼喚的時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夠識別並正確回應的。
當孩子沉迷于網路,上網成癮的時候,你擔心說這個世界太花哨了,這個社會太複雜了,你說是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造就了電腦兒童。
可是在孩子沒有迷上網路之前,你在哪裡呢?是在辦公室裡加班還是在陪客戶吃飯?你曾用自己的愛心編織故事吸引孩子每天期待著溫馨的家庭時光嗎?你曾經接納孩子的夥伴們、把你的家變成孩子們盡情做他自己的樂園嗎?你曾經允許孩子可以把不開心、不快樂的情緒帶回家嗎?在孩子迷上網路之後,你瞭解孩子在網路上尋找的是什麼嗎?你明白“上癮”背後的資訊和密碼嗎?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愛、接納、關注,網路、遊戲、電視是不能夠把孩子吸引到“上癮”的程度的。
在網路虛擬的世界裡,孩子覺得不辛苦就能獲得關心、關注;養一個虛擬的寵物就可以來寄託自己的愛;打遊戲過關時感覺自己被肯定……虛擬世界裡的一切,現實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太匱乏,呼喚了多少次父母都聽不到、感覺不到,他的呼喚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其實,現實世界的豐富比寬頻寬廣得多啊!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創造寬廣、豐富的空間,讓孩子聽到、看到、感覺到。
當孩子自己封閉自己,不願意和人交往,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時,他是在呼喚:我想方設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喚你們,可是你們都聽不到我的呼喚、看不到我在呼喚,既然是這樣,我就把自己的心門關上了。連這都是一種提醒:請你們聽到我的呼喚!
當孩子叛逆的時候、早戀的時候、憂鬱的時候……不都是在呼喚、在給大人機會聽到孩子心裡的聲音嗎?
孩子需要愛,看起來是多麼的執著、簡單。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來呼喚愛,希望父母能夠真正看到他、聽到他、感覺到他。
親愛的父母們,濾去嘈雜的雜訊,留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聲呼喚吧!心裡有愛的你、智慧的你會絲絲分辨得出,那是天籟之音。
親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喚愛的方式是什麼呢?
2.你能辨別出孩子的特別的呼喚愛的方式嗎?
3.此刻,你內心的感受是什麼呢?
4.你有話要對孩子說嗎?
通常便會引起父母注意。但此時父母用的方式大多是懲罰、說教、訓斥,或置之不理,這些都不是有效讓孩子健康成長的方法。相反,孩子沒有真正被看到,呼喚愛的聲音沒有得到回應,也許,會變本加厲地搗亂,結果父母會怎樣,可想而知。讓我心痛的是,當孩子心理上出現一些狀況、有很大困擾的時候,家長認為是孩子出“問題”了,便想把孩子送到我這裡或送到別的專家那裡“解決”。如果真一定要有一個頗為準確的描述,我想說孩子們只是暫時感染了流行肆虐的“愛的匱乏菌”。這種“愛的匱乏菌”近些年來在社會上、家庭中大肆流行,這種病菌不是其他人,而正是由被感染的孩子的父母,在沒有時間、沒有精力、沒有心情陪伴孩子的時候乘虛而入悄悄潛伏下來,在父母們看不到、聽不到、忽略掉孩子想方設法發出的各種各樣的呼喚愛的信號時,自內而外從孩子心裡、身體裡洶湧爆發出來。可惜的是,父母們還帶著孩子四處求醫問藥,解決之道是在父母那裡啊。
讓我心痛的是,常常是父母們拿孩子實在沒辦法的時候,換句話說自己的經驗、知識、智慧不夠,不能“擺平 ”孩子的時候,就認為是孩子有問題,而不能反躬自省,自己才是“愛的匱乏”病菌的製造者。只有用心地傾聽孩子呼喚愛的密碼,破譯它,把孩子需要的愛給他,才能夠停止製造新的“病菌”。
我同樣心痛父母們。父母們那樣愛孩子,恨不能把所有最好的都給孩子。有時給不了,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會啊!
