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學齡前(3-6歲)>才藝潛能>正文

用樂器培養寶寶音樂感受力

讓寶寶利用樂器創造自己的聲音, 是接近音樂、擁抱音樂最直接的方法, 也是音樂生活化的主要目的。 3歲以下的寶寶, 因為神經肌肉的發展未成熟, 所以使用的樂器多少受到一些限制。 0~3歲的寶寶最需要的是, 借由聆聽各種音樂, 享受韻律的身體擺動, 制造各類聲響, 唱歌、舞蹈及彈奏一些簡單基本的擊拍 樂器等經驗, 先累積樂音的概念來豐富他對音樂的感覺。

適合于小年齡段寶寶的樂器(0~1歲半)

發聲器是最容易在生活中發現的現成器材, 如杯碗瓢盆、裝有豆子的瓶罐、小石塊等等。 幾乎在家中所看到的東西,

Advertisiment
都能當做發聲器來使用。 比如嬰兒就 懂得以喂食的湯匙敲桌子或墻緣, 以制造一些聲響。 成人則常常以搖動鑰匙圈或敲打一些小瓶蓋, 來引起幼兒的注意。 有時, 我們會用一些空罐子裝米和其他種類的 干燥物, 搖晃出奇妙悅耳的聲音。

需要注意的是, 為了防止寶寶吞食或被割傷等意外發生, 發聲物品的選擇要謹慎小心, 一般不宜選用又小又堅硬的物品中。

適合于稍大寶寶的樂器(1.5歲~3歲)

凡屬敲打、搖動、拍擊和摩擦產生聲音的樂器, 如三角鈴、腕鈴、節奏器或非洲大鼓等都在此列。 像三角鐵、干椰子殼、沙錘、節拍板、鑼鼓等節奏樂器 非常適合寶寶使用。 如有條件還可以選擇像加勒比海葫蘆形搖響樂器、拉美洲鋸琴、西班牙響板、印度鼓、中國音板等各種代表不同民族特色的傳統樂器,

Advertisiment
引導寶寶 對各民族的文化和音樂史知識產生興趣。

由于節奏樂器常被拿來當做寶寶的玩具, 所以特別被容易被寶寶接受。 節奏樂器對寶寶非常具有啟民性, 同時還具備以下功能:①幫助寶寶認識聲音的大 小、長短、快慢、強弱。 ②可為其他樂器伴奏。 ③當音樂音量的幅度產生變化時, 可用來加強功效。 ④可用不同樂器的音色, 代表音樂活動中不同的角色。

使用樂器時, 可以通過讓寶寶分辨不同樂器發聲的特點, 區分制造樂器的材質等等來加強寶寶對音樂的感受能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