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用愛理解你家獨一無二的孩子

嚴淑女在大學時期, 因為—本繪本封面上小豬、公雞和小老鼠合力踩自行車的自信模樣被打動, 而與繪本結緣, 發現了繪本的無限可能。 同時, 她的人生也由此改變, 由一個內斂的女生轉而變成在臺上侃侃而談、機智幽默的嚴老師。 日後, 她花了6年時間, 和繪畫作者張又然數次進入臺灣阿里山, 採訪、拍照打磨自己的第—本繪本《春神跳舞的森林》, 帶領許許多多的父母和孩子, 共赴自然和心靈的旅程。

她的繪本創作大多出於對自然的尊敬, 或出於對孩子自然天性的尊重和呈現。 她在繪本中寫讓媽媽很頭疼的頑皮孩子“猴小孩”,

Advertisiment
動作永遠慢騰騰的“蔓蔓”, 生性很膽小敏感的“阿尼”……這些作品的背後, 都有一個真實的孩子。

她刻意在書中呈現現實生活中孩子的真實面貌, 只是希望父母和孩子能從繪本的行為中看見自己, 讓繪本成為親子互動和發現彼此的媒介, 也讓父母容易理解和接納孩子。

“我發現, 雖然每個孩子的性格各不相同, 但是, 父母如果能夠選擇貼近孩子生活經歷的故事, 並且用他能理解的方式講故事, 專心傾聽孩子的想法, 相信他, 等待他, 走進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 並和他一起思考討論, 就可以讓孩子在先天個性和後天環境的交互影響下, 發展出健全的性格、健康的心理, 並且能讓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得以充分發揮和保留。

Advertisiment

因此, 嚴淑女建議父母, 無論是在和孩子的平日相處中, 還是在給孩子選繪本和讀繪本之前, 一定先要瞭解自己孩子所賦有的獨一無二的個性特徵, 是調皮搗蛋還是乖巧聽話, 是精力充沛還是敏感愛哭鬧。 然後在接納和理解自己孩子與眾不同的性格特徵的基礎之上, 給予孩子不同的教養方式和相處模式。 當父母轉換一種心態和觀察角度之後, 就會發現, 孩子曾經每一個讓你焦慮的行為背後, 都有很多他獨特的“創意表達”在裡面。

通過繪本和孩子一起發現自己

嚴淑女坦言, 繪本在臺灣發展30多年了, 剛開始也是從國外大量引進優秀的繪本, 漸漸地才發展出專門的老師去製作“媽媽手冊”,

Advertisiment
指導媽媽如何和孩子一起閱讀繪本, 給孩子閱讀繪本也成了兩三代人共同的習慣。 但就在這種良好的閱讀環境下, 臺灣的父母和大陸的父母一樣也會很焦慮, 焦慮孩子的種種問題。 而且在這種焦慮的教養中, 父母們也常常會忘記自己的初衷, 會忘記看見和理解孩子的需求、聆聽孩子的心聲, 甚至忘記等待和陪伴他們。

“其實每個父母也都是曾經的小孩, 也曾經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 喜歡嘗試和探索。 當父母願意去接納孩子的不同性格和不同特質時, 就不會一味地指責和誤會自己的小孩, 抱怨孩子總不聽話、埋怨孩子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就會用合適的方式, 去和孩子相處。 反過來, 這時繪本也可以協助父母, 瞭解你孩子心裡真實想法,

Advertisiment
看見自己做父母的方式方法。 ”

嚴淑女每天都會去幼稚園裡給孩子講故事, 帶著孩子一起去大自然觀察, 和孩子的父母聊天, 瞭解父母的心態……經過多年對孩子和父母的深入研究後, 她發現很多時候, 父母都一味地希望要改變孩子, 但往往忽視了其實最先需要改變的是父母自己。 當父母不斷地完善和提升自己的心態和教育理念後, 就會更容易和孩子一起進入繪本的世界, 並在其中探索和發現一個真實的孩子和自己。

因此, 嚴淑女常常會在自己的繪本中, 設計一個讓孩子安心的情境或設計一個開放式的結尾。 —方面讓孩子知道不管自己怎麼樣, 媽媽對他的愛永遠不變。 這種內心的保證, 會讓孩子在理解與愛中安心長大。

Advertisiment
另—方面, 她也想給孩子和父母開啟一個“討論式的空間”, 讓父母和孩子在相互提問中, 給孩子一個機會, 能夠開啟他思考和想像的能力, 進而發現, 每一個孩子都是擁有創造力的孩子。

讓父母和孩子都能因為繪本幸福

隨著嚴淑女對童書的研究越來越深入、接觸的孩子和父母越來越多, 她不僅和孩子分享繪本故事, 希望每個讀過繪本的孩子, 當他長大後, 遇到不可預知、猝不及防的挫折和難關時, 都能回想起小時候閱讀繪本的溫暖和幸福。

她也和父母分享繪本圖文合奏的樂趣和巧思, 想讓更多的父母瞭解圖畫作家如何將亙古不變的人生智慧轉化為圖像語言, 為孩子創造夢想的世界, 搭起父母和孩子溝通和瞭解的橋樑。讓更多的父母因為繪本而發現和覺察到自己心中的“孩子”,讓父母兒時的經歷,與孩子當下的行為有所遇合,進而變得更懂得去愛和被愛,變得更願意去理解和被理解。

搭起父母和孩子溝通和瞭解的橋樑。讓更多的父母因為繪本而發現和覺察到自己心中的“孩子”,讓父母兒時的經歷,與孩子當下的行為有所遇合,進而變得更懂得去愛和被愛,變得更願意去理解和被理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