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早教>正文

用正確的方法教寶寶學說話

出生後的孩子聽不懂父母的說話, 但是他們的學習能力很強, 一般半歲左右, 很多常用的喝奶, 喝水, 睡覺等, 都已知道是什麼意思, 只是說不出來。 父母應加以引導, 多給他提供練習的機會, 引導寶寶自己說出來, 這樣才有助於孩子早日開口說話。 還有很多父母起初教孩子學說話時, 為了讓寶寶聽的更清楚, 總是把一個詞, 變成複合詞說給孩子聽, 例如:吃飯飯, 拉臭臭等。 這樣會使寶寶在認識上形成錯覺, 認為睡覺和睡覺覺不是一回事, 一旦形成錯誤的意識, 以後還要再經歷二次的認識, 對孩子開口說話,

Advertisiment
沒有好處。 因此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從一開始就應清楚的知道, 自己要以正確的方法啟發、幫助寶寶提高個人能力, 而不能錯誤的, 人為阻礙了寶寶的提高。

寶寶到了1歲的時候, 可能會叫“爸爸, 媽媽”了;當有人對他說:“寶寶, 你的球呢?”他會轉身去找, 說明他已經明白了話的意思。 過分滿足寶寶的要求當寶寶已經明白成人的話還不會從口中說出, 若寶寶指著水瓶, 成人馬上明白這是寶寶想喝水了, 於是把水瓶遞給他, 這種滿足寶寶要求的方法使寶寶的語言發展緩慢, 因為他不用說話, 成人就能明白他的意圖, 並達到他的要求了, 因此寶寶失去了說話的機會。 當寶寶想喝水時, 你可以給他一個空水瓶, 他拿著空水瓶,

Advertisiment
想要得到水時, 會努力去說“水”, 僅僅說一個字, 你就應該鼓勵他, 因為這是不小的進步。 他懂得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要求了。

用兒語和寶寶說話兒童語言發展有其自身的階段性, 一般都是經歷單詞句(用一個詞表達多種意思)、多詞句(兩個以上詞表達意思)、說出完整句子這幾個階段, 父母對孩子進行教育時, 應瞭解這一規律, 但又不能遷就他, 而應通過正確的教育引導孩子的語言向更高階段發展。 1歲左右的寶寶, 語言處於單詞句階段, 寶寶經常發出一些簡單的音, 如“水”、“飯”、“媽媽”, 結合身體動作、表情來表達他的願望。 如說抱抱時, 就張開雙臂面向媽媽, 表示要媽媽抱。 到了1歲6個月左右, 孩子能用二三個字組合在一起,

Advertisiment
表達意思, 這就進入了多詞句時期。 開始時能把兩個字詞重疊在一起, 如“吃飯”、“媽媽抱”、“拉臭”等。 等孩子長到二歲以後就可以說簡單的句子了。 簡單知道了孩子語言形成的階段, 父母就可以根據寶寶的規律, 結合寶寶的自身情況和生活習慣, 例如在寶寶高興或者有精神的時候, 做一些啟蒙的引導, 講故事, 看圖片等, 但是首先要以培養寶寶的興趣為主, 目的是讓寶寶在玩和輕鬆的環境中, 自然的得到培養, 不能讓孩子產生壓力和厭煩情緒。 這樣家長才能持續不斷的進行培訓, 孩子在樂意接受的情況下, 認知能力才會不斷得到增長。

相關用戶問答