“我”是一切的本源,當父母們忽略自身的需要、忽略自己對自己的愛、忽略自己對自己的呼喚時,是沒辦法聽到孩子呼喚的。
我想表達的是,親愛的父母們,我們也開始好好愛自己,有機會常傾聽自己內心愛的呼喚吧!一口氣寫到這裡,我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真希望孩子們在看到這一段的時候,能記得你的父母也曾經是小孩,他們也需要愛,也需要孩子給的愛。希望孩子們也能聽到、聽懂父母愛的呼喚。
於是我們應該在生活中有所醒覺:
當奶瓶裡只剩下一口奶,你的嬰兒已經吃飽,他用小小的舌尖奮力推開剛才還緊緊嘬住的奶嘴,小臉扭到一邊,別以為他是在跟你搗亂,是故意跟你過不去,非得浪費你辛辛苦苦掙錢買來的那一口奶粉。孩子已經吃飽,雖然他還不會說話,可是已經準確地把“吃飽了”的訊號傳遞出來。如果你不甘心,又將奶嘴塞到孩子嘴裡,他會再把奶嘴頂出來。如果你還是不依不饒,卷起袖子說:“我就不信了,你這個孩子,今天一定得把奶給我喝完。 ”然後不依不饒地再把奶嘴塞給孩子,孩子用力頂、哭啊、鬧啊,也沒有你勁大,最後只好含著眼淚把那口奶喝下去了,你這才和顏悅色地拍拍他:“寶貝,這才乖嘛。”孩子的心靈於是受挫,有挫敗感,在與父母的這次互動中、三番五次的較量中明白了:自己“飽了”的感覺是不重要的,父母的要求遠比自己的感覺重要。所以,當孩子用他的動作、眼神、哭鬧、情緒、語言表達出某種呼喚的時候,智慧的你,一定是能夠識別並正確回應的。
當孩子沉迷于網路,上網成癮的時候,你擔心說這個世界太花哨了,這個社會太複雜了,你說是科技發展的負面影響造就了電腦兒童。
可是在孩子沒有迷上網路之前,你在哪裡呢?是在辦公室裡加班還是在陪客戶吃飯?你曾用自己的愛心編織故事吸引孩子每天期待著溫馨的家庭時光嗎?你曾經接納孩子的夥伴們、把你的家變成孩子們盡情做他自己的樂園嗎?你曾經允許孩子可以把不開心、不快樂的情緒帶回家嗎?在孩子迷上網路之後,你瞭解孩子在網路上尋找的是什麼嗎?你明白“上癮”背後的資訊和密碼嗎?
如果你做到了用心陪伴孩子,孩子被父母充分地愛、接納、關注,網路、遊戲、電視是不能夠把孩子吸引到“上癮”的程度的。
在網路虛擬的世界裡,孩子覺得不辛苦就能獲得關心、關注;養一個虛擬的寵物就可以來寄託自己的愛;打遊戲過關時感覺自己被肯定……虛擬世界裡的一切,現實世界中都有,只是孩子在現實生活中太匱乏,呼喚了多少次父母都聽不到、感覺不到,他的呼喚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滿足……其實,現實世界的豐富比寬頻寬廣得多啊!只是智慧的父母要首先創造寬廣、豐富的空間,讓孩子聽到、看到、感覺到。
當孩子自己封閉自己,不願意和人交往,不願意和父母說話時,他是在呼喚:我想方設法用全部的力量呼喚你們,可是你們都聽不到我的呼喚、看不到我在呼喚,既然是這樣,我就把自己的心門關上了。連這都是一種提醒:請你們聽到我的呼喚!
當孩子叛逆的時候、早戀的時候、憂鬱的時候……不都是在呼喚、在給大人機會聽到孩子心裡的聲音嗎?
孩子需要愛,看起來是多麼的執著、簡單。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自己的方式來呼喚愛,希望父母能夠真正看到他、聽到他、感覺到他。
親愛的父母們,濾去嘈雜的雜訊,留意孩子成長過程中的每一聲呼喚吧!心裡有愛的你、智慧的你會絲絲分辨得出,那是天籟之音。
親子如是
1.你自己通常呼喚愛的方式是什麼呢?
2.你能辨別出孩子的特別的呼喚愛的方式嗎?
3.此刻,你內心的感受是什麼呢?
4.你有話要對孩子